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排便带鲜血什么情况(视频)

    排便带鲜血什么情况
    排便带鲜血提示肠道出血部位靠近肛门,主要是直肠及肛门周围疾病,最常见肛周痔疮、肛裂等。此类患者一般会存在便秘情况,因排便费力、大便过于干硬,可能会造成痔疮发病率增加及排便过程中撕裂肛门造成出血。这种出血一般是大便本身颜色正常,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手纸带血。 肛裂和外痔患者会伴随肛门周围疼痛,内痔没有明显疼痛症状。需考虑直肠疾病,直肠内部包括血管畸形,如毛细血管扩张或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发生破损后会造成出血,因距离肛门较近,会表现为类似痔疮表现,即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单纯从症状无法确定属于何种情况,需完善肛周检查及结肠镜检查才能明确病因。
    2023-08-02
  • 大量鲜红便血无痛是什么病造成的(视频)

    大量鲜红便血无痛是什么病造成的
    排便时出现大量鲜血,无疼痛症状,最常见疾病是痔疮,是肛管或者直肠下段静脉充血、肿大,导致排便时出血,鲜血常在大便表面上,或者表现为便后滴血。饮酒、便秘、食用辛辣食物、久坐、不良排便习惯等,都容易诱发这种便血。 注意排除其他疾病,患者到肛肠外科,医生可能会进行肛门指诊检查,排除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严重疾病。如果除外了直肠息肉、直肠肿瘤,考虑是痔疮出血。
    2023-08-02
  • 拉大便拉鲜血怎么止血(视频)

    拉大便拉鲜血怎么止血
    大便伴有鲜血即为便血,便血有很多原因,比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炎、肛裂、直肠肿瘤等。痔疮最常见病因是肛管或直肠下段静脉充血、肿大,排便时易出血,呈鲜血,无痛,待排便后血管压力降低,出血就会停止。必要时可使用治疗痔疮的药物,比如栓剂类药物。生活上注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还可以用坐浴疗法。 对于直肠息肉需要在内镜下将其取出。如果是直肠肿瘤,则需要做手术。放射性肠炎也会出现便血,非常不好治疗,通常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肛裂出血伴有肛门疼痛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到肛肠外科或者胃肠外科进行手术,使肛裂部位恢复,这样才是根本性治疗方法。
    2023-08-02
  •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什么有关(视频)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什么有关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结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 1、饮食:进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结直肠癌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2、遗传:患有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结直肠癌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3、肠道疾病:患有结肠慢性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结直肠癌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4、癌前病变:患有结直肠腺瘤,尤其是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等癌前病变,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高。
    2023-08-02
  • 肠癌是多久形成的(视频)

    肠癌是多久形成的
    90%以上结肠癌需要由结肠息肉发展至结肠表面异常增生,此后方可变成结肠或直肠癌,即大肠癌。通常从息肉至癌症恶变过程非常漫长,一般需5-10年。癌症发生与胚胎异常、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慢性炎症、肠道菌群及生活习惯等相关,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大肠癌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1、主观调整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疾病,患者的共同特征为血脂代谢异常。肥胖患者最直接调整办法为减肥,即通过控制饮食及运动改善; 2、环境因素通常无法改变,因此可适当调整个人行为方式。通常吸烟、食用腌制咸菜、红肉及加工肉类及缺乏运动等情况均为诱发大肠癌危险因素。保持正确生活方式及良好饮食习惯可有效减少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另外,建议患者适当锻炼身体、经常摄入水果、蔬菜及杂粮等食物进行预防; 3、结肠息肉阶段将病变切除为预防大肠癌最关键步骤,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2023-08-02
  •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视频)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如下: 1、饮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比如有些人过度摄取动物饱和脂肪,使得糖分吸收过快、胆汁分泌过多,饮食中纤维素缺乏,可以使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胆汁酸的代谢产物在肠道中蠕动过于缓慢,而试验证明这些产物都能够增加大肠癌的发病因素跟发病风险; 2、大肠炎症:比如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跟出血性结肠炎,这些人群大肠癌的风险都会提高; 3、大肠腺瘤; 4、遗传因素:比如有家族性肠息肉的患者,得大肠癌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5、患有慢性血吸虫、盆腔接受过放疗或者长期接受射线、长期吸烟的人群或者肥胖患者,这一部分人群容易得大肠癌。
    2023-08-02
  • 得了大肠息肉怎么办(视频)

    得了大肠息肉怎么办
    得了大肠息肉,我们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来决定它的治疗方式。如果息肉比较小,我们建议在做结肠镜的同时,就把息肉摘除,然后做病理检查就可以;如果息肉的直径超过三个公分以上,我们建议手术切除,切除以后一定要做病理,如果病理是癌性息肉,我们建议要按照结直肠癌的一些手术原则进行手术切除,再进行治疗。炎症性的息肉,我们一般建议他积极治疗原发病,把炎症控制下来,息肉会逐渐消失;有些增生性的息肉,临床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我们也可以不用管它。所以得了息肉,我们一定要到医院让医生来判断息肉的处理方式,不要自己在家里恐慌,不做任何处理。
    2023-08-02
  • 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视频)

    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胀、腹痛、里急后重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患者需进行肠镜检查。大肠癌与遗传相关,美国等发达国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第一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无异常情况,可以5年后再进行检查;如果患者有结肠息肉、腺瘤等病变,建议一年复查一次,如果两年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情况,可以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检查。我国一般建议患者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部分地区建议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023-08-02
  • 大肠腺瘤是怎么回事(视频)

    大肠腺瘤是怎么回事
    大肠腺瘤为肠腔内突起性的病变,属于肠息肉的一种。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而增生性息肉与炎性息肉均为良性疾病衍变而来,部分的腺瘤样息肉可发生癌变。其中,大肠腺瘤属于腺瘤性息肉。其主要表现为出血,其次可出现肠道刺激征,如腹泻、大便次数的改变等,甚至还可出现肠套叠等严重症状。
    2023-08-02
  • 大肠腺瘤切除后多久复查(视频)

    大肠腺瘤切除后多久复查
    通常大肠腺瘤切除术后1年应复查一次肠镜,腺瘤生长周期决定了术后复查周期,绝大多数体积在一厘米以下腺瘤均为良性,极少发生癌变。 而腺瘤生长到一厘米大约需要1-2年,所以建议大肠腺瘤术后的患者每年复查一次肠镜,早期发现。即使再次生长了大肠息肉或腺瘤,也可在其体积相对比较小的时候进行合理处理。对于良性的息肉或腺瘤,通过积极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