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 宝宝心肌酶高多久能降下来(音频)

    宝宝心肌酶高多久能降下来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对于宝宝心肌酶增高的现象,一般心肌酶下降,如果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逐渐恢复后,一般在一到两周之后,心肌酶就会有相对的下降。如果出现心肌炎,则心肌酶下降下来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比较久,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进行判断。\n心肌酶一般是因为心肌受损以后,心肌细胞释放出的心肌酶,增高的程度不同,所降下来的时间,也会有差异性。分不同的类型,像比较常见的有一些病毒感染以后,引起心肌一过性受损,引起心肌酶的增高,随着病毒感染的恢复,逐渐心肌酶增高也会缓解。也有一些孩子,心肌酶受损的程度比较重,不单纯是心肌酶的增高,可能还有心脏外形的改变以及心率的改变,可能出现心肌炎的情况。这个时候心肌酶的恢复就相对来说比较慢,可能会在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当然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心肌损伤,像出现爆发性心肌炎或者是心肌坏死,也可以引起心肌酶的明显增高,这个时候恢复起来时间会比较长。\n宝宝心肌酶增高,主要是对症进行控制病毒以及感染,同时要营养心肌,让心肌酶尽快缓解。如果孩子心肌酶持续增高,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对孩子的心脏的造成终身的损伤。
  • 卵圆孔是什么(音频)

    卵圆孔是什么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卵圆孔是指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小孔,它一般是在胚胎期发育过程中形成,到出生以后一般在一岁之内就基本能够达到闭合,如果三岁以上还是没有完全闭合,就叫做卵圆孔未闭。实际上不只是在婴儿期出现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中也有20%和25%的人存在卵圆孔不完全闭合的情况。\n卵圆孔未闭应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心脏的异常,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也听不到杂音,心电图或者胸片都表现一个正常的情况,所以很不能够被人发现或者重视。但是确实也发现了,卵圆孔未闭的人容易出现一些其它的将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者是容易出现一些手术或者外伤以后形成脂肪栓子等等。对它的治疗现在也是存在一些争议性,有些可能需要观察,有些可能需要一些相应的治疗,所以这个也还是要适当的重视。
  • 卵圆孔未闭能打疫苗吗(音频)

    卵圆孔未闭能打疫苗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卵圆孔未闭是可以打疫苗的,很多孩子的卵圆孔在早期第一年并没有完全关闭或者没有解剖上的关闭,有的时候早期只是生理性关闭,可能在特殊情况下就有开放,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异常。在3岁以后卵圆孔还不能够关闭,才称为卵圆孔未闭,所以多数孩子免疫疫苗是在3岁之内进行接种,所以这即使未闭,也可以正常的接种。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对于心脏出现问题,主要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禁忌。再就有急性感染或者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者免疫系统的疾病和过敏性疾病,严重的代谢疾病或者严重感染的时候可能需要禁忌。多数情况下疫苗很多都不需要禁忌的,当然疫苗接种之前也要跟保健医生进行商讨,在什么特殊的情况下不可以接种,什么情况下可以接种,如果医生认为不可以接种,可能需要暂停接种。
  • 什么小孩容易得川崎病(音频)

    什么小孩容易得川崎病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什么样的小孩容易得川崎病?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完全回答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川崎病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所以目前还不能够确定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得川崎病。在流行病学中看到,发病率比较高的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幼儿,所以对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川崎病是属于一个易感的年龄段。从人的种族上看,在世界各地都有川崎病的报道,以日本最高,亚洲相对来说发病率比较高。和欧洲或者美国相比较,亚裔人种川崎病相对发病率比较高。\n从流行病学上看,可能会跟一些感染有关,但又不能完全确定这种感染源的问题,所以现在可能容易感染的孩子也容易获得川崎病。在研究中发现川崎病的患儿,存在免疫激活,可能会跟他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因为在发病早期的时候,会有一些免疫细胞的改变,所以考虑孩子的免疫功能与川崎病的发病有关。综上所述,第一个是孩子的年龄,第二个是人种,第三个就是可能容易出现的感染的孩子,第四个就是免疫功能异常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得川崎病。
  • 儿童心肌炎血常规能查出来吗(音频)

    儿童心肌炎血常规能查出来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儿童存在心肌炎时血常规应该没有特异性作为判断的指标,心肌炎是因为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心肌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心内膜以及心包受累,病因并不是很清晰,多半与曾有过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比较大。作为判断指标,除了看心脏影像学是不是有扩大,心脏功能有没有改变以外,还有心电图的变化,血生化中的心肌酶升高或者肌钙蛋白升高作为主要临床依据,血常规并不能起到诊断作用,也没有特异性。\n如果是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在1-3周之前有病毒感染支持的证据,需要有病毒指标而不是血常规指标,而且已经发生心肌炎时血常规指标没有特异性。对于儿童心肌炎,血常规只是常规检查,并没有诊断的特异性。
  • 婴儿巨细胞感染会好吗(音频)

    婴儿巨细胞感染会好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后,根据情况转归是不一样的。巨细胞病毒本身造成的婴幼儿感染,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与它的感染的程度有关。如果是一些先天性的感染,就是在妈妈宫内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就会比较大。也有些孩子在围产期或者经过产道,或者母乳喂养的时候,后天获得性的感染,这些症状可能会略轻一些。\n当然,还跟孩子的自身的免疫力有关,越是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感染之后症状会可能更明显。像先天性感染的孩子,有些孩子可能会比较严重,表现肝脾的肿大或者持续的黄疸,或者孩子已经出现智力或者运动的障碍,再随着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有严重的听力或者视神经的影响,或者是孩子出现瘫痪、婴儿痉挛症、癫痫的发作等,不同程度的感染表现不一样。再有一些就是后期获得的,相对来说治疗效果会好一些,所以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自身免疫状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愈后。
  • 小孩白血病之前有什么预兆(音频)

    小孩白血病之前有什么预兆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小孩子得白血病之前会有些什么样的症状?首先要知道不同白血病的类型,症状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引发的病因很多是不相同的,也并不是完全明了。有一些可能会有病毒感染,可能会跟孩子的白血病有一些相关性,比方说EB病毒,可能就跟白血病有一些相关性。还有就是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因素,可能会造成孩子白血病的发生,像对孩子一些电力辐射的敏感。有一些孩子因为放射性治疗导致出现白血病,还有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也可能诱发孩子出现急性的白血病,这些都是有一些前期征兆的。\n再有就是有一些遗传性疾病也是容易高发白血病,像21-三体、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等等,都有可能会容易伴发遗传性的因素造成白血病的情况,所以这些疾病的存在就可能是白血病的前兆。如果一旦孩子可能出现了白血病的情况,都会表现一个不定期的发热,同时可以伴有贫血、乏力、活动后气促的情况。再有就是皮肤和黏膜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伴有一些紫斑、瘀斑或者是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等,后期可以表现为一些白血病的细胞浸润的情况,像肝脾淋巴结的肿大等等,早期每一个孩子他的不同原因引发的预兆并不完全相同。
  • 宝宝发烧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应该用什么药(音频)

    宝宝发烧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应该用什么药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宝宝发烧的时候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它并不能够代表这个疾病的原因,也不能够确定孩子应该使用什么药。单核细胞增高在发烧的时候出现,一般表示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开始活跃,它是非特异性的免疫过程,在孩子发烧时一些病毒、细菌等外界因素感染都可能出现单核细胞的增高,所以这种时候发烧和单核细胞增高只能是有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具体是什么感染单纯从这一项并不能够明确。\n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并不能够确定它能够使用的药物,还要具体进行孩子临床症状的分析。有些可能是细菌感染,也有些是病毒感染,像有些孩子EB病毒感染以后有的时候会出现单核细胞明显增高的情况,过去也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但现在不再这样称呼,一般就称为EB病毒感染。这种就需要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但不是高很多,只能提示有感染,可以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
  • 婴儿淋巴细胞高是怎么回事(音频)

    婴儿淋巴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婴儿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如下:\n1、首先要明确年龄,因为六天到六岁之内的孩子正常的淋巴细胞水平就会偏高,本身这个时间段的数值,就比正常的六岁之上的孩子或者是成人偏高,如果其他指标没有异常,单纯的淋巴细胞增高是正常的状态;\n2、如果超过了正常值,或者是白细胞也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病毒或者传染性疾病;\n3、药物反应或者是变态反应疾病,也可以出现淋巴细胞增高,甚至在溶血性贫血的时候,淋巴细胞也可能出现明显的增高;\n4、在血液性疾病的时候,也会出现淋巴细胞增高的现象。\n所以单一的淋巴细胞增高并不能够说明一定是某种疾病,不是很敏感的数值,可以根据其他的化验检查综合进行判断。
  • 4岁小孩腿上有瘀斑是怎么回事(音频)

    4岁小孩腿上有瘀斑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淤青一般是指皮肤和黏膜下小血管出血以后形成的斑块状病变,因为四岁的孩子容易淘气,出现磕碰的情况,经常因为外源性的损伤,造成小的毛细血管的破裂之后出现淤青。这种不需要过多的紧张,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减少外伤的机会,很快就能缓解,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如果出现的过于频繁,要注意以下几点:\n第一、本身血小板的异常,像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紫癜,可以是因为血液疾病引起血小板的异常,都可以引起紫癜的出现。\n第二、出凝血时的问题,本身就可能是出凝血时异常的小孩,像血友病的孩子也可以频繁出现淤青的情况。\n第三、孩子有一些过敏性的疾病,像一些过敏性的紫癜,也可能出现淤青。\n第四、外源性的容易损伤,也是出现淤斑的常见原因。\n所以除了常见外伤性淤斑以外,就要高度注意疾病的问题,如果是疾病问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对症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