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炜

  •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视频)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
    轻症患者仅需脱离一氧化碳中毒环境,进行吸氧和对症处理即可;重度患者需及时入院补液。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等严重情况,可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治疗应急性溃疡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处理原发病,同时需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患者存在假愈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病情变化,治疗时应注意。
    2023-07-30
  • 酒精中毒如何治疗(视频)

    酒精中毒如何治疗
    一旦发生酒精中毒,患者应停止饮酒。轻症酒精中毒患者仅需对症处理,无需催吐、输液等治疗。重症患者入院后可进行洗胃,若发生应急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胃黏膜。若患者出现昏迷,需采取方法促使患者清醒。另外,酒精对肝脏影响较大,需进行护肝和能量支持治疗。日常生活应注意适量饮酒,不可混饮。
    2023-07-30
  • 食物中毒如何急救(视频)

    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轻症患者可饮用淡盐水催吐。若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腹痛、胸闷、心慌、出冷汗,甚至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需及时拨打120送入急诊室治疗。入院后应明确患者所中毒素,同时进行输液治疗,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患者脱水。对毒素吸收较明显者,可进行血液灌流。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出现问题后可及时送医。
    2023-07-30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如下: 1、有重大疾病,如肺部感染、心脏手术、肺部手术、严重全身感染; 2、呼吸频速,呼吸频率常>30次/分,呼吸窘迫,面色紫绀; 3、氧合指数<200mmHg; 4、若进行进行胸部CT和胸X光,胸片可见两肺浸润的X光表现。 排除心衰等疾病,患者即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症。
    2023-08-01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什么病(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什么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继发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常表现为呼吸频速、呼吸窘迫、顽固低氧血症。部分患者可于术后48-72小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无法平卧,两肺出现严重湿啰音。此时,患者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全身情况及病情急转直下,建议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023-08-01
  • 河豚毒素中毒怎么治疗(视频)

    河豚毒素中毒怎么治疗
    河豚鱼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其发病迅速,治疗较为棘手,严重者可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死亡。若患者出现口唇麻木、呼吸衰竭、全身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入院后需及时进行洗胃、导泻、补液、大剂量激素治疗。严重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治疗。河豚中毒患者后期也可出现瘫痪、呼吸肌麻痹等危重情形,需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
    2023-07-30
  • 氯丙嗪类中毒症状(视频)

    氯丙嗪类中毒症状
    氯丙嗪是抗精神类药物,中毒多因药物管理不善患者误服导致。氯丙嗪中毒后,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以及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因此应严格管理此类药物,儿童和老人需在监督下服用。氯丙嗪中毒较为严重,出现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尤其是儿童患者。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氯丙嗪的中毒怎么治(视频)

    氯丙嗪的中毒怎么治
    轻症患者可大量饮水催吐、导泻。重症患者出现血压及体温下降,急诊治疗时,可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大量补液,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并保暖,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促进药物排泄。一旦患者出现全身衰竭,可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治疗。氯丙嗪中毒较严重,尤其对幼儿内脏及血管会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救治难度较大,因此日常应加强氯丙嗪类抗精神类药物的管理。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视频)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当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时,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率较高。其与血红蛋白结合速度较氧气快约200-300倍,可迅速导致组织缺氧,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在秋冬季较多,患者症状可轻可重,若接触时间短或浓度低,脱离环境后吸氧或对症处理,可快速好转;重症患者,需及时入院救治。
    2023-07-30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如下: 1、改善氧合情况;氧疗较为重要,通常采用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等方式。若面罩吸氧无法改善氧合功能时,可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 2、采用无创呼吸机吸氧治疗时可辅助镇静、镇痛治疗; 3、治疗基础疾病;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及时控制患者炎症; 6、营养支持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