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 多发性骨髓瘤和听力的关系(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和听力的关系
    多发性骨髓瘤和听力没有直接关系。多发性骨髓瘤是来源于浆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在骨髓腔中异常的增殖,引起溶骨性改变,引起血钙升高。异常的浆细胞能够释放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干扰正常的免疫系统,引起贫血、肾功能异常。 同时免疫球蛋白在血液中大量堆积,引起血液淤滞、血流缓慢,引起组织、器官的缺血和缺氧。而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所以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由于高黏血症,中枢神经出现缺血、缺氧,会引起头晕、耳鸣、听力下降。此外,如果多发性骨髓瘤侵犯髓外器官,尤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比如头晕、耳鸣、听力下降。 因此,一般情况下多发性骨髓瘤与听力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上述两种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听力改变。
    2023-08-01
  • 慢性肾炎综合征会出现血尿吗(视频)

    慢性肾炎综合征会出现血尿吗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一个临床诊断,有些病人出现一些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那么这个人可能是患了慢性肾炎综合征,即血尿是慢性肾炎综合征中的诊断之一,所以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是可以出现血尿的。血尿指的是我们的尿液内有红细胞,根据眼睛能否观察到尿液呈现红色,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顾名思义,肉眼血尿就是可以用眼睛看到尿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而镜下血尿用我们的眼睛看上去尿液的颜色不是红色的,但是将尿液标本放到显微镜下去看,我们可以发现尿液中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而肾炎综合征指的是病人可以有血尿的症状,所以慢性肾炎综合征的病人可以出现血尿,但是并不是所有肾炎综合征的病人都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就是他可以出现血尿,也可以不出现血尿。
    2023-08-01
  • 慢性肾炎综合征的危害(视频)

    慢性肾炎综合征的危害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一个慢性疾病,最终会影响肾功能,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终末期肾病,就是我们的肾脏不能清除我们体内所产生的一些毒素、水、酸碱物质,这时我们全身就会出现一些尿毒症毒素的蓄积,这些毒素蓄积在我们身体内,对我们全身各个脏器和器官都有损害,例如对血液系统的损害,可以导致我们出现贫血,甚至出现红细胞下降到正常的一半以下,需要输血的治疗,这个我们通常称之为肾性贫血;另外,由于肾脏不能清除多余的水分,那么这些水分会蓄积在我们的体内,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导致我们心脏无法承受,而出现心衰的情况,也可以出现影响我们的心脏,出现心肌炎;另外,肾脏还是调节我们钙磷代谢的一个脏器,在中医中我们称之为肾主骨,就是肾脏对我们的骨骼、矿物质代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慢性肾炎综合征出现了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矿物质的代谢是异常的,可以出现肾性骨病、骨质疏松,然后导致更易出现骨折,甚至是轻轻地一碰,就出现了骨折;另外尿毒症毒素的蓄积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抵抗能力,身体抵抗能力更差,从而更易出现感染。
    2023-08-01
  • 慢性肾炎综合征怎么检查出来(视频)

    慢性肾炎综合征怎么检查出来
    慢性肾炎综合征是指患者有一些临床症状,例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浮肿,那么我们怎么去检查这个是否患有慢性肾炎综合征呢?我们会需要一个专科医生的诊断,医生会对您进行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在体格检查中可以发现是否有高血压、水肿,从而判断是否有可能患有慢性肾炎综合征;而后会给你做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尿液检查,尿液异常是慢性肾炎综合征的一个基本的标志,在尿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蛋白尿或血尿,蛋白尿一般每天在1-3g,尿沉渣下面可以看得到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而少部分病人除了有镜下血尿以外,还可以出现肉眼血尿,就是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血尿;另外还有就是血液的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的检查,慢性肾炎患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的异常,例如肾功能里面的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而肾功能在所有的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里面不一定是异常的,在疾病的早期,肾功能可以是正常的,只有随着疾病的增长,肾功能才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另外还有一个慢性肾炎综合征检查的金标准,就是肾脏病理的活检,肾脏病理的活检是需要在肾内科专科医生的建议下,排除禁忌症才能进行诊断,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肾炎综合征的病人都适合于做这一项检查。
    2023-08-01
  • 妊娠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视频)

    妊娠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的并发症,会影响胎儿,比如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胎儿神经系统影响,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具体如下: 1、羊水量过少,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血管痉挛会导致胎盘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胎盘功能不良,血液重新分布,导致胎尿减少,胎尿是羊水晚期的主要来源,所以羊水量就会少; 2、胎儿生长受限,羊水量少导致胎儿肢体有粘连、骨骼发育畸形、胎肺发育不好,这些都限制了胎儿生长发育; 3、羊水少可以引起脐带受压,导致胎儿缺氧,进而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容易引起底蜕膜的血管破裂,可以导致胎盘早剥、早产;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引起胎盘功能减退、羊水减少,这些会导致胎儿脑神经发生系统性损伤。 以上几点最后的严重阶段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所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是胎儿妊娠期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3-08-02
  • 羊水偏少怎么补最快(视频)

    羊水偏少怎么补最快
    羊水偏少而补羊水没有确切的方法,最快的方法是羊膜腔穿刺,进行适宜的生理盐水灌注,但是不是每个孕妇羊水偏少都要用该方法。孕妇羊水少要找出羊水少的原因,如胎儿发育畸形,即生成的羊水少可能是胎儿的泌尿系统有问题,如肾发育异常、输尿管梗阻。 如果胎儿并无发育异常,可以让孕妇休息,保持左侧卧位,尽量多进食有营养的食物以及液体。
    2023-08-02
  • 顺产的缺点(视频)

    顺产的缺点
    顺产缺点如下: 1、顺产有产前阵痛,虽然现在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痛困扰,但是只是把10级疼痛降到5级疼痛; 2、阴道生产过程中突发的状况较多,比如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突发情况; 3、经阴道分娩以后,阴道松弛肯定比剖宫产更严重; 4、子宫膀胱脱垂状况比剖宫产的人多,因为盆底受到挤压; 5、阴道产后会伤害会阴组织,因为有时会采取侧切或者裂伤,甚至会造成感染,或者外阴局部血肿等,产伤比剖宫产大; 6、经阴道分娩,阴道骨盆壁是硬性组织,如果孩子相对于骨盆大,就会出现臂丛损伤,难产、头皮血肿等; 7、有些胎儿宫内情况无法预料,比如脐带自己打成真结、脐带绕几圈等。 以上这些情况顺产过程中没办法处理,所以顺产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2023-08-02
  •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要终止妊娠吗(视频)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要终止妊娠吗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是否终止妊娠,要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经过治疗以后的情况如何,具体如下: 1、如果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经过治疗,胎儿又开始重新开始生长,宫高又开始随着孕周增长,羊水慢慢增多,孕妇自觉胎动多,胎心监护也正常,就是有效的宫内生长迟缓的治疗,不应终止妊娠,可以继续妊娠。有些情况要终止妊娠,比如治疗后没有好转,每个星期做胎心监护都没有反应,催产素、激惹试验也没有反应,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也一直在4-6分。如果胎儿已经成熟,这时就终止妊娠,如果没有成熟,给予药物地塞米松促进胎儿成熟,终止妊娠; 2、治疗过程中发现胎儿羊水量越来越少,胎儿停止生长3周以上,孕妇又感觉胎动明显减少,同时此时胎儿的血流图出现异常,比如SD比值明显增高,或者舒张末期的血流消失或者缓流,或者大脑的中动脉、脐动脉相应的值比例失调,这些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无论胎儿有没有成熟,都应终止妊娠; 3、如果FGR是妊娠合并症,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合并症和并发症越来越重,也要为母婴安全考虑,终止妊娠; 4、如果胎儿已经成熟,就不需要促胎肺成熟,如果还没有成熟,要给予地塞米松,或者羊膜腔里直接注射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终止妊娠。 所以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要看胎儿经过治疗以后有没有改善,如果没有改善,要终止妊娠。
    2023-08-02
  • 妊娠反应持续多久(视频)

    妊娠反应持续多久
    妊娠反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变化,60%的人在12周以后结束。妊娠反应是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嗜睡、疲乏等早孕反应,妊娠早期50%的孕妇会出现恶心、呕吐,25%只有恶心但没有呕吐,另外25%完全没有症状。 这些早孕反应的症状最早4周就有,但是一般6周开始,9周最为严重,大概60%的孕妇在12周以后可以自行缓解,但90%左右的孕妇到20周以后才缓解。还有10%的孕妇在整个孕期都持续性的恶心、呕吐,而且这种人再次妊娠时,恶心、呕吐复发率在15%-80%不等。 妊娠剧吐是妊娠反应最严重的阶段,部分孕妇发展到酮症甚至酸中毒,部分还有韦尼克脑病等。往往是因为对早孕期用药安全性的顾虑而延误治疗,或者治疗不足,导致孕妇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母婴生命,被迫终止妊娠。因此,要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到底是正常妊娠反应,还是已经到妊娠剧吐的阶段,可以适当进行治疗。
    2023-08-02
  • 孕妇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视频)

    孕妇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
    孕妇患有子宫肌瘤通常以观察为主,当子宫肌瘤对于孕妇或者胎儿的身体健康产生确实的影响,则必须采取措施干预。依据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可能对于怀孕具有以下影响:黏膜下肌瘤可以影响胚胎着床,导致流产;子宫肌瘤较大,可导致孕期出血、胎盘早剥、红色样变等,甚至影响胎儿分娩。对于上述情况建议首先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流产。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