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

  • 病人发生心搏骤停如何救治(视频)

    病人发生心搏骤停如何救治
    对于心跳骤停的抢救流程而言,首先需要判断是否引起心脏骤停,但是判断时间不宜太长,10秒钟内要判断病人呼吸意识是否停止以及颈部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病人是否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与前正中线交界处,或者双乳头连线中点部位,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钟,最好是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cm,基本在5-6cm之间,单人心脏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用手打开病人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的要点是下颌尖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病人平躺在地上,人工呼吸注意捏住病人鼻腔,防止漏气,充分包住病人口唇,用力呼吸一秒钟以上,然后间隔一秒钟后再吹第二次,看到病人胸廓起伏,则说明吹气成功。再次人工呼吸后,再进行30次胸外按压。 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一般单人进行,一个人30次胸按压之后吹气两次,30:2是完整CPR过程,单人连续完成五个30:2,再更换第二个人,这是完整的CPR过程。心脏骤停以后,除开放气道外,应该尽早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尽早转入医院,或者由专门急救团队,给病人进行下一步治疗。
    2023-08-03
  • 心跳骤停可以电除颤吗(视频)

    心跳骤停可以电除颤吗
    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时,是否进行电除颤需根据患者心电活动判断,情况如下: 1、心室颤动,心室颤动的情况下,肯定需做电除颤; 2、不光是心室颤动,也可见于其它情况导致的心跳骤停,如心跳完全静止,心电活动消失,心电图显示一条直线。在这种情况下做电除颤无任何意义,反而会耽误医护人员的抢救时间。这时医护人员要做持续做胸外按压,以及心肺复苏的其它抢救措施,如机械通气、静推抢救药物等,这时无需做电除颤。 所以,心脏骤停患者是否一定要电除颤,需根据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判断。
    2023-08-03
  • 判断心脏骤停的依据是什么(视频)

    判断心脏骤停的依据是什么
    心脏骤停是最紧急情况,通常情况在一分钟之内大脑会引起损伤,在四分钟之后人体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判定心脏骤停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意识丧失:如果患者突然昏倒在地,而呼叫没有反应,有可能是心脏骤停; 2、呼吸停止或者叹气样呼吸:假如突然间倒地而测试没有呼吸或者呼吸非常不正常,呈叹气样呼吸,是不正常的呼吸,也代表着心脏骤停; 3、无法触及到大动脉搏动:人体中有些动脉比较表浅,比如颈部颈动脉、身上的股动脉,都比较表浅,而且是大动脉。如果用手触碰无法碰到大动脉搏动,说明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此时做心电图可能表现为室颤或者室扑,是最为常见的心脏骤停表现,还有心室停搏、电机械分离。如果有以上依据,可以判定患者心脏骤停,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可能无法做到判定以上所有标准。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昏倒在地、呼叫不应,而判定有可能是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023-08-03
  •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有哪些(视频)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脏骤停是一种非常容易被辨别的临床急危重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在正常活动时或者在剧烈活动时,突然意识丧失、不省人事、呼吸暂停、脉搏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之不应、昏迷不醒、四肢冰凉。 如果在路上行走,见到有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要立刻进行判断,判断是否出现心脏骤停,摸脉搏、探鼻息、摸四肢,研判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一旦确认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争分夺秒,刻不容缓。
    2023-08-03
  • 突然出现心搏骤停怎么处理(视频)

    突然出现心搏骤停怎么处理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呼吸停止、心脏骤停、四肢冰凉,任何经过的人都要立刻给予判断,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心脏骤停,需要立刻给予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步骤是CAB,即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随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是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心前区,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次/分,同时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 总之,心脏骤停时要立刻给予心肺复苏,即通畅气道、人工呼吸以及非常重要的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2023-08-03
  • 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的作用(视频)

    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的作用
    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主要的作用如下:1、作用于心脏β受体:使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具有强心剂的作用;2、作用于心脏α受体: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3、提高除颤成功率:心脏颤动时,颤动的波形各不相同,波幅较小,频率较快的称为细颤,波幅较大的称为粗颤,粗颤的除颤成功率远远高于细颤。当除颤不成功且患者的室颤为细颤时,可先给予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后再进行除颤,肾上腺素可将细颤变为粗颤,从而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2023-08-03
  • 如何预防心脏骤停(视频)

    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通常不会无故发生,好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因此预防心脏骤停,需要预防器质性心脏病。对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预防方法主要是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营养的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锻炼,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肥胖,避免熬夜、规律作息。另外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进行积极的控制,防止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若已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如存在冠心病或心力衰竭,一方面要通过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另外一方面要评估患者心脏骤停的风险。如是否容易发生室速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有无可能出现过长的窦性停搏,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若有上述情况,除药物治疗外,必要时还需安装起搏器或微型除颤器,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
    2023-08-03
  • 心脏骤停的抢救药物(视频)

    心脏骤停的抢救药物
    心脏骤停的抢救药物是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具体如下:1、肾上腺素:可以激活人体的α和β受体,心肌表面有丰富的β1受体,肾上腺素通过激活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是挽救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2、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收缩外周血管,维持或提高血压;3、5%碳酸氢钠:心脏骤停后患者可能伴有乳酸堆积、二氧化碳潴留,出现严重的酸中毒,输注5%碳酸氢钠可以纠正酸中毒;4、其他:呼吸、心跳骤停后,要给予患者开放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等。除了药物治疗,心脏骤停抢救过程中要进行心肺复苏、人工通气,院内常用的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以及简易呼吸器人工通气。心脏骤停抢救后要评估抢救效果,评估标准包括自主心率恢复、大动脉可触及搏动、心音可扪及、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恢复、瞳孔由散大到缩小以及患者遵医嘱进行肢体活动。
    2023-08-03
  • 抢救心脏骤停三联针是指哪些(视频)

    抢救心脏骤停三联针是指哪些
    抢救心脏骤停的三联针是肾上腺素、阿托品以及利多卡因,其中肾上腺素较为重要,在各种类型的心脏骤停中均存在较好效果。利多卡因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存在较好的效果。而阿托品主要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的病人,可以使心跳加速,所以上述三种药物存在优先次序以及处理的原发疾病。肾上腺素是优先推荐的抢救用药,可以强心并使心脏电活动以及收缩力量加强,还可通过收缩外周血管进行升压。阿托品可加速缓慢的心律失常,而利多卡因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在心脏骤停的抢救过程中,还应进行持续不断的胸外按压并尽可能完善气道管理。针对室速室颤的病人,需尽早进行电除颤以及电复律。
    2023-08-03
  • 心脏骤停应该怎么办(视频)

    心脏骤停应该怎么办
    心脏骤停属于较严重的状况,若停跳后3-5min未得到有效的抢救治疗,病人会留下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此时应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气道管理等,具体如下:1、胸外心脏按压:胸外的心脏按压较为重要,应在胸骨的中下段进行按压,对于成人按压的幅度要超过5-6公分且按压频率要达到100次/分甚至达到120次/分;2、气道管理:应保证病人的气道通畅,将体位摆好以使口咽的分泌物更易排出,并尽量让舌后坠得到缓解,必要时还需采取人工呼吸、捏皮球等通气方式;3、其他措施:若有条件应进行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进行抢救。进行心肺复苏的前提是保证自身的安全,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应移动至安全的位置。非专业人士应及时拨打120,联系更加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