讲解医师:
张珣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的器官的韧带松驰,或者腹内压降低,腹肌松驰,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到髂嵴联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轻度胃下垂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下垂明显者可出现腹胀及上腹不适,多数患者腹部有胀满感、疼痛感和压迫感。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越大疼痛时间越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恶心、呕吐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多时更容易出现。这是因为一次进食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的牵引力而导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的肝曲和脾曲呈锐角,使通过缓慢。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的患者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还可以有低血压、心悸及站立性晕厥的表现。在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西医上上腹部隐痛、消化不良可以参照慢性胃炎的方案治疗。给予护胃的药物,如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腹胀排空缓慢者,可给予吗丁啉或胃复安,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采取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按压2-3min,每日1次。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穴位施灸。气功,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或将床角垫高5cm,先吸气再呼气,停止闭气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