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 拍嗝拍到几个月(音频)

    拍嗝拍到几个月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一般在6-8个月以后就不再需要拍嗝。但是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拍奶嗝需要拍到多大,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n孩子本身的胃肠功能发育早期并不是很完善,而且胃处于水平位置。所以吃奶之后特别容易出现吐奶的情况,一般建议孩子吃完奶之后不要马上放平卧,要把孩子抱起来拍拍背,拍嗝之后可以减少孩子这种吐奶的情况。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确实有的孩子比较早期就没有很明显的吐奶的情况。有的孩子胃肠功能相对较好,吃奶也不是很急,没有大量的吞进去气体,这种情况吐奶就比较少,有的孩子可能3-4个月的时候就不需要拍嗝,也不再呕吐。但是也有的孩子可能相对胃肠这种功能发育的要延迟一些,可能6-8个月的时候如果不拍嗝仍然容易出现吐奶。所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喂完奶之后看孩子吐奶的情况。如果喂完之后轻轻拍嗝很快放到平卧位也不再吐奶,这种孩子相对来说就可以慢慢试试看不拍嗝是不是能够不吐奶。\n帮宝宝拍嗝时照顾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毕竟宝宝还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确,误拍打到腰际两侧的肾脏时就会伤害到宝宝的器官。
  • 宝宝积食发烧大便拉出来就好了吗(音频)

    宝宝积食发烧大便拉出来就好了吗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宝宝积食发烧,拉出来大便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并不一定完全就能好。因为本身积食并不一定都是出现大便干燥,也有些孩子本身积食以后就会出现大便酸软,容易出现多次排便的现象,所以这种情况并不是说拉出大便就完全能缓解。再有引起积食的发热并不是单纯积食造成,因为积食作为一个诱因,孩子因为积食以后抵抗力下降,可能会感染一些细菌或者病毒出现发热,这个时候拉出大便有可能症状会得到部分缓解,但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就好。\n所以,还是要针对孩子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小孩在积食发烧的时候,尽量要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的同时要给孩子多喝水,清淡饮食。积极寻找原发疾病,积食以后作为一个诱因,可以引发孩子出现扁桃体发炎,也可以是上呼吸道的感染,只有针对性进行对症治疗,发烧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 宝宝米粉吃到多大就可以不吃了(音频)

    宝宝米粉吃到多大就可以不吃了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宝宝米粉一般建议从六个月开始到十二个月左右,每个孩子因为辅食添加的问题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不一定都一定完成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有的孩子可能会吃得更长一些,有的孩子可能更短的时间就已经停止吃米粉。因为孩子六个月之前是完全的母乳或者是配方奶的供应,从六个月开始孩子的吞咽能力、消化功能开始有一个转变,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已经逐渐由乳类为主食物,转化为进食固体为主食物的过程。\n第一个开始进食的辅食就是从米粉开始,可以从米粉或者是菜泥、水果泥等等,因为添加之后可以减少一次奶的喂养。从七到九个月开始,逐渐吞咽和咀嚼能力的增强,可以不再单纯吃泥状食物,可以开始增加末状食物。此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像软饭、菜末、肉末、鱼泥、豆腐等等。到十到十二个月左右可以添加一些碎的食物,像软饭、碎肉、碎菜、豆制品、水果等等。所以一般来说,孩子在六个月到七个月之间需要添加米粉,七个月到十二个月根据孩子的吞咽和进食情况,可以适当的添加。但一般一岁以后,孩子基本可以吃一些碎状的食物和相对固体的食物,口腔的味觉和咀嚼功能都逐渐在发育,所以此时基本上可以不再使用米粉。
  • 小孩心跳一分钟多少次(音频)

    小孩心跳一分钟多少次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小孩心跳一分钟多少次,根据年龄会略有区别,一般新生儿心率在120-140次/分,小于一岁的小孩心率在110-130次/分,1-3岁的心率在100-120次/分,4-7岁的心率是80-100次/分,8-14岁的心率是70-90次/分。小孩在运动、情绪改变或者发热时,都会有心率次数的改变,所以所说的这个指标,一般是指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情况,同时每个小孩的心率也会有个体差,受很多因素影响。\n如果小孩出现心率增快或者心率减慢,都属于异常情况,如果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婴儿超过150次/分、年长儿超过120次/分,可以定义为心动过速。如果新生儿心率小于90次/分、婴儿小于80次/分、年长儿小于60次/分,可以定义为心律过缓,都属于异常的情况。
  • 小孩下眼袋发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音频)

    小孩下眼袋发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如果孩子下眼袋出现发青,一般提示孩子的状态并不是很好。首先要注意孩子的睡眠状态,如果夜间睡眠不好,就可能造成孩子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容易形成色素的沉着,可能就会出现黑眼圈,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静脉循环不好,像孩子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造成静脉循环的异常,也会出现黑眼袋。\n还有孩子有一些过敏性疾病的时候,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可能会造成静脉丛压迫的状态,也是造成孩子出现黑眼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孩子如果出现青眼圈,一定要对症进行处理。首先要明确它的原因,当然明确原因之后才能对症进行治疗,改善孩子的青眼袋,也改善孩子亚健康的状态,甚至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
  • 儿童心肌炎发烧特点(音频)

    儿童心肌炎发烧特点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儿童心肌炎的发烧首先要了解心肌炎的病因及特点,因为儿童心肌炎一般是因为病毒侵犯心脏引起以心肌炎症表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以累及到心包或者心内膜。 但是取决于孩子的年龄,相对感染比较隐匿,早期甚至有可能不被发现,前期可能在一个月内有发热,也可能不一定有明显的发热,之后孩子逐渐出现乏力、活动受限、心慌、胸闷等,所以发热对于心肌炎并不是主要的病症。 当然也有爆发性心肌炎发病极快,就是在出现高热之后迅速的进入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紫或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等。这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也就是爆发性心肌炎可以出现高热之后迅速发展的情况。 多数儿童的心肌炎的起病很隐匿,并不一定伴有发热的症状,所以对于心肌炎发热并不是一个主要症状。
  • 儿童心肌炎早期症状(音频)

    儿童心肌炎早期症状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儿童心肌炎早期的表现是胸闷、多汗、乏力,活动的时候会有受限,也有的孩子会表现面色苍白,不同类型的心肌炎的早期表现也不完全相同,具体如下:\n1、轻症的病人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早期在两周或者一个月之内,曾经出现过病毒感染的病史,像呼吸道的感染或病毒感染的病史,之后可能会渐进性的出现乏力、胸闷或者是长叹气,还有些孩子可能活动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者活动无力的情况;\n2、爆发性心肌炎在早期可能就会迅速出现高热,或出现休克的病史,呼吸困难伴有末梢循环不好,呼吸、心跳出现异常。\n儿童心肌炎早期分不同类型,症状并不完全相同。轻症或者是普通类型的相对比较轻,临床表现并不很明显,但是爆发性心肌炎早期症状极其严重,发展极其迅速,所以不同类型的心肌炎早期症状需要进行鉴别。
  • 先心病婴儿吃奶症状(音频)

    先心病婴儿吃奶症状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先心病的婴儿吃奶的症状并不是完全一样。 因为先心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指所有在胎儿时期心脏或者血管发育出现异常引起的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并不是一个单一疾病,可能分型很多,因为不同原因造成的损伤不同,所以临床症状会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根据大的临床症状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和无分流型,通常比较早期能够被发现的是右向左分流型,这时也叫做发绀型先心病。 可能在吃奶的时候明显有吃奶困难,吃奶以后出现青紫,这时小孩喂养比较困难,容易出现体重的下降,每次吃奶都可能出现气促、苍白、多汗等等症状,这是比较典型右向左分流型的青紫型表现。 还有一些孩子是没有分流型或者是左向右分流型,这种并没有明显的青紫情况,可能在吃奶的时候有的会有一些表现,吃奶时容易出现多汗或者出现气促,也有一些孩子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是在后期进行体检的时候发现。 所以不同的先心病孩子吃奶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
  • 儿童补血吃什么好(音频)

    儿童补血吃什么好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实际上儿童所谓的补血应该是说补充铁剂,可以合成孩子的血红蛋白,应该是吃一些含铁多的食物进行补充铁剂,影响孩子的血色素,所以应该吃一些含铁多的食物,因为铁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孩子出现缺铁以后,可能会造成贫血,影响孩子正常的发育,所以一般来说在孩子正常的生活过程中,应该适时的增加他的辅食,像六个月以后可以适当的增加含铁的米粉或者是增加一些蛋泥、鱼泥或者肝泥,这些都会对孩子的铁有一些补充的作用。\n再大一点可以适当的给开放补充一些像枣泥,红枣泥还有一些动物血的做法,也可以适当补充给孩子补充铁剂的影响。如果孩子确实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铁性贫血,这种单独的饮食补充可能就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适当的服用一些铁剂。铁剂也分很多种,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补充,孩子补充铁剂之后如果仍然存在贫血,就要注意可能不一定是单纯的缺铁性贫血,因为贫血还会分很多种类,除了缺铁性贫血这种常见原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就需要到医院进行一个鉴别诊断。
  • 紫癜是怎么引起的(音频)

    紫癜是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王志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紫癜是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的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是主要的临床特点,在小儿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这两种疾病是因为不同原因引起的,像过敏性紫癜,是因为呼吸道感染或者食物、药物作为诱因,引发出现过敏状态,多半是在双下肢或者臀部关节周围出现紫癜,成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褪色,可伴有呕吐、腹痛、游走性关节疼痛、血尿等等, 血小板基础是正常的,出凝血时也是正常的。\n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是瘀点呈针尖大小,不高于皮肤,相对多不对称,可以遍布全身,可以是头面部或者四肢,可以伴有血小板的减少。一般来说,这种出凝血时会出现延长,血块收缩也出现异常,这两种是不同的疾病,治疗会有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