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直肠有息肉什么反应(视频)

    直肠有息肉什么反应
    较小的直肠息肉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不会造成排便异常、血便,只有当息肉逐渐增大或有蒂的情况下,可能在排便时感觉到直肠部位疼痛或肛门内疼痛,或者在排便过程中息肉破溃,出现大便带血,还可能会出现息肉分泌黏液增多,导致大便中黏液增多。 疼痛一般是由于息肉较大,排便过程中受到牵拉引起。如果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都可以发现息肉,并且可以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2023-08-02
  • 什么是肛门息肉(视频)

    什么是肛门息肉
    肛门息肉是通俗的说法,在肛门口发现所有的赘生物,都可以通俗的称为肛门息肉。这种所谓的息肉一般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是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或者是低位的直肠息肉,都可以出现肛门息肉,这是较通俗的说法。医学上它不是很准确的描述,准确的描述要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来给予不同的明确诊断。但是最常见的是直肠低位息肉,或者肛乳头瘤,这是经常就医的患者常常所诉说的肛门息肉。因此当发现肛门口有赘生物出现时,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诊断发病部位是什么地方,疾病是什么,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不同的治疗。因此发现所谓的肛门息肉时,首先应该选择明确诊断。
    2023-08-02
  • 直肠腺瘤是什么(视频)

    直肠腺瘤是什么
    直肠腺瘤是通过肠道,由炎性因素或者基因改变因素所长出来一种新生物的息肉,通过肠镜下病理做出诊断后叫做腺瘤性息肉,部分腺瘤性息肉可发展为直肠癌。新生息肉在没有明确病理性质时统称息肉性病,明确病理诊断后再加上部位,如直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或结肠炎性息肉等。目前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一般认为直肠癌大部分是经过腺瘤这个过程,摘除腺瘤性息肉就可以减少直肠癌的发生。上海研究表明目前直肠息肉病患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炎性息肉病人的22倍,而且肿瘤相关恶变因素,除大小、组织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外,还跟息肉数目、发生部位、有没有蒂、表面性质、年龄等因素有关。目前发现腺瘤一般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或内镜治疗,大部分腺瘤性息肉是良性的,具体以术后病理判断。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预后如何(视频)

    结肠息肉的预后如何
    切除结肠息肉就阻断了腺瘤性息肉的癌变进程,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镜下切除可以实现巨大息肉的完整切除。因此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整体内镜下切除后的预后非常好。息肉的发生除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外,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刺激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也是息肉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及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如大蒜、茶叶等是天然的抑癌食品,另外适当的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D、叶酸也有助于预防息肉的发生;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对结肠息肉、大肠癌等有健康的16字预防方针,总结起来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们要做到两多两早,所谓两多就是多运动、多吃粗纤维食物,二早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肠镜下发现结肠息肉后,没有明显禁忌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
    2023-08-02
  • 乙状结肠息肉癌变特征(视频)

    乙状结肠息肉癌变特征
    乙状结肠一般位于人体左下腹,特征是肠管相对其它的结肠比较细,因此当乙状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情况下会引起肠道梗阻,还会出现便血。 当出现梗阻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无法排气。因此患者可能出现1-2天肛门没有排气,甚至没有大便,同时伴随发生严重的腹胀感觉,此时则提示乙状结肠肿瘤可能已经将肠道完全阻塞,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将肿块梗阻解除后,接受外科的根治性手术即可解决。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大便带血正常吗(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大便带血正常吗
    结肠息肉如果在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手术,很常见的现象是手术后出现大便带血。而如果是小息肉,创面比较小,一般很少出现大便带血。少量的大便出血正常,通过2-3天观察即可自行自愈。而大的息肉,特别是基底比较宽的息肉,创面比较大。特别是在愈合的过程中,将出现少量的创面渗血。 临床上出现术后大便量比较多的出血,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出血量越来越多,则需医生在内镜下重新干预,进行止血处理。如果再观察几天,出血量逐渐减少,则说明创面出血已经自行逐渐减少,无需过于担心。
    2023-08-02
  • 小肠息肉怎么办(视频)

    小肠息肉怎么办
    小肠息肉一般较难发现,可以通过小肠镜和胶囊内镜进行诊断。若通过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息肉,首先需要观察息肉大小,息肉较小可以在小肠镜下钳除或者套切。 如果小肠息肉较大,已经影响肠道正常功能,而且镜下切除难度较大,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要观察小肠息肉表面形态,需要明确息肉是否光滑,以及质地、大小、活动度,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是否发生癌变。若息肉没有切除,可以进行全身CT扫描,检查息肉是否对肠腔外存在侵犯,或者可以做超声检查,观察淋巴结是否肿大。
    2023-08-02
  • 结肠息肉手术住院几天(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肠息肉根据临床病理分型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情况不会恶变,较小情况下可以不用处理,定期复查肠镜即可。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应该尽早手术切除,因为有较大恶变倾向。 较小息肉首先可以进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住院时间较短,术后3-5天即可出院。如果息肉较大甚至恶变,内镜下可能无法切除,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切除。现在外科手术切除息肉可以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大部分三甲医院都能施行规范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大约5-7天即可正常饮食,7天左右即可出院。开腹手术相对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大,可能住院时间适当延长,多在7-10天内可以出院。
    2023-08-02
  • 结肠息肉症状(视频)

    结肠息肉症状
    结肠息肉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随着息肉变大可能会引起血便、脓血便、黏液便等大便改变,属于临床常见的症状,具体如下: 1、便血,便血一般出血量不会特别大,往往是隐性出血或者黑便等,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引起贫血; 2、息肉表面黏膜破溃会引起黏液便,引起感染会出现脓血便; 3、息肉还会引起腹泻、便秘,甚至腹泻、便秘交替等大便习惯改变; 4、有肠黏膜刺激的病人会引起肠道刺激症状,有经常想上厕所又解不出大便的感觉; 5、息肉离肛门比较近,有时还会脱出肛门。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做肠镜判断是否为结肠息肉,因为有些息肉会癌变,如果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情况出现,一定要到医院做肠镜检查。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什么(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什么
    结肠息肉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发生率比较高。腺瘤性息肉是真性息肉,非腺瘤性的息肉是增生性或者是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的外观像息肉,但属于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结构、绒毛状结构、管状和绒毛状结构相混合结构,腺瘤性息肉的恶性风险较低,绒毛状结构腺瘤性息肉恶性比例高。 临床对大息肉,如直径>2cm,蒂部比较宽,即基底部比较宽的息肉恶性风险率比较高,需做肠镜时取病检,腺瘤性息肉可考虑做内镜下切除,大息肉要及早取病检。如果发展到高级别瘤变,建议进行手术处理。如果腺瘤本身比较大,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高级别瘤变按照癌处理。宽蒂、良性的息肉可在肠镜引导下做腹腔镜双镜联合辅助治疗,腔镜下行局部切除。如果考虑是恶性肿瘤,要做规范性肠癌治疗,包括切除手术和后续辅助性综合性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