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 直肠前突的症状(视频)

    直肠前突的症状
    直肠前突是由于直肠阴道壁等支持结构薄弱,直肠向前方突出一些囊袋,由此大便堆积在这个地方,使囊袋内存的大便压迫肛门和直肠而引起的一些症状,比如下腹部或者肛门周围的坠胀感、不适感。如果伴发有溃疡或者炎症,可能会引起肛门直肠的疼痛,严重的会有出血或便血等。如果伴发有子宫或者膀胱的下降脱垂,还可以有压力性尿失禁,就是不好排小便。另外,还可以有子宫颈或者阴道的部分脱出,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在早期发现有这些相似症状后,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排除是否有直肠前突的情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至于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2023-08-02
  • 直肠溃疡症状(视频)

    直肠溃疡症状
    直肠是结肠的最后一部分,是最靠近肛门的一部分结肠,所以直肠有病变,病人一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肛门下坠感,常称为里急后重,解完大便之后会有排不尽的感觉。直肠溃疡要考虑是否有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孤立性溃疡等。如果想明确直肠溃疡的原因,良性还是恶性,还是应该到医院去做相应的检查,要做肠镜检查、取活检来明确病变性质。另外直肠溃疡的症状除了肛门下坠,里急后重以外,常常还会有便血,有时候会有大便有黏液的情况。
    2023-08-02
  • 直肠腺癌手术治愈率(视频)

    直肠腺癌手术治愈率
    直肠腺癌属于直肠癌其中的一种,目前具体病因不明,危害性较大。目前直肠癌5年生存率达到50%以上,具体到个人治愈率,需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判定,如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患者自身抵抗力等。患者发病年龄越大,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晚,则预后越差。 直肠癌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许多不良症状,如便血、肛门疼痛、肛门失禁、排便困难等,一旦患者出现这些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因此40岁以上及肿瘤家族史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结肠镜常规检查,以到达早发现,早治疗目的。
    2023-08-02
  •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视频)

    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
    直肠肿瘤早期症状往往不是特别典型,也不是很明确,可能引起误诊,耽误病情。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警惕: 1、便血,直肠肿瘤会引起局部黏膜破溃,患者会出现便血,这种便血和痔疮出血不一样,血颜色相对更深,往往和大便混在一起; 2、引起大便性状改变,比如黏血便或脓血便; 3、大便排便习惯变化,因为肠黏膜刺激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甚至腹泻便秘交替,又可能出现经常上厕所的感觉,最后去上厕所又拉不出来,叫做里急后重; 4、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大便形状改变,比如大便变细等临床表现; 5、直肠肿瘤再进一步发展,侵犯周围器官,引起排尿困难、肛门周围疼痛等症状; 6、肿瘤转移到别的地方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对有便血或者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直肠肿瘤,从而避免误诊。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
    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存在并发症情况,常见肠出血及肠穿孔。其中多种情况可引起大便带血,不可简单理解为肠出血。术中出血,血液潴留于肠道内,术后肠管蠕动,可表现出陈旧性便血,血迹多为深咖啡色。肠道术后出血,量少可见大便带有血丝,量大可见鲜红色血样,且患者可明显感觉肠蠕动加快,伴里急后重感,此时应马上进行急救。此外少数患者因肛裂或痔疮,进行肠镜检查时因摩擦因素,引起直肠肛门黏膜破坏损伤,而见少量鲜血。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视频)

    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
    结肠息肉为一大类疾病,结肠任何隆起性病变皆为息肉样改变,分肿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结肠息肉通常为散发,单个或多个。开始较小,随时间延长,息肉逐渐变大,具体症状如下: 1、便血:大便摩擦息肉,息肉表面黏膜破裂可出现出血。出血量与出血部位高低、排血便情况有关,少量出血肉眼可无法观测到,便潜血实验结果为阳性。出血量较大,可出现红色血便或黑色血便,通常高位息肉,血液经过消化液作用后,大便发黑; 2、腹泻或便秘:影响排便习惯,可出现腹泻、便秘、里急后重等表现; 3、肠梗阻:息肉长到2-4cm时,肠道易被息肉堵塞出现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 4、肠套叠:息肉连带肠壁向远端肠道中移动,发生肠套叠。
    2023-08-02
  • 腺瘤性息肉的症状(视频)

    腺瘤性息肉的症状
    结肠息肉是大肠息肉的一部分,大肠息肉包括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从病理类型主要以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早期多数没有明显症状,通过肠镜检类检查才发现。 随着息肉不断增大、增多,它可以出现便血,便血多表现为大便带血,通常是息肉患者的首发症状,但便血量一般较少,间歇性反复发作,血液可覆盖于大便的表面或便后滴血,通常会误诊为痔疮出血。腹泻相对较轻,一般大便时可伴有黏液,其它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都是一般息肉发展的比较严重、数量较多、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息肉癌变后可出现相应症状,而一些位置较低的息肉如直肠息肉,可能会从肛门部脱出。息肉需要与结肠癌包括结肠脂肪瘤、结肠炎等疾病鉴别。通常肠镜检查是诊断这类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023-08-02
  • 多发性结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多发性结肠息肉严重吗
    多发性结肠息肉的病理诊断如果是良性,并不严重,但是由于结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还是应积极地进行镜下或手术切除,以减少其出血、恶变的可能。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主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便血,由于息肉本身相对较小,对肠道功能一般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息肉表面容易被大便划伤,而产生局部的出血,如果距离肛门较近,会产生便血的表现。当出现结肠息肉的时候,可以通过肠镜对息肉的部位、多少及大致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果位置相对表浅或有较长的蒂,大多数情况可以通过肠镜将息肉切除,如果息肉基底较宽或侵犯较深,需要积极地进行手术切除,才能减少因息肉引起的出血、癌变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在45岁以上,尤其是家族中有肠道肿瘤的患者,也应积极进行定期肠镜检查,一旦出现息肉,更应提高警惕,防止其恶变的可能。
    2023-08-02
  • 肠息肉术后如何保养(视频)

    肠息肉术后如何保养
    在住院过程中根据医嘱进行饮食管理,饮食方面需要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刚开始需要禁食几天,之后逐步到无渣饮食,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肠道息肉切除后,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因为结直肠是有菌环境,所以需要用抗生素给肠道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患者需要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做负重劳动,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术后一周需要观察大便有无发黑、有无便血。结直肠息肉患者要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此种管理对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的恢复有帮助。
    2023-08-02
  • 结肠息肉切除的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切除的护理
    内镜治疗后应卧床3天,因为肠管的厚度仅为几mm,卧床有利于黏膜创面修复,并防止出血,避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息肉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并在1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活动、提举重物、长途外出等,以防息肉创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小的息肉通常在内镜下切除,而带蒂的息肉、基底部比较小的息肉切除以后的风险比较小,通常不会导致出血等情况。 如果息肉的基底部比较宽或息肉比较大,则可能需行ESD切除,手术后创面可能会存在渗血以及穿孔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观察是否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便血以及是否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如果存在出血,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必要时需再次通过肠镜进行止血或手术。如果患者出现肠穿孔,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则需要进行补救性手术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