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护理(视频)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护理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护理十分重要,具体如下: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 2、早期发现感染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引流袋的引流情况; 3、保持口腔清洁,严格的执行手卫生,进行无菌操作; 4、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饮水; 5、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踝泵运动; 6、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除紧张情绪; 7、指导患者定期翻身,防止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情况的出现,及早下床活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及时镇痛,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023-08-03
  • 什么是骨结核(视频)

    什么是骨结核
    结核病大多发生于肺部,但也可发生于人体任何器官。约50%骨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结核菌核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这种情况下,骨结核不是单纯的病变,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
    2023-08-03
  • 没得过肺结核怎么会得骨结核(视频)

    没得过肺结核怎么会得骨结核
    没得过肺结核也会得骨结核。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入侵骨和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病变。发病部位多为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劳损的骨和关节,最好发的部位是脊柱,其次是髋、膝、足、肘、手等。结核病大多发生于肺部,也可以发生于人体的任何器官。 约50%的骨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结核病首先发生在肺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可传播到全身各系统,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这种情况下,骨结核不是单纯的病变,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骨结核患者也可以没有肺结核的病史,属于结核菌隐匿感染引起。
    2023-08-03
  • 骨结核病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骨结核病是怎么引起的
    结核菌大多发生在肺部,肺部感染以后,通过血液传播,到达全身多个系统,达到其它部位的结核菌大多由于抵抗力的增强被消灭掉,部分结核菌可能潜伏在局部,在抵抗力降低时,就发展起来出现骨结核病,因此骨结核病是一种继发病灶。骨结核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根据病变的部位和发展情况,可以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全关节结核。关节结核发展比较缓慢,早期多为关节偶然性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较为频繁,可波及其它部位。此外,患肢由于废用,易出现肌肉萎缩,晚期由于骨质破坏,或者骨骺生长的影响,造成关节畸形、病理性脱臼或肢体短缩。
    2023-08-03
  • 髋部骨折的家庭护理要点(视频)

    髋部骨折的家庭护理要点
    髋部骨折的病人一般都需要卧床休养,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适合采取半卧位,经常多翻身、拍背、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并发症; 多饮水,然后防止泌尿系的疾病; 2、要经常翻身,一般是2小时1次,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上下半身要同时翻动,避免骨折再次移位造成损伤; 3、骶部、足跟部、肩胛骨与床垫接触的部位一定要平软,然后可以用软垫,或者垫圈之类的将其悬空,避免长时间的受压; 4、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确定下床的活动的时间。 医生确定可以开始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开始做下肢的功能锻炼,早期主要是以足踝5、关节部位的活动为主,后期可以逐渐的锻炼大腿肌力,主要是收缩的功能。积极锻炼大腿的收缩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力。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会有什么后遗症(视频)

    髋关节置换会有什么后遗症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后遗症,分为全身性后遗症和局部性并发症,全身性后遗症并发症如下: 1、患者置换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引发全身败血症,这些都可以危及生命,甚至老年患者引起肺部感染; 2、肺栓塞有两种形式,在手术过程当中或手术后不久,由于操作原因髓腔压力增大,导致脂肪入血,形成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堆积形成肺栓塞。髋部手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深静脉肺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这两种肺栓塞都是非常致命而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如下: 1、髋关节脱位:术后不当体位以及活动容易导致髋关节脱位; 2、髋关节周围假体骨折:在手术过程中的暴力操作或者术后患者活动不当以及外伤,很容易引起假体周围骨折; 3、神经损伤:如髋关节置换术后坐骨神经损伤,出现相应神经缺失症状; 4、异位骨化:髋关节置换术后,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形成异位骨化,影响髋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
    2023-08-03
  • 人工髋关节置换注意事项(视频)

    人工髋关节置换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非常特殊的手术,有跟一般手术所不同的地方,主要是涉及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以及防脱位等,还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术后有很多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要早进行康复训练和下地活动,避免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如卧床时间长了以后,老年患者会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 2、要特别注意整个关节会不会出现感染现象,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医生最怕的问题是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整个后续的翻修手术、多次翻修手术,对于患者、对医生来讲都是沉重负担,所以医生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感染预防,还有后续观察特别在意,医生也会交代患者平时要注意观察切口的情况等,包括自己关节的症状描述,跟医生及时沟通; 3、在出院以后要定期复诊,有些患者时间长了以后觉得关节没问题,不再来复诊,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做法,希望患者能够定期回来,至少1年回来1次,来做相关的X光或简单检查,来判断关节假体情况,有没有位移或松动,这对于后续的关节使用都非常有好处。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后如何预防感染(视频)

    髋关节置换后如何预防感染
    一旦出现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将是灾难性的后果。轻微感染可以通过换药、清创、扩创,或者放置引流管治愈,严重感染很可能需要多次反复清创才能控制,甚至要取出关节假体进行旷置,术后6个月再行髋关节置换术。 有些患者认为打消炎针可以预防感染,这是不正确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首先从围手术期就应该做起,术前应该完善各种检查,排除患者存在的肺部感染、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等潜在的感染源,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都很重要。
    2023-08-03
  • 髋臼骨折多长时间才能下地(视频)

    髋臼骨折多长时间才能下地
    髋臼骨折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随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做完手术建议尽早下地活动,一般术后2-3天就可以扶着助行器下地站立,甚至可以行走。 早期活动可以避免一系列卧床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甚至肺部感染。因为很多老人骨折后躺在床上痰液无法排出,堵塞气管、支气管,导致发生肺炎、发热、肺部感染等,有时会危及生命。 所以发生骨折后,一旦做完手术或做好治疗,要尽早下地活动,通常2-3天即可下地活动。虽然早期下地活动会有疼痛不舒适感,但只要能接受都可以缓慢坐起、站起甚至行走,疼痛会越来越轻,而且越早活动身体机能恢复越快,卧床的并发症也不会发生,不会因为骨折而长期卧床致命。 早期下地还要辅助口服消炎镇痛药,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时骨折以后病人卧床一段时间,这时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突然下地有可能会导致血栓掉落,移至肺部变成肺栓塞,移至脑部变成脑血栓。所以在早期下地前,一定要确保没有出现静脉血栓。
    2023-08-03
  • 髋关节骨折并发症有哪些(视频)

    髋关节骨折并发症有哪些
    髋关节骨折以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出血、局部出现淤血、血肿是最明显的并发症。骨折以后也有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出现周围皮肤麻木,甚至肢体麻木。 骨折最可怕的并发症是骨折以后,尤其老人骨折以后卧床的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一旦发生可能致命。比如肺部感染,老人骨折以后躺在床上不动,不敢咳嗽、咳痰排不出来,就会导致气管支气管痰液堵塞,产生肺炎、肺部感染、发高烧、呼吸衰竭等。临床上很多老人由于卧床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因此失去生命,所以卧床最可怕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褥疮也很常见,老人骨折以后总躺在床上,臀部、脚踝、髂骨等骨性突起部位长时间压在床上,如果护理不到位、不及时翻身就会出现压疮,有的压疮不及时处理范围会越来越大,然后并发感染、发热,也会危及生命。长期卧床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出现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即为肺栓塞,可致命,或者进入脑部即为脑血栓,出现瘫痪等。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