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

  • 什么药物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视频)

    什么药物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凡能够导致肾损伤的药物,一般均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常见药物通常包括不明来源的中药、保健品、草药、土方等,抗菌素、止疼药也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肾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常见的外界因素影响就是药物,常见为药物不明来源的中药。中药对治疗肾脏病有好处,但如果用药不规范,有时肾毒性药物用量较大或者用时较长,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常见为马兜铃酸肾病,早期即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单次大量使用可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直至达到急性肾衰竭,甚至出现尿毒症,所以此类药物尽量不要使用。另外,保健品中的添加剂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其他草药、土方等极有可能含有损肾药物,所以通常不提倡病人应用。
    2023-08-01
  • 如何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视频)

    如何引起的肾功能衰竭
    肾衰竭包括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引起肾功能衰竭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一、急性肾衰竭:1、肾前性的因素,如腹泻、失血等引起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2、某些肾脏疾病,如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安卡相关性血管炎或者新月体IgA肾病、新月体狼疮性肾炎;二、慢性肾衰竭:常因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病。因此对于肾衰竭的患者,要明确引起肾衰竭的原因,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从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如果是急性肾衰竭,常常通过积极干预,肾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2023-08-01
  • 急性肾衰竭怎么引起的(视频)

    急性肾衰竭怎么引起的
    急性肾衰竭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可以导致患者突然肾功能变坏,在肾功能变坏时,有的患者没有尿液,有的患者虽然有尿液,但是毒素排不出。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患者入量不足,比如患者有大出血,患者在高温的情况下脱水,没有水分补充,这些称为肾前性急性肾衰; 2、肾后性的,即肾脏再往下,输尿管、膀胱部位有梗阻,导致尿液无法排出体外,称为肾后性急性肾衰; 3、临床过程中最常见的是肾实质性的,即肾脏本身出现病变,出现这种病变。除急进性肾炎病因以外,更为多见的是由于患者的药物引起,服用药物不当,这些药物产生过敏性反应,也会直接对患者的肾小管产生毒性,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导致患者肾功能出现急性变坏。
    2023-08-01
  • 肾衰竭早期是什么症状(视频)

    肾衰竭早期是什么症状
    肾衰竭早期的患者往往有几个明显的合并症,具体如下: 1、血压升高:也称为肾性高血压,多数患者是原来血压正常,得了肾性高血压以后,血压变得不正常、偏高;有的患者原来有高血压,但是肾功能变差以后,到肾衰竭早期,血压不但变得更高,而且变得难以控制,吃几种降压药也无效果,所以这是肾衰竭早期常见的一种表现; 2、肾衰竭以后,特别是患者肾间质受损以后,更容易出现肾性贫血,患者血色素会有一定程度下降,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乏力、没劲; 3、肾衰竭以后,患者体内的毒素排泄障碍,代谢性的酸性毒素排不出体外,患者体内有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表现出患者食欲渐差、不想吃东西、反复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表现实际上都提示患者有早期肾衰竭。
    2023-08-01
  • 哪种管型提示慢性肾衰竭(视频)

    哪种管型提示慢性肾衰竭
    一般尿蜡样管型会提示有慢性肾功能衰竭,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不准确。有了血肌酐测定、尿素氮测定、排出毒素测定这些方法后,已经逐渐淘汰从尿中的管型推测肾功能的好坏。 人的尿里可以检测到各种各样的管型,包括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以及蜡样管型等。这些情况在没有血肌酐测定或者尿素氮测定之前,有较强的临床提示意义。现在看起来不好理解,但是实际上在几十年前无法测定血里的代表毒素,如肌酐、尿素氮,因此判定肾好不好主要是通过显微镜下看尿管型情况。所以,不建议通过观察患者尿中的管型来推测患者肾功能状态,患者也没有必要因看到尿里有某种管型而感到紧张或者焦虑。
    2023-08-01
  • 肾慢性衰竭可能医好吗(视频)

    肾慢性衰竭可能医好吗
    对于慢性肾衰竭彻底控制的可能性较小,除非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不正确,即将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基础上的急性加重误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这种情况下肾功能还存在一定可逆性。 如果患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存在多年肾脏疾病病史,肾脏已经萎缩,存在合并症,如肾性贫血、肾性骨病,无法通过治疗肾脏将疾病治愈,建议进行替代治疗,如血透、腹透。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肾移植,肾移植并不是在原有肾脏部位进行置换,也不会把原来的肾脏进行切除,而是在患者大腿根部将新的肾脏吻合至此处的肾血管上,由它来帮助患者排除体内毒素。某种意义上而言,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进行肾移植,患者应该可以得到治愈。
    2023-08-01
  • 中医治肾衰竭的方法(视频)

    中医治肾衰竭的方法
    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主要讲究辨证论治,根据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不同,在中医里可以分出不同的证。主要的证有脾虚、肾虚、气虚、血虚等,相对应的可以采取健脾、益肾、补气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另外,除了内服药物治疗以外,中医还有很多外用方法,比如针刺、按摩、艾灸、药浴等方法对肾衰竭治疗也有一定作用。如果能把内服和外用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治疗,相信效果会更好。
    2023-08-01
  • 尿毒症的肌酐范围(视频)

    尿毒症的肌酐范围
    尿毒症期肌酐大于707μmol/L,但现在医学进步,肾功能衰竭诊断不仅看肌酐,现在分期是按照CKD分期,即按照eGFR分期。 所以肾衰竭时肌酐很重要,但更看重肾小球滤过率,因为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可以界定CKD分期,肾小球滤过率是根据肌酐、体重、年龄计算出,所以肌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里面较重要,和年龄、体重、性别相关。
    2023-08-01
  • 肾衰竭到尿毒症要多久(视频)

    肾衰竭到尿毒症要多久
    肾衰竭到达尿毒症的时间,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到达尿毒症的时间不一定,通常没有固定的时间期限,以下是具体内容:1、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即高血压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如果血压控制达标,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甚至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此时患者肾脏病进展就比较缓慢,可能需要10年,甚至10年以上,才会到达尿毒症期;2、增生硬化性IgA肾病:通常4-5年患者就会进入尿毒症期;3、糖尿病肾病:如果糖尿病、肾脏病,已经出现了肾功能受累,这时慢性肾脏病进展非常迅速,到达尿毒症的时间明显缩短。如果血肌酐到达300μmol/L或400μmol/L以上,可能2-3年的时间患者就会进入尿毒症阶段。患者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控制,如果患者有贫血,需要控制贫血,血红蛋白要控制到110-120g/L。同时血压需要达标,血压最好控制140/90mmHg,如果有尿蛋白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另外需要控制钙磷代谢紊乱,使血钙、血磷、iPTH(甲状旁腺激素)达标。只要提前对临床表现进行治疗,患者从肾衰竭到达尿毒症的时间就会延长,对预后有益。
    2023-08-01
  • 尿毒症肌酐指标是多少(视频)

    尿毒症肌酐指标是多少
    按照既往国内的标准,单纯从血肌酐的值区分肾衰竭的状态,若血肌酐值<178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178-440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即氮质血症期。血肌酐的水平440-707μmol/L,称为衰竭期。若血肌酐>707μmol/L,称为尿毒症期。目前按国际标准,根据血肌酐结合年龄、性别、体重,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即eGFR,可分为5个层次。90-120ml/min称为慢性肾脏病的第一期,即肾功能的正常状态。肌酐清除率,即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提示有肾功能异常,eGFR<15ml/min,为尿毒症。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