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 白细胞2.7低的厉害吗(视频)

    白细胞2.7低的厉害吗
    白细胞正常值一般医院设定在4.0×10^9/L,也有的单位是3.5×10^9/L。2.7×10^9/L白细胞肯定是减少,但是并不严重,所以不用紧张。 再看白细胞计数里是什么低为主,中性粒细胞是多少,淋巴细胞是多少。白细胞数低的程度是反映严重性的一方面,有时成分也较重要,有的病人虽然白细胞总数有2.7×10^9/L不低,但是里边中性粒细胞少,中性粒细胞比如在500/mm^3以下就较严重,称为粒细胞缺乏。 这种病人容易感染,所以白细胞数是一方面,白细胞里的成分也重要,看是什么原因。一般情况下,如果白细胞的比例正常,或者中性粒在1000/mm^3以上,这种都不算严重,但是要找找原因为什么这么低。 还有一种情况其实是假性白细胞减少,在门诊经常遇到。病人白细胞少,来看病,让病人活动活动,跑跑步,病人白细胞就正常了,这种情况就没事,是由于白细胞贴着血管壁,活动以后就没事了。
    2023-08-01
  • 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白细胞高造成的原因较多,比如看其成分。白细胞里主要成分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具体如下: 1、如果白细胞高,同时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比如病人得肺炎,白细胞总数高,再看看分类里是中性粒细胞升高; 2、有的病人白细胞高是淋巴细胞高为主,这时要警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病老年容易发生,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有时淋巴比例升高,但是往往白细胞高并不明显,所以如果白细胞高,成分里边是淋巴细胞升高,这时要警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可能。 所以白细胞增高,最好到医院让医生鉴别。如果刚好病人有感染,同时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这种情况下抗感染就可以。
    2023-08-01
  • 白细胞16.6属于很高吗(视频)

    白细胞16.6属于很高吗
    白细胞16.6×10^9/L,即16600/mm^3,对正常人是高的,但并不是很高,往往这种看原因是什么。比如有细菌感染,白细胞往往能升到10000/mm^3多,甚至16.6×10^9/L。 比如刚好病人有咽峡炎,或有肺炎,白细胞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再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往往这种情况就没事,是感染引起的。 有时这病人没有感染,白细胞涨到16000/mm^3,这就要看是不是血液病,比如任何骨髓增殖性疾病,白细胞都会高。有代表性的,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升高,成分是中幼粒,晚幼粒都会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以涨到1600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这种高往往不伴随其它症状。所以白细胞到16000/mm^3,最好去医院让医生寻找原因。
    2023-08-01
  • 血小板过少会得什么病(视频)

    血小板过少会得什么病
    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到较严重的程度,如<30×10^9/L或<10×10^9/L,此时血小板无法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血管内皮细胞与头发一样,时刻进行新陈代谢,衰老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新的血管内皮细胞再生长,此过程中需要血小板维持完整性。如果血小板过低,内皮细胞完整性无法维持,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导致身体多部位出血,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女性月经量多等。 血小板减少也可能导致体内严重的出血事件,如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从而危害生命安全。因此血小板减少需要到血液科积极就诊,针对病因开展治疗。
    2023-08-01
  • 白细胞少容易得什么病(视频)

    白细胞少容易得什么病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主要成分是中性粒细胞,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低于0.5×10^9/L时则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是体内的重要的抗感染卫士,如果数量过少,包围、吞噬和消灭细菌的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细菌在体内容易大量繁殖,出现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险的临床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白细胞减少需要根据减少的程度而言,轻度减少可以随访观察,重度减少甚至缺乏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2023-08-01
  •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的原因(视频)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的原因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高于正常范围称为血红蛋白浓度偏高。临床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分为两种情况: 1、相对性偏高:最常见于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下,身体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密度增加,从而引起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一般补充液体后血红蛋白浓度即可很快恢复正常; 2、绝对性偏高:由于血红蛋白绝对数量增加,如长期缺氧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地区居民、长期抽烟患者,均可能引起血红蛋白数量增加,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同样可以引起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高需要积极治疗。
    2023-08-01
  • 血小板太少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血小板太少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血小板生成不足:是指骨髓制造血小板能力减弱,可能是因为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化学毒物、使用抗生素等临床药物,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 2、血小板消耗或破坏过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的血小板抗体,从而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造成数量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患者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在脾脏内部破坏过多,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4、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本身不低,但血抽到试管中后与试管内部试剂发生反应,形成聚集,导致机器判断血小板过少。 因此,血小板减少需要到正规医院血液内科就诊,以查明原因,再针对结果进行治疗。
    2023-08-01
  • 骨髓穿刺后能走路吗(视频)

    骨髓穿刺后能走路吗
    骨髓穿刺检查是临床上,尤其是血液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穿刺完成后如无任何不适,可以运动和行走,不会对身体产生后续影响。骨髓穿刺需要先找到适当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进行穿刺检查,皮肤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再进行骨髓穿刺。 抽取完骨髓液后,一般局部加压包扎10分钟左右,10分钟后如果患者局部无出血,即可起床行走,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需要留意穿刺部位有无后续出血、血肿等情况。骨髓穿刺检查能够检测较多临床常见疾病,因此应用较广泛,操作也较为安全。
    2023-08-01
  • 血小板正常范围是多少(视频)

    血小板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小板是血液中非常重要的成分,正常成年人血小板计数一般为(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计数<100×10^9/L,则称为血小板减少症,但具体正常范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界定。血小板减少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患者接受化疗、放疗、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临床还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患者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的血小板减少。 临床也可看到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肿瘤、感染或缺铁性贫血时,骨髓会积极代偿增生,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平时健康体检如果发现血小板数值出现较大幅度变化,需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同时展开规范诊治。
    2023-08-01
  • 血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血白细胞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减少原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骨髓生成白细胞数量减少; 2、外周血白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3、体内白细胞分为边缘池和循环池,平时血常规检测到的白细胞都是循环池,如果白细胞出现分布异常,大部分分布到边缘池,也会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最主要的构成是中性粒细胞,因此白细胞减少很大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射线辐射、接触化学毒物、本身出现细菌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需要评估程度,如果出现白细胞极重度的减少,到达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针对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展开积极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