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郭建超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随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病毒性肠炎是感染性腹泻的一种,主要是指各种病毒侵入肠道之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或者是坏死,及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形成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偏低,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短链的有机酸,使肠腔内的渗透压增高。由于微绒毛的破坏造成其载体减少,上皮细胞内转运功能减差,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所以出现病毒性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