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直肠息肉0.5cm要切除吗(视频)

    直肠息肉0.5cm要切除吗
    直肠息肉的直径0.5cm,建议尽早在结肠镜下切除。息肉其实是肠道黏膜的隆起,常见为小的单发息肉,比如芽状息肉,或者息肉的直径为2-3mm,则可暂时进行观察,等到0.5-1年后再复查。如果息肉的直径达到0.5cm甚至更大,则可在结肠镜下切除。如果在结肠镜下发现息肉的直径超过0.5cm,甚至达到1cm,或息肉的基底部比较宽,通常属于存在恶变倾向的息肉,建议尽早切除。息肉有时分为炎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如果存在腺瘤性息肉,也建议患者尽早在结肠镜下进行切除,然后送病理检查进行观察,明确是否为腺瘤。而腺瘤则属于良性病变,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因此,哪种情况下需要尽早进行手术切除,哪种情况下可以先进行观察,建议患者咨询专科医生。
    2023-08-02
  • 肛肠疾病有哪些(视频)

    肛肠疾病有哪些
    肛肠疾病有很多种,甚至有几十种,但是总的来说分为四大类: 1、痔、瘘、裂等属于肛门直肠的常见病; 2、结直肠的肿瘤,比如结肠癌、直肠癌或者结肠息肉,是肛肠科的第二大类疾病; 3、肛肠的结直肠炎性疾病,这类疾病包括结直肠炎、克罗恩疾病或者是结核性肠炎,这些疾病是第三大类; 4、功能性肠病,比如便秘或者是肠易激综合征,是肛肠科的第四类疾病。 总之,这四类疾病当中又分出很多疾病。因此肛肠疾病其实包括的种类很多,从部位上来说,可以包括整个结肠、直肠和肛门等部位所发生的疾病都可以纳入肛肠疾病。肛肠疾病的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肛门和结直肠等部位所发生的疾病都可以称之为肛肠疾病。目前,医院在分科上分有肛肠科。所谓肛肠科是包括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所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都可以纳入肛肠疾病。以前一般老百姓所说的痔瘘科,其实也是肛肠疾病的范围之内,但仅仅是肛肠疾病的一部分,也是肛肠疾病部分常见病。除了常见的肛肠疾病,还包括刚才所说的结直肠炎性疾病、结直肠的肿瘤或者结直肠的功能性疾病,这四类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肛肠科所含纳的疾病范畴。
    2023-08-02
  • 肛门脱落是什么引起的(视频)

    肛门脱落是什么引起的
    肛门脱落的原因具体如下: 1、混合痔:混合痔Ⅲ期可在排便过程中或走路、咳嗽情况下,随时脱出肛门外,需用手回纳; 2、直肠脱垂: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先天性,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直肠黏膜脱垂。第二个原因为先天性道格拉斯窝较深,结肠较冗长。第三为长期便秘导致盆腔压力较高。第四个原因是肛门疾病手术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受伤,对直肠黏膜的支持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直肠脱垂; 3、肛乳头瘤:即肛乳头发炎,在炎性刺激下会不断地增生、肥大、纤维化,会随着排便过程而脱出肛门外; 4、低位直肠息肉:其在不断增生、肥大的过程中也会随着排便过程脱出肛门外。长期表现以肛门坠胀出血为主,出现排便不尽感。
    2023-08-02
  •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正常饮食(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正常饮食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正常饮食主要根据患者结肠息肉的大小和数量,一般3-4天以后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饮食。 结肠息肉患者做完手术以后,术后进食时间可能相对晚,但现在90%以上的息肉是通过电子纤维结肠镜处理,进去以后电烧处理。一般稍微大的息肉有可能选择开刀,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处理。 手术做完以后当天应该是严格禁止饮食,患者可以适当喝水。第二天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一般先是流食,如小米稀饭或者大米稀饭,或者菜汤之类,一般不要加纤维素性的东西。术后再往后一天基本上可以恢复半流食,不要吃特别硬固体的东西即可。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的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术的护理
    结肠息肉术后护理如下: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即体温、脉搏、心率、呼吸指标。如果患者病变发展,这些指标会有所变化,一定要多观察指标变化。 2、注意排气和排便情况,做过结肠息肉以后会出血,观察患者大便有无鲜血,是较重要的环节。做肠镜要排气,肠道里要注气,做完手术以后需要不断排气,注意患者排气量多、量少,如果肠道积气排不出,对其恢复也不好。 3、术后要禁食,一般息肉切除以后要禁食两天; 4、腹部体征:做完肠镜,包括切完息肉以后担心出血、穿孔,穿孔表现为腹部体征,如腹部疼痛。 总之,结肠息肉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表现,排便、排气表现,腹部表现、饮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023-08-02
  • 乙状结肠息肉0.8严重吗(视频)

    乙状结肠息肉0.8严重吗
    乙状结肠息肉0.8cm并不属于严重的疾病,息肉的严重程度通常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一、大小:对于>1cm的息肉,通常需进行内镜下干预。二、病理学特点:1、肿瘤性息肉:指目前是良性肿瘤,但若不进行干预可能会变为恶性肿瘤,此类息肉无论大小都应尽量去除。肿瘤性息肉的病理报告通常提示息肉属于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绒毛成分越多,说明息肉病理性质越差,发生癌变的几率越大。若息肉较小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则可能会在1-2年内发生恶变,应在近期根除;2、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可以进行动态观察,逐渐增大再进行治疗也可治愈。
    2023-08-02
  • 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电子肠镜检查(视频)

    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电子肠镜检查
    电子肠镜检查是内镜检查的一种,最常用于结肠病变的辅助检查。对于儿童而言,常用于以下情况的检查诊断: 1、原因不明的血便、黏液便,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时间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对于血便和黏液便的类型,我们要做一个初步判断。在新生儿期较多的是食物过敏以及感染因素。再大一点的孩子,有可能会有肠道的病变如结肠息肉等; 2、对于慢性腹泻的患儿,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泻、便秘交替的患儿,要了解肠道结构和黏膜病变,往往是有一些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在里面。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了解结肠黏膜的病变,以确定慢性腹泻以及便秘的原因; 3、肠道内异物,肠道内异物可以通过结肠镜将异物完整的取出,避免了异物对肠道的进一步损害; 4、慢性腹痛,长期慢性腹痛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疾病,确定疾病类型,以及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 5、疑似消化道肿瘤者,消化道肿瘤具有隐匿性,往往孩子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完整。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肿瘤性质,通过内镜下钳取可以了解肿瘤良恶性程度。内镜下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良性肿瘤减少患儿开腹风险。
    2023-08-02
  • 直肠息肉长在哪里(音频)

    直肠息肉长在哪里
    讲解医师:王子恒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肛肠科
    直肠息肉顾名思义,一定长在直肠,如果长在结肠,就称之为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一类隆起性病变的统称,直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往往就是指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类息肉是良性的,在肠炎等因素的刺激下慢慢形成的,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等原发病,这样的息肉是可以自行消失的。另外一类直肠息肉就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需要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变化,腺瘤性息肉手术治疗之后,应该定期复查,避免疾病复发。
  •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视频)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肠息肉即结肠和直肠的息肉,指未明确病理的肠黏膜表面隆起,一般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可能发生癌变。肠息肉的诱发因素包括肠道炎症、遗传、饮食、抽烟等生活习惯。如肠息肉体积较小,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通常通过直肠指诊体检或肠镜检查发现,可将其摘除。如息肉体积增至一定程度,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如便血、腹部隐痛、大便习惯的改变或便秘等,需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
    2023-07-30
  • 结直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结直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结直肠息肉术后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术后禁食水2天,第3天开始流质、半流质饮食,一周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手术后可能发生出血,少量便血或黑便不需要特殊处理,大量血便建议及时就诊; 3、术后可能发生肠穿孔,肠穿孔以后大便可通过穿孔进入腹腔,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现象,需立即就诊; 4、高血压患者需继续服用降血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血压过高可增加出血风险; 5、术后一周内不可洗热水澡,热水澡可刺激血管,导致其扩张,增加出血风险; 6、密切关注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提示息肉癌变需再次手术治疗; 7、定期复查。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