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 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视频)

    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
    结缔组织病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等。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典型代表,常见症状如下:1、全身症状: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等;2、系统受累症状:皮肤黏膜表现,例如脱发、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口干、眼干、雷诺现象等;3、关节肌肉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肌肉无力、疼痛;4、心血管系统症状:胸闷、憋气、胸痛等,患者可以表现为水肿、高血压等;5、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憋气或者呼吸困难等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等,相应的临床症状;6、血液系统症状: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另外可以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为黄疸、脾增大等;7、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以出现癫痫发作、头痛,以及肢体麻木、无力;8、肾脏症状: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相应症状。
    2023-08-01
  • 肾脏萎缩的原因(视频)

    肾脏萎缩的原因
    肾脏萎缩实际是形态式描述名词,说明患者肾脏体积缩小。能够造成肾萎缩状态原因很多,通常都是慢性肾脏疾病长期损害肾脏,导致大部分肾脏组织被毁损,才会导致肾脏体积缩小。能够导致肾萎缩的病因最常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慢性紫癜性肾炎等,以上病因都会长期损害肾脏,导致肾脏萎缩,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萎缩病情通常不可逆转。 人都有两颗肾脏,左右各一,位于脊柱两侧。肾脏正常大小长径10-12cm,宽5-6cm,厚度约3-4cm,肾实质厚度1.4-1.8cm,皮质厚度0.8-1.0cm,左肾略大。如果双肾大小明显差异,一侧肾脏大小正常,而另一侧肾脏明显缩小,两侧上双肾长径相差达到1.0-1.5cm及以上,称之为单肾萎缩,常见于缺血性肾病,如肾动脉狭窄。如果双肾大小一致,长径明显低于正常,也就是10-12cm,多为8-8.5cm,被称之为双肾萎缩,可见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但也有慢性肾脏疾病,肾脏的大小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大,如糖尿病肾病、多囊肾肿瘤相关性肾病、肾脏淀粉样病变等。
    2023-08-01
  • 膜性肾病是什么时候开始(视频)

    膜性肾病是什么时候开始
    膜性肾病起病隐匿,通常没有明确的时间。膜性肾病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分析如下:1、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肿瘤相关性肾病等,有上述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化验尿常规时,会发现血尿、蛋白尿,如果进一步检查病理类型,就发现有可能是膜性肾病;2、原发性膜性肾病:具体起病时间并不清楚,细心的患者会回忆起来有感冒病史,大约感冒2周后会出现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就建议到医院检查,行肾脏病理,确定是否为膜性肾病。目前还有针对于膜性肾病的特异性抗体,即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如果患者有肾穿刺的禁忌证,可以通过检查抗体来确定是否为膜性肾病。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是什么原因(视频)

    脾功能亢进是什么原因
    脾功能亢进属于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呈增生状态。脾功亢进可以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无法确定导致脾脏功能亢进的原因时可称为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实际上临床上比较少见,临床多见的是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与脾大有关,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因主要如下: 1、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血吸虫病、高热病、疟疾等; 2、免疫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淤血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布加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4、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镰刀红细胞性贫血、浸润性脾大,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引起的病变; 5、脾脏相关疾病:如脾脏淋巴瘤、脾囊肿、脾血管瘤等。
    2023-08-01
  • 自身免疫性肝炎会不会传染(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会不会传染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来的肝细胞损害,临床表现和其他病毒性肝炎相类似,比如乏力、厌油腻、黄疸、巩膜、皮肤黄染、尿黄,和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甚至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一样。 但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只对自身脏器造成危害,没有传染性倾向,所以不会传染。 自身免疫性肝炎有一定遗传背景,特别是家族里边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炎、皮肌炎病人,有一定临床背景,所以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应注意随访这些自身抗体。
    2023-08-01
  • 血小板太少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血小板太少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血小板生成不足:是指骨髓制造血小板能力减弱,可能是因为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化学毒物、使用抗生素等临床药物,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 2、血小板消耗或破坏过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的血小板抗体,从而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造成数量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患者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在脾脏内部破坏过多,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4、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本身不低,但血抽到试管中后与试管内部试剂发生反应,形成聚集,导致机器判断血小板过少。 因此,血小板减少需要到正规医院血液内科就诊,以查明原因,再针对结果进行治疗。
    2023-08-01
  •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视频)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科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适应症比较广泛,在血液科和其它实体瘤或其它结缔组织病都可以适应。血液科适应症是血液科的一些恶性疾病,如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科的一些恶性疾病。 其它的是血液科少见的一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年龄合适,少于45岁,也可以做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像风湿免疫科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难治性,单纯免疫抑制剂控制效果不佳,副作用比较多,如果有合适的供者,也可以做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还有一些实体瘤,如最早以前一些肺癌等,也可以做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但是随着这些年来一些靶向药物的应用,做移植的越来越少,其它的实体瘤,但是血液做移植效果还不错。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其实还有一些,如儿科遗传性疾病,如贫血、地中海贫血,也可以用脐血或供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这些治疗效果也都很好。
    2023-08-02
  • 间质性肺病诊断标准(视频)

    间质性肺病诊断标准
    间质性肺疾病是较复杂的疾病,临床诊断间质性肺疾病需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合HRCT,以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肺部间质性疾病,明确诊断需根据肺活检。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通过介入的方法也能达到诊断目的,如冷冻肺活检,冷冻肺活检指将冷冻探头放入病变较明显的部位,取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间质性疾病类型,明确诊断。 临床在诊断间质性肺疾病需考虑有无易感因素,如接触职业性因素、粉尘、煤矽肺;是否使用过治疗纤维化药物;有无风湿性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相应的风湿性全身性疾病,而导致肺部间质性肺疾病。注意通过高分辨CT观察有无磨玻璃影、纤维化、蜂窝肺等CT表现。观察肺功能有无弥散下降,是否引起明显的弥散功能障碍,最重要的诊断标准为病理肺活检。
    2023-08-02
  • 慢性间质性肾炎如何治疗(视频)

    慢性间质性肾炎如何治疗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1、病因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包括止痛药、痛风、尿酸增高、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等。我们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首先要早期诊断,明确病因。假如用止痛药的,要及时停药;假如是痛风的病人,必须做好降尿酸、控制饮食、碱化尿液这些方面的治疗;如果是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可能会按照免疫性疾病进行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2、药物治疗:同时使用保护肾脏的药物,比如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等等这些药物。
    2023-08-02
  • 隐球菌脑膜炎能治好吗(视频)

    隐球菌脑膜炎能治好吗
    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与患者症状、病情程度、有无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该病最常见有头痛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爆炸样、撕裂样疼痛,通过脱水或引流术治疗,引流出脑脊液即能减轻疼痛。同时进行病因治疗,以抗真菌为主,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氟胞嘧啶等,疗效佳,预后良好。但伴有艾滋病、器官移植、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疾病者,治疗和预后相对较差。而且该病疗程长,患者应规则服药,不能自行停药,以免复发。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主。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