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吗(视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叫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该病很严重,因为该病是以出血为首发表现,如部分孩子鼻子出血,女同志月经血过多,大部分人表现为皮肤出血,在双下肢出现了很多小红点,甚至在口腔黏膜里出现较多血疱,要赶紧到医院就诊。但部分人的出血与血小板数量不相关,血小板越低,出血风险越高。但目前临床上发现有部分人的血小板出血与血小板低不一定成正比,如有人血小板<20000/mm^3,但是可以不出血,甚至仔细看患者皮肤上只有1-2个零星的红点,所以出血不明显。因此目前来说,国内关于血小板出血,不能以唯一的血小板数量来衡量病情轻重,最主要的是要看出血的情况,如果出血很多就是很严重的疾病。
    2023-08-01
  • 小儿病毒性感冒会引起血小板降低吗(视频)

    小儿病毒性感冒会引起血小板降低吗
    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10^9/L,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低于100×10^9/L,认为血小板是降低,引起血小板降低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就是感染因素与自身免疫性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血小板降低,通常病毒感染只会引起血小板轻微降低,也可引起严重的血小板降低。 若血小板明显降低或者伴有出血倾向,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需及时住院治疗,同时建议抗病毒治疗,并且注意休息、均衡营养、增强体质。若只是轻微降低,病毒感染症状控制之后,如感冒病毒引起的血小板降低,在感冒症状流涕、发热、咳嗽控制之后,血小板也会在1-2周左右恢复正常。若持续血小板不升高或者伴有严重的出血,建议及时住院做骨穿,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2023-08-02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视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要进行诊断,再完善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如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用免疫抑制疗法,比如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现在叫免疫球蛋白;还可以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比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等促进血小板升高;还可以用一些免疫抑制药物,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把患者体内过多的旺盛的B细胞杀死一部分,让抗体产生减少,血小板就可以慢慢恢复;有一些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需要去除病因;还有一个就是消耗过多的血小板减少,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做血浆置换才能得到恢复。
    2023-08-01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视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去常称为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的参考书上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之后我们发现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所以就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英文简称是ITP,部分书籍把它介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该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儿童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严重者会出现内脏出血,比如消化道出血,甚至会发生肺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常会发现病人血小板明显减少,束臂试验阳性,病人查到血块收缩试验显示不良,还伴有出血时间延长,这些是特征性实验室检查结果。
    2023-08-01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如何(视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如何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部分都是急性,急性大部分预后较好,一般3周左右病情明显好转,部分病人推迟到半年左右基本上病情好转,个别的病人有时候出现迁延不愈,转为慢性ITP。 成人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最后转为慢性ITP,慢性ITP预后相对比较良好。但是基本是终生疾病,感冒、发烧、感染时血小板有时候就会降下来,病情容易反复。
    2023-08-01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视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细菌、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比如家族史,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人,通常子女容易患病。还有一个原因是细胞免疫性破坏,自身血液里有血小板抗体,自己把自己破坏掉,这是常见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要与过敏性紫癜进行鉴别,过敏性紫癜也是身上出现红点,但是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上有出血点,有的伴有关节痛,有的伴有肚子疼,还有尿液改变。但是过敏性紫癜血小板是正常或者增高的,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肯定低,从这一点上很容易就能鉴别出来。
    2023-08-01
  • 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视频)

    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因此要进行鉴别诊断,具体如下: 1、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会引起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 2、继发性因素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时候血小板在脾内破坏过多,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急性及慢性白血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部分患者的血小板也会出现减少; 5、在药物的作用下,包括化疗的药物、其他的一些药物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因此,在临床上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一定要完善相关的检查,明确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综合的鉴别,最后明确诊断。
    2023-08-01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视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p感染或药物等。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目前没有确切病因,临床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以及脾脏大、出血等情况,需排除继发性疾病。目前临床新诊断者,一线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大部分患者起初用药有效,后期一半以上患者可能出现复发现象,此时可能涉及二线治疗,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素,如艾曲波帕、美罗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尽管是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但易反复发作,治疗目标是使患者血小板升到相对有效、安全范围,数值为30×10^9个/L以上即可。此类患者常有生活质量下降,多数人表现为焦虑、疲乏,治疗过程中可能需提高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
    2023-08-01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视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内容具体如下: 1、应用糖皮质激素; 2、二线治疗,即输入血小板生成的药物; 3、使用利妥昔单抗; 4、脾切除手术; 5、其它三线药物,如环孢素、乙酰氨胆碱等; 6、如果患者出现脑出血危及生命,可以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或者血小板输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出血。皮下出血的患者,应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发现血小板的计数降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排他性的诊断,即要排除其它的疾病,才能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需及时就诊于血液科门诊。
    2023-08-01
  • 自体骨髓移植过程(视频)

    自体骨髓移植过程
    自体骨髓移植适合病人主要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比较低的急性白血病以及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还有良性疾病,比如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纯红再障等,治疗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1、自体骨髓移植采集,现在都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大多数采用大剂量化疗,继之以打升白针、动员剂的方法,等待检查外周血血象升高以后,通过机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与血液透析差不多的过程。病人或者供者躺在床上大约4个小时左右,采集的过程一般比较安全,也没有痛苦; 2、采集后需要将采集种子细胞冻存在实验室备用; 3、病人进到无菌仓病房后,先进行大剂量化疗,大约5-10天,再从实验室取回冻存种子细胞,在温水中复苏,像输血一样通过静脉输回到病人的体内,等待造血恢复。大约2-3周左右,白细胞、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出仓后有规范随访的监测计划,按时门诊检查治疗,随访大约在2年以上。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