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

  • 新生儿照黄疸要照几天(视频)

    新生儿照黄疸要照几天
    新生儿黄疸需要蓝光照射的时间并不固定,因为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很多种,黄疸数值也会有较大差异。如果胆红素数值非常高,照射时间会较长,也有部分新生儿虽然是病理性黄疸,但是数值并不高,可能照8小时或16小时,即可以缓解。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具体如下:1、生理性黄疸:多数新生儿的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自身生理反射所导致,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不需要进行蓝光照射,在14天之后会逐渐缓解,不需要治疗;2、病理性黄疸:如溶血性黄疸、早期感染性疾病,如宫内感染或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发展较快,需要长时间进行阳光照射,还要对症进行综合治疗,要控制好感染,溶血性黄疸患儿还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2023-08-02
  • 宝宝50天了黄疸还没退怎么办(视频)

    宝宝50天了黄疸还没退怎么办
    如果宝宝出生50天,黄疸没有消退,这时可以进行对因处理和对症处理,具体如下:1、对症处理:明确黄疸水平的数值,虽然出现黄疸未退,黄疸水平不会特别高,相对较低,没有达到需要处理的标准,这时不需要进行退黄处理,仅监测黄疸变化情况即可。如果黄疸水平较高,可能已经达到需要蓝光治疗或者换血治疗,需要积极去医院进行相关退黄处理;2、对因处理:如果宝宝50天,黄疸没有消退,需要寻找诱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果50天仍有黄疸,本身属于病理性黄疸,要寻找导致黄疸持续不退的原发病,如可能存在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部分宝宝可能在出生早期存在溶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等,还可能由于吃母乳导致存在母乳性黄疸,要结合宝宝各方面的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诱因。如果确实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感染等,需要进行相关的对应处理,如抗感染或进行甲状腺素的补充。如果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影响不大,可能不需要进行处理,只需要继续喂养,等待母乳性黄疸自行消退即可,最迟消退时间不超过3个月。
    2023-08-02
  • 婴儿黄疸如何治疗(视频)

    婴儿黄疸如何治疗
    通常不推荐用药帮助婴儿退黄,针对引起婴儿黄疸原发病可适当用药,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量婴儿出生后可出现黄疸,治疗具体可分为以下:1、生理性黄疸:较为多见,对婴儿无大影响,所以无需进行任何退黄处理,无需照蓝光、用药、晒太阳等处理,仅需等待黄疸自行消退即可;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婴儿自身黄疸水平可较高,此时可导致发生胆红素脑病等较严重并发症。所以针对病理性黄疸,不推荐以药退黄,建议及时带婴儿至医院积极行蓝光照射,或较为严重时行换血治疗,有助于婴儿黄疸水平尽快下降,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黄疸仅为一种症状,因此存在引起黄疸的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具体可见以下:1、感染:较为常见,此时可应用抗生素;2、溶血病:此时可应用丙种球蛋白帮助婴儿封闭抗体以缓解症状,情况较严重时可以考虑应用白蛋白等,帮助婴儿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不推荐药物退黄疸。但针对引起黄疸的原发病,可考虑根据情况以药缓解、治疗原发病,以帮助婴儿彻底退黄。
    2023-08-02
  • 小孩黄疸多少天正常(视频)

    小孩黄疸多少天正常
    小孩黄疸分不同类型,多久恢复正常需依情况而定,具体如下:1、生理性黄疸: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孩子实际上都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和胆红素代谢生理特点有关系,不需要特别退黄处理,只需要等待黄疸自行消退就可以。一般足月儿大概在生后2周之内,而早产儿是在生后4周之内,生理性黄疸就会彻底消退;2、病理性黄疸:有些孩子是因为原发病或者诱因存在,导致出现病理性黄疸,黄疸消退时间和黄疸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取决于引起黄疸的原发病,或者诱因消除时间,比如可能是感染引起的黄疸,经过抗感染治疗之后,感染彻底治愈,黄疸也会随之消退。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吃母乳引起黄疸,只要母乳一直吃,在生后2-3个月之内黄疸很可能不能完全消退,最迟在生后2-3个月才能彻底消退。如果患儿停母乳,很快黄疸就会随着母乳停用而消退。所以病理性黄疸消退时间或者持续时间,主要与引起黄疸的原发病或者诱因持续时间有关系,和黄疸本身关系不大。
    2023-08-02
  • 宝宝黄疸多久能退净(视频)

    宝宝黄疸多久能退净
    对于宝宝的黄疸而言,大部分是生理性黄疸,也有病理性黄疸,其黄疸消退的时间有以下分析:一、生理性黄疸:1、足月儿:可能是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期,7-9天开始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2、早产儿:此时血浆白蛋白较低,肝功能发育还不是成熟,黄疸程度会更重,持续时间也会更久,因此早产儿的黄疸可能会延迟到3-4周,才开始消退,最迟不超过4周。二、病理性黄疸:1、母乳性黄疸:是由于肝脏发育不够成熟,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和酶的发育逐渐成熟,可能在生后1-3个月之后,开始自行消退;2、感染因素:消退时间要结合找到病原学,针对抗感染治疗同时才能去黄疸;3、胆道闭锁因素:如果不做手术,黄疸可能持续不退,要找到根本病因,进行手术治疗,才能真正消退黄疸。
    2023-08-02
  • 黄疸分几种(视频)

    黄疸分几种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部和颈部,重者可延伸至躯干、四肢和巩膜,粪便色黄但尿色不黄。如果总胆红素超过136.8μmol/L,即8mg/dL,可以出现轻度嗜睡或纳差,一般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由于肝功能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多于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可延迟至2-4周才消退。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素增高,增高生理范围随日龄不同而不同。 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 1、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总胆红素>6mg/dL; 2、足月儿总胆红素>220.6μmol/L即12.9mg/dL,早产儿>255μmol/L即15mg/dL; 3、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即1.5mg/dL; 4、总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即5mg/dL;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2023-08-02
  • 什么是黄疸有什么症状(视频)

    什么是黄疸有什么症状
    黄疸指血中胆红素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为显性黄疸。胆红素指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正常值为1.7-17.1mmol/L,超过17.1mmol/L属于隐性黄疸,>34.2mmol/L为显性黄疸。显性黄疸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症状集中体现在皮肤、巩膜黄染,皮肤黄染包括手掌等处,都可以出现黄染,巩膜黄染应鉴别为药物性、食物性还是病理性黄疸。不同类型的黄疸症状表现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长期黄疸:此类病人可能存在肝脏病变,同时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2、溶血性黄疸:此类病人可能会出现尿色变黄、变深,特别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病人,皮肤会出现苍白等贫血表现;3、肝细胞性黄疸:此类病人会出现肝脏原发病的症状,如恶心、 乏力、厌食、肝区胀满,甚至疼痛;4、梗阻性黄疸:此类病人会出现右上腹疼痛,表现为大便颜色变浅、尿色变深、发热等表现。通常进行B超或CT等检查便可以确定诊断。
    2023-08-02
  • 小孩生下来几天有黄疸怎么办(视频)

    小孩生下来几天有黄疸怎么办
    小孩生下来几天有黄疸,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另外要根据各种检查情况,综合分析小孩黄疸的原因,并给予治疗,具体如下:1、生理性黄疸:孩子在生后第2-3天可以出现黄疸,4-5天加重,6-7天达到高峰,随后黄疸逐渐下降。在2周左右能够退黄,此时属于正常情况,即生理性黄疸,便无需特殊治疗;2、病理性黄疸:如果小孩在24小时,即生后1天之内出现黄疸,另外每天黄疸上升的数值超过5mg/dl,或者超过正常高限值,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的黄疸原因较多,包括感染因素、血型不合,如ABO溶血、Rh溶血所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或者颅内出血、母乳性黄疸,均可能出现病理性黄疸。在治疗方面,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另外可以给蓝光照射,必要时给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帮助降低黄疸。所以小孩在生后几天之内出现黄疸,要正确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针对病理性黄疸,要积极给予治疗,防止出现核黄疸。若出现核黄疸,可能会影响小孩智力发育等,造成脑损伤。
    2023-08-02
  •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视频)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病理性黄疸可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病因诊断,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1、新生儿血型不合性溶血,比如新生儿溶血病;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在南方发病率较高,蚕豆、磺胺药、抗疟疾药、樟脑丸等为诱发因素; 3、感染性黄疸:如败血症、尿路感染、感染性肺炎等均可引起黄疸的加重; 4、其它包括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其它部位出血、窒息、药物,如磺胺药、青霉素等、红细胞增多症、胎粪排出延迟等均可引起黄疸。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1、新生儿肝炎: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弓形虫病等;    2、胆汁淤积综合征:某些药物、静脉营养、败血症等可引起胆汁淤积;    3、胆道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   
    2023-08-02
  • 病理性黄疸能自愈吗(视频)

    病理性黄疸能自愈吗
    病理性黄疸一般不能自愈,如果达到干预标准,即需要积极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界定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目的是为了预防病理性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决定是否需要对儿童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 病理性黄疸是指血清总胆红素达到相应小时龄的光疗干预标准,或超过小时胆红素列线图表曲线的第95百分位,如果儿童胆红素达到此标准,一般需要给予干预。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