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尚娟

  • 慢阻肺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慢阻肺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典型症状为活动后喘息,该病多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肺功能逐步下降形成,初期可见咳嗽、咳痰表现,进而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活动量逐渐减低的状况。该病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可见心功能下降表现,如胸闷、憋气,喘息明显,同时出现下肢水肿。如患者出现嗜睡、躁动、昏迷,需高度怀疑是否已经发展为肺性脑病。
    2023-07-31
  • 慢阻肺的病人饮食禁忌有哪些(视频)

    慢阻肺的病人饮食禁忌有哪些
    慢阻肺患者饮食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避免过食寒凉类食物,中医认为过食寒凉食物可伤脾,脾虚则易生痰; 2、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需特别保护,夏季避免长时间使用电扇或空调,避免肺气虚而出现慢性咳嗽、咳痰表现; 3、湿热体质患者常表现嘴干、嘴苦、嘴黏,大便不成形黏腻不爽,此类患者应避免过量食入肥甘厚味食物,以减轻湿热体质,避免加重病情。
    2023-07-31
  •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是否容易误诊(视频)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是否容易误诊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中可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如医院设备较落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喘的表现,通常按照支气管炎处理。该病诊断需了解病史,即满足反复咳嗽、咳痰每年累计3个月,持续2年以上,同时借助胸片或胸肺部CT检查,排除肺部其它病变,如肺癌、肺结核。出现疑似慢支症状者,建议及时到大型正规医院就诊,全面排查后再行治疗。
    2023-07-31
  • 走路气喘是怎么回事(视频)

    走路气喘是怎么回事
    走路气喘常见生理性及病理性两方面。生理性改变主要与年龄增加有关,肺功能及心功能下降,如老年患者,活动后可出现气喘症状。病理性改变为心肺功能降低,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肺功能下降,逐渐出现活动后气喘的情况,典型肺功能下降可见锁骨下、肋间及剑突下凹陷,临床称之为三凹征,出现此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治疗。部分患者活动后气喘与心功能降低相关,除气喘外还可见胸闷、憋气、心慌及平卧憋气感,伴下肢水肿,此时建议及时就诊心血管科,进行专业治疗。
    2023-07-31
  • 支原体肺炎多久能好(视频)

    支原体肺炎多久能好
    支原体肺炎疗程因人而异的,如体力较好的年轻患者,一般通过7-10天规范抗感染治疗即可治愈。如果年龄较小或老年患者需两周以上时间炎症才可完全吸收。此外老年患者常免疫力较差,初期感染支原体肺炎,随病程迁延,可继发其他感染问题,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药物治疗同时可选择高蛋白食物,富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以帮助疾病恢复。
    2023-07-31
  • 治疗慢阻肺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视频)

    治疗慢阻肺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慢阻肺的治疗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避免诱因:外源性因素,如尽量避免居住在过于寒冷的地方,注意戒烟。内源性因素需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 2、长期服药:如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激素,化痰平喘类药物,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 3、康复锻炼:如鼓腮、吹气球,有氧运动。老年患者晨起锻炼尽量戴口罩,注意添减衣物,避免受凉。
    2023-07-31
  • 呛咳是怎么回事(视频)

    呛咳是怎么回事
    呛咳属正常的生理反射,正常人进食时受刺激可出现呛咳等情况,实际为气道自我防御机制,异物进入气道以后,气道自我防护将异物清除出现呛咳表现。 但反复出现呛咳,需考虑其他疾病,如咽喉部是否存在肿瘤或其他病变造成咽喉反射出现呛咳。 部分患者由于脑血管疾病,如神经元病或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引起呛咳,反复出现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少部分患者因甲状腺手术损伤喉返神经,局部反射迟钝造成反复呛咳。
    2023-07-31
  • 慢性支气管炎与季节及花粉过敏有关系吗(视频)

    慢性支气管炎与季节及花粉过敏有关系吗
    慢性支管炎发病与季节相关,随季节交替免疫力低下者易患感冒,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与花粉关系不明显,花粉造成气道病变,主要考虑过敏因素。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接触花粉后造成疾病发作,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此外慢支可与空气温度、空气质量存在一定关系,个人生活习惯也可影响该病,如长期大量吸烟患者则发病率较高。
    2023-07-31
  • 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视频)

    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尽量避免接触该病患者,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活动空间开窗通风,有效清除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老年患者肺炎症状不典型,若常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确诊问题,同样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和感冒。家中出现支原体肺炎患者,年轻人群需做好自我防护,开窗通风,避免感染。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