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肠息肉手术怎么做(视频)

    肠息肉手术怎么做
    肠息肉手术一般根据肠息肉的大小、形态和性质进行操作,具体如下: 1、如良性息肉体积较小,可通过电子结肠镜观察直肠、结肠的黏膜,进行电刀凝切或钳除;如息肉有蒂,可于肠镜下通过圈套器进行圈除;如息肉基底较宽,可于肠镜下通过电刀进行切除或剥除,即EMR或ESD; 2、如息肉体积较大或可能发生癌变,无法于肠镜下进行完整切除,一般建议通过手术进行完整切除。传统的肠段切除或息肉切除手术,创伤较大,目前可通过3D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切除,创伤较小。
    2023-07-30
  • 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视频)

    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下: 1、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存在腹痛、发热、便血等症状,如出血量较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就诊; 2、患者术后一般需空腹,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摄入水、流质及粥、面条等质地柔软的饮食,待完全恢复后,可保持正常饮食; 3、患者术后需及时追踪息肉的病理报告,明确息肉的性质。
    2023-07-30
  •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视频)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指大肠镜检查,主要针对结肠、直肠两个部位,若患者有腹部不适,如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均可做肠镜检查;若患者有隐血试验的阳性反应,则必须做肠镜检查,排除肠道有息肉、肿瘤的病变;因患肠息肉、肠癌患者的家属较普通人更易患有结肠病,故更需做肠镜检查。建议45岁以上健康的成年人将肠镜检查作为一项体检项目,定期检查,可较好的预防肿瘤发生。
    2023-07-30
  • 肠镜检查的必要性(视频)

    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肠镜检查是比较小众、存在一定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常规指南中建议超过40岁的人群至少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筛查大肠肿瘤,尤其在目前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肠镜检查非常有必要。条件允许时,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预防肠道肿瘤。此外,家族有结肠息肉或肠道肿瘤的患者,发病率较高,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大肠肿瘤早期仅为结肠息肉或特殊的炎症性肠病,便于治疗且根治后患者生存率较高,但发展为肿瘤后,具有浸润性,难以治疗。
    2023-07-30
  •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大肠息肉较常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与遗传、年龄、饮食、吸烟、酗酒有关。有家族史的患者,患大肠息肉的概率为普通人群几倍。大肠息肉的发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年龄越大发生息肉的可能性越高,40岁以下的人群,息肉的发生率约为20%-30%,40岁以上人群,息肉的发生率则高达40%-50%。建议有以上情况的患者定期行结肠镜检查。
    2023-07-30
  • 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视频)

    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胀、腹痛、里急后重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患者需进行肠镜检查。大肠癌与遗传相关,美国等发达国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第一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无异常情况,可以5年后再进行检查;如果患者有结肠息肉、腺瘤等病变,建议一年复查一次,如果两年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情况,可以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检查。我国一般建议患者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部分地区建议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023-07-30
  • 直肠炎到肠癌需要几年(视频)

    直肠炎到肠癌需要几年
    直肠炎和肠癌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绝大部分直肠炎可以自行愈合,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只有极小部分,但也不一定与直肠炎密切相关。坚硬的大便反复刺激,形成息肉、溃疡等病变,也有的是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肠息肉是良性,逐渐生长有可能发生恶变,息肉会向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等蔓延。直肠炎到肠癌需要几年,没有明确答复。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有时候喝泻药排便次数太多,直肠部位可能会充血、水肿,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能自行恢复,不是癌前期状态,没有癌变风险。如果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病变,极个别会有癌变趋势。所以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1年复查一遍比较安全,早发现、早处理。
    2023-07-31
  • 8岁儿童大便出血无不适看什么科(视频)

    8岁儿童大便出血无不适看什么科
    8岁儿童大便出血、无不适,建议到小儿消化内科就诊。小儿便血没有不适,可见于肠息肉和先天性的肠发育异常,以及一些畸形,如肠道血管畸形、血管瘤等等。肠息肉具有无痛性,而且血色鲜红,不跟粪便混合在一起,时常伴有黏液从肛门内流出,偶尔有脱出之感。便秘病史的有可能是痔疮、肛裂,痔疮可以没有症状、便血,肛裂会有排便时的疼痛。 儿童肛门排出的大便中带血,不论大便带血或是全为血便,颜色鲜红,暗红,还是柏油样,都称为便血。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尤其是结肠和直肠的出血,便血伴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粪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部位的高低,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 上消化道出血多为黑便,出血量大而且排出的快,多呈暗红色乃至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多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久也可能会转成黑便,柏油样的黑便提示出血量在60ml以上。便血者可以没有呕血,呕血者多为黑便。 便血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有时因为吞入来自于消化道外的血液,也可以引起来便血。大部分便血会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便血,需要积极地寻找便血的原因,注意便血发生在便前、便中还是便后,以及血的颜色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看医生。
    2023-08-01
  • 大便隐血阳性得癌的概率(视频)

    大便隐血阳性得癌的概率
    大便隐血阳性虽存在出现肿瘤的可能性,但具体概率无法用数字表达。大便隐血阳性是一种很常用的体检方式,用于检查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如果大便隐血阳性,通常提示患者消化道有5-10ml的出血,出血量不大,可能来源于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常见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癌,其中胃癌的出现情况较少。下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疾病有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比较少见的为结肠癌。若在体检中发现大便隐血阳性,需要积极进行胃镜与肠镜检查,才能够明确排除是否存在胃肠道肿瘤。
    2023-08-01
  • 肠息肉病理有几种结果(视频)

    肠息肉病理有几种结果
    息肉是形态学观察,用结肠镜探查观察到息肉或息肉样病变,取病理检查后,才可告知具体息肉类型。但可能不是息肉,也可能是炎性息肉、腺瘤型息肉或管状腺瘤。腺瘤并非息肉,而是一种良性肿瘤,患者无需担心。病检结果也可能提示为恶性,报告结果可能为腺癌,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细胞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异常到癌细胞程度。不管何种结果均需进行相应处理,如管状腺瘤,建议尽早在肠镜下将腺瘤切除,如果有这种情况,应到医院找专业医生判断,决定治疗方式。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