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姗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视频)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最重要的是药物治疗,是一种慢性迁延的疾病,主要控制症状的方法是药物治疗; 2、急性期不能耐受药物或者身体情况很糟糕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物理治疗,比如电休克治疗; 3、除了治疗手段以外,还需心理治疗,比如社交、职业培训,能够帮助这些病人,从慢性期逐步回归社会; 4、更专业的康复治疗,让一个病人从疾病状态消失,转化为一个有社会功能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 基于以上四类,一类是药物治疗,一类是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一类是心理治疗,最后就是康复治疗,这四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基本可以取得较理想和满意的治疗效果。
    2023-08-03
  • 精神病前兆是什么(视频)

    精神病前兆是什么
    重性精神疾病或者精神分裂症这一类疾病的前兆可能每个人不一样,但多数能感到人格改变,比方人际交往变得退缩、孤僻,日常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或者懈怠,然后睡眠可能会变差,考虑问题会比较多疑,会有不合群或者喜好独处,过去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有变化。整个人可能不积极,不乐观,然后会有脾气情绪的变化,可能容易急躁、容易烦躁,甚至可能会有特殊行为,比如会特别的关注某些事情,会特别喜欢某些事情,也不愿意与人交往,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独立的空间里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不短,这个时候家属可能要多关心个人不良的遭遇,困难,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去了解情况,如果持续很长时间,还要尽早去就医。
    2023-08-03
  • 过于敏感的危害(视频)

    过于敏感的危害
    过于敏感分为两种,具体如下: 1、对环境较敏感,比如怕声音、怕风、怕粉尘等,对环境的过分敏感容易出现身体不适,比如容易睡不好觉,容易诱发过分烦躁,或者过分焦虑,或者紧张等; 2、对人际关系的过分敏感,比如对别人的话、别人的眼神、别人的动作,会有很多联想跟遐想,会担心是不是嘲笑我、会不会觉得我哪做的不好。这种对于人际的敏感,会导致人际退缩、回避,不愿意交往,甚至孤僻。如果再严重,可出现对自己的认知改变,过分怀疑、否定自己,会出现情绪变化,比如低落或者过分烦躁等。
    2023-08-03
  •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视频)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
    精神障碍与精神病的区别为范围不同,精神障碍范围比较广,包括精神病在内。精神障碍指所有与精神活动相关的障碍、疾病,如儿童常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等,成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如抑郁症、躁狂、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等,而老年时期出现的退行性变,比如老年痴呆等,均属于精神障碍范围内。精神病并不是医学词汇,通常指与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疾病,称为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包括精神病性症状为突出改变的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等,均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情感淡漠或倒错为异常表现的疾病。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当患者精神活动以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主时,则属于精神病性障碍,两者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023-08-03
  • 回避型人格怎么治疗(视频)

    回避型人格怎么治疗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集合,是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并不是疾病,所以也不一定需要治疗。有的人的人格比较回避,有的外向,有的是表演型,有的是自恋型,有不同特点。每一个特点的长处和劣势不同,要做的是发挥长处避免劣势,而并不需要去治疗。 回避型人格的特征是以回避为主,比如可能会遇事情的时候会避免与人多发生交流,与其他人合作的愿望会下降,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处理问题,然后社交会减少甚至需要别人主动,但是并不一定影响社交,仍然可以完成基本的社交生活,只是方式是回避和被动的。所以只需要扬长避短,而并不需要去治疗。不管是哪一型的人格,都只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集合而已。当然如果这种人格的特点使日常生活出现问题,导致疾病或者是加重疾病,可能对疾病要进行治疗,而并不需要治疗人格。
    2023-08-03
  •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有用吗(视频)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有用吗
    人格障碍最有用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即目前并没有发现除了心理治疗以外的更好的方法去治疗人格障碍。人是复合体,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人格障碍并不一定单独存在,很可能合并其他的疾病,如强迫症、焦虑症。 当一个人格障碍的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治疗的重点并不一定要纠正人格障碍,而是要把共病改善好。如果其合并了强迫症,则重点要把强迫障碍控制住、改善好,再对人格障碍去做工作。人格障碍的改善、纠正或者治疗,没有治疗共病重要。
    2023-08-03
  • 性冷淡是怎么回事(视频)

    性冷淡是怎么回事
    性冷淡是俗语,医学叫做性欲减退或性欲缺乏。大概分三种情况第: 1、原发性,从出生以来就一直都没有过比较积极的性欲望,也没有性的要求。这种情况一般可能跟身体疾病有关或者发育不良有关; 2、获得性,之前有比较良好的性欲或者性活动,最近一段时间是有下降,可能跟疲劳、最近压力大或者是伴侣关系紧张等有关系; 3、情景性,在特定的场景下,跟特定的对象会有性欲下降和减退,比方家庭的居住环境比较局促,夫妻跟孩子在同一房间,怕孩子会中断性活动,会被人撞见等,这种担忧会使得这种性欲有下降,或者是跟特定的对象,比如配偶之间关系紧张或者是发生矛盾纠葛,会使跟某一个人的性欲下降。但是跟其他人或者其它场景没有问题。
    2023-08-03
  •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视频)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非常大,不同人对不一样的打击呈现的表现有很大不同。通常一般在遭遇急性打击后,先是盲人阶段,如有不知所措的发呆状况,对环境退缩,比如逃跑、不讲话,还伴自主神经紊乱,比如心动加速、出汗、手抖,到了第三个阶段,活动增加,突然走来走去、讲很多话、做很多家务等等,一般持续2-3天就会逐渐消失,也有人持续一个月,事情过后病人会部分或全部遗忘,不会完全回忆起当时情况。急性应激障碍特别严重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讲话没有逻辑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可能达到精神病程度,这也是比较严重的急性应激症表现。
    2023-08-03
  • 每天做噩梦是什么原因(视频)

    每天做噩梦是什么原因
    如果每天做噩梦,先要考虑是不是有睡眠的器质性疾病,这个时候建议做睡眠监测,看有没有器质性的睡眠障碍,如果没有可能与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有关。最常见的是应激之后的障碍,比如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以频繁的噩梦为主要表现的病,或者是急性应激障碍,比如经历战争、地震,经历的犯罪、抢劫经历情况之后就会频繁噩梦,这一类统称为应激障碍。 如果某个人恰好经历过应激事件,然后出现频繁的噩梦,这应激事件可能就跟噩梦有关系。大部分情况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应该会有缓解,如果持续很长时间,生活睡眠质量明显受影响,可能还要合并药物治疗。应激事件之后建议做心理治疗,平复应激事件导致的心理冲击。
    2023-08-03
  • 如何走出进食障碍(视频)

    如何走出进食障碍
    走出进食障碍可能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躯体治疗:进食障碍地患者,有身体的不足、能量的摄入不足,可能有病理的变化,如脱发、贫血、甲状腺的功能异常。身体是一切的基础,生理情况不能恢复,后续工作可能很难展开,要保证患者基本的营养和能量,身体的异常进行纠正,使身体恢复正常;2、心理治疗:所有进食障碍的病人,发病原因与环境心理、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有关,若现实中的困难,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不能进行缓解,可能很难缓解进食障碍;3、药物治疗:研究的结果与实践经验证明,很多患者有生理异常、脑异常,如脑内神经递质的紊乱、脑内的电波功能异常,此时可能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除此之外,进食障碍的病人很可能共病其他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分离焦虑等,这种共病情况如果不缓解,单纯只治疗进食的问题可能反复。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