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芳

  • 尿毒症属于重大疾病吗(视频)

    尿毒症属于重大疾病吗
    尿毒症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后则属于重大疾病,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尿毒症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可出现体内代谢产物聚集、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钙磷代谢紊乱以及继发性甲旁亢等并发症。尿毒症人群可见高血压、肾性贫血、代谢酸中毒、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心血管疾病等,具体内容如下:1、高血压:出现不可控制高血压,需多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2、肾性贫血:需要铁剂、促红素或者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类药物治疗;3、代谢酸中毒:出现恶心、呕吐,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帮助毒素、毒物排泄;4、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变厚、全身多处骨痛等;5、心血管疾病:出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等心衰并发症。
    2023-08-01
  • 尿蛋白3+多久尿毒症(视频)

    尿蛋白3+多久尿毒症
    尿蛋白(+++)发展成尿毒症的时间,主要根据引起尿蛋白的原发病以及是否经过规范的治疗有直接关系。引起尿蛋白(+++)的原发病比较多,比如多种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这类疾病,所以具体情况如下:1、不会发展为尿毒症:如果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在急性期积极地抗感染治疗。针对水肿应用利尿消肿的药物,针对高血压应用地平类药物,进行降血压治疗。大多数人群半年内疾病能够得到很好、完全地缓解,不会向尿毒症的方向发展;2、有发展倾向: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比较多,尤其是出现肾性高血压又没有经过规范性治疗,这一类疾病就容易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方向发展。如果是淀粉样变肾病,出现蛋白尿(+++),尤其是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方向发展;3、5-10年: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多,甚至出现低蛋白血症。这种病变一般5年或10年,就容易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方向发展。
    2023-08-01
  • 尿毒症有遗传性吗(视频)

    尿毒症有遗传性吗
    尿毒症并非遗传性疾病,但由遗传性的肾脏疾病导致的尿毒症具有遗传性。导致尿毒症的常见遗传性肾脏疾病如下:1、多囊肾病: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母有多囊肾病,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为50%。多囊肾病的人群,随着年龄进展,多数会进展到尿毒症;2、Alport综合征:即眼-耳-肾综合征,此类患者通常为性连锁遗传,即父母有Alport综合征,孩子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重,最终会向尿毒症、肾衰竭的方向发展;3、Fabry病(法布里病):属于遗传性的肾脏疾病,会导致尿毒症具有遗传性。
    2023-08-01
  • 尿酸达到多少为尿毒症(视频)

    尿酸达到多少为尿毒症
    临床通常不会根据尿酸的绝对值,而判断患者是否达到尿毒症。尿毒症主要指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脏严重损害,当肌酐清除率在15ml/min以下时,称慢性肾脏病5期,也称尿毒症期。尿毒症的诊断,主要是基于血肌酐,以及根据血肌酐结合体重、性别、年龄等方面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当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15ml/min时,则称尿毒症期。尿毒症人群可能合并血尿酸增高,但部分血肌酐正常人群,也可能出现血尿酸增高,即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原因较多,可能为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也可能为长时间摄入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如喜欢进食动物内脏、动物蛋白,以及喜欢饮用高糖饮料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
    2023-08-01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视频)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
    目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肾脏损伤、遗传因素等,具体如下:1、肾脏损害:免疫系统的肾脏损害病因是各种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原虫感染等,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变;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其中也起着较重要的作用;3、接触化学或物理物质:接触化学物质或物理物质,如部分人接触汞、铅制剂后出现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g/d,同时会有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低于30g/L,伴有眼睑、双下肢浮肿,甚至会出现胸水、腹水,有明显的血脂增高,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肾病综合征人群容易并发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定要了解肾脏的病理类型,针对性的给予治疗。
    2023-08-01
  • 肾病综合征能生育吗(视频)

    肾病综合征能生育吗
    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通过积极地治疗蛋白尿、肾功能稳定时都可生育,肾病综合征地以下几种;一、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具体包括:1、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心脏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中通常对激素免疫制剂治疗不敏感,其预后相对较差,较易出现早期贫血及肾功能异常,这类疾病对于女性人群地生育有影响。2、其他,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病,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及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多数患者的肾病综合征能够得到缓解,肾功能得到稳定,这类患者能够生育;二、继发性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1、糖尿病肾病,一般病情容易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方向发展,这类患者会对生育有影响。2、淀粉样变,出现肾病综合征时也较早会出现贫血及肾功能异常,这类患者也会对生育有所影响。
    2023-08-01
  • 急性肾衰竭病因(视频)

    急性肾衰竭病因
    急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肾前性因素:常因大汗、摄入量减少、腹泻、呕吐或者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等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二、肾后梗阻性因素:主要由于梗阻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急性肾衰竭,梗阻有肾内梗阻也有肾外梗阻;三、肾性因素:分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急性间质性肾炎。1、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以及药物过敏性、感染性以及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2、肾小球性急性肾衰竭,多见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免疫复合物型的新月体肾炎,如IgA新月体肾炎、狼疮新月体肾炎。3、安卡相关性血管炎等。
    2023-08-01
  • 慢性肾衰竭怎么造成的(视频)

    慢性肾衰竭怎么造成的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病造成肾功能逐渐损害的疾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糖尿病肾病:随着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出现,易出现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2、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人群庞大,早期症状仅表现为尿频、夜尿增多,随着病变进展会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方向发展;3、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会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方向发展;4、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非常容易出现高血压、肾衰竭;5、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会出现肾损害;6、其他:如淀粉样变肾病、药物性肾损害。
    2023-08-01
  •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视频)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1、血肌酐:血肌酐48h内增高0.3mg/dL,即26.5mmol/L,或者血肌酐在48h内比基础值增加50%或血肌酐绝对值>4mg/dL;2、尿量变化:尿量<0.5ml/(kg·d)持续6h以上,如体重60kg的人6小时内尿量<180ml。满足以上两条可以初步诊断为急性肾衰竭。急性衰竭指突然持续性血肌酐增高,氮质废物在体内蓄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最常见于尿量减少,甚至少尿、无尿,血肌酐快速上升,可伴有恶心、呕吐或高钾血症表现,如口唇发麻、舌尖发麻等。
    2023-08-01
  • 肾衰竭怎么治疗(视频)

    肾衰竭怎么治疗
    肾衰竭的治疗主要针对引起肾衰竭的原因进行治疗。肾衰竭包括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具体治疗如下:一、急性肾衰竭:1、肾前性因素引起急性肾衰竭,如大量出汗、恶心、呕吐、厌食或手术时失血,针对引起肾脏灌注不足的因素,给予补液或补血等积极治疗,多数急性肾衰竭可以得到恢复。2、肾性急性肾衰竭包括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措施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等药物,部分患者肾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二、慢性肾衰竭:1、针对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糖、降脂治疗。2、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如肾性贫血采用铁剂、促红素或罗沙司他等纠正贫血,采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采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肾性骨病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