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辉

  •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方法(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方法
    临床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高血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具体如下: 1、若病情不是非常严重,出血量不大,一般可采取内科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治疗。尤其在发病早期,即脑水肿高峰期,可用一些脱水药起到降颅药效果,因为颅高压往往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脑出血内科治疗,还会采取止血、护胃、护脑治疗。平时护理方面需注意保持患者适当头位抬高、呼吸道通畅,治疗方面要注意保持病人内环境稳定,防治病人肺部感染; 2、如果患者血肿量很大,尤其是有脑疝形成征象,或者出现颅压非常高的情况,可能需要神经外科进行开颅、去骨瓣、清血肿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常见还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除内科治疗方法外,重要治疗手段是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其中最主要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等,只有对动脉瘤进行有效治疗,才有可能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尤其是防止再出血发生; 3、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大,同时脑实质出血也非常大,则一方面要进行开颅夹闭,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血肿清除,故通常会建议选择开颅治疗。若病情不重,颅内血肿量不大,不需要开颅清除血肿。对于后颅窝动脉瘤患者,往往会建议其进行介入动脉瘤栓塞治疗。尤其是在近年介入栓塞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介入材料不断改进、更新情况下,更多病人或者是医生会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2023-08-02
  • 脑出血颅内感染症状(视频)

    脑出血颅内感染症状
    脑出血为颅内感染症状,在临床上较常见,多数患者可能需进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甚至需进行去骨瓣,取出颅骨手术,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自身抵抗力、免疫力较差,术后可能合并颅内感染,导致高热、癫痫发作。同时,细菌在脑脊液中滋生,可能形成脑脊液成分变化,导致蛋白含量增高,形成脑积水。此外,同时也可能导致高颅压,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控制力差、言语不清等症状。 不同病原微生物导致的颅内感染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如病毒感染可能出现轻微意识障碍、记忆丧失、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当颅内感染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昏睡、呼之不应、推之不醒的情况,应意识到病情加重,需到医院进行及时诊断及治疗。
    2023-08-02
  • 神经衰弱可以自愈吗(视频)

    神经衰弱可以自愈吗
    神经衰弱属于一种神经症,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可出现精神易兴奋或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紧张、失眠、烦恼、易激惹、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多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环境而造成,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部分患者生活作息习惯及情绪行为的调整可以自愈,但是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心理、行为、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精神好的时候,体内会释放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这些物质会把脑细胞的兴奋性与血流量调节到最适宜的程度,有助于大脑神经失调的机制恢复平衡,从而松弛大脑,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心理疗法多采用以下方式:1、采用各种放松疗法,比如练功法、减压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以及紧张性头痛、失眠等症状;2、可以求助于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医生会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疗法,如认知疗法、团体疗法、道家疗法、森田疗法等,对消除症状有一定的效果。其次是行为治疗,比如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功法、按摩、散步、慢跑等等,调整不合理的学习工作方式、旅游疗养、按时睡眠、规律生活等方法,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症状。心理及行为疗法均不能改善症状时,可以选择进行药物治疗。
    2023-08-03
  • 重症肌无力的饮食禁忌(视频)

    重症肌无力的饮食禁忌
    重症肌无力饮食禁忌如下: 1、平时尽量做到清淡饮食,避免采用炸、烤、熬、爆等方法进行烹饪,以防止有效成分破坏,尽量用蒸、炖、煮的方法,进行饮食的加工; 2、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而言,辛辣刺激性食物应注意避免,该类食物摄入可加重身体负担,从而影响患者身体康复,如葱、姜、蒜等食物,均不适合重症肌无力患者日常食用; 3、注意少饮用汽水等容易引起胃酸的饮料; 4、从中医而言,建议患者避免过多服用生冷食物,如冷饮、冰冻瓜果、芥菜、海带、绿豆、苦瓜、生萝卜、西瓜等,以及肥甘厚腻食物,如肉粽、卤味、及煎炸、烹饪食物等; 5、日常可选取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如肉类,包括牛肉、羊肉、兔肉、鱼肉等,还可适当摄入温热牛奶、羊奶; 6、建议选择性质平和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具有补益作用果实,如桃子、栗子、桑葚、桂圆等,也可适当食用。
    2023-08-01
  •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护理(视频)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后护理有以下几点: 1、要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包括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语言等,同时要注意病人一些主观感觉症状,比如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如果发现此类病情变化,要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急诊头颅CT检查,以便随时发现病人情况和病情变化,比如出血转换或者是高灌注综合征等一些情况发生; 2、支架取栓治疗后,心电监护也非常重要,故要密切观察病人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等情况。一般要求取栓后24小时,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以下,对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血压可以适当更低一些,比如控制到140/90mmHg以下,或者是较基础血压低20-30mmHg左右。血管再通情况不佳或血管再闭塞风险患者,不建议把血压控制得太低; 3、注意穿刺部位护理。如果术后穿刺部位遭压迫,或者是护理不及时,有可能会导致局部出血,从而出现严重后果,故要注意病人24小时制动,包括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有没有皮肤瘀斑和血肿,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包扎松紧是否适宜,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如果动脉导管鞘暂时没有拔出,则需要使用手术贴膜妥当固定,防止导管鞘弯曲移位、滑脱或者是折断,动脉导管鞘拔管后,创口应该继续加压包扎24小时。
    2023-08-02
  • 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适宜时间(视频)

    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适宜时间
    对于脑卒中神经康复适宜时间而言,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耐受情况下,一般建议尽早康复,但关于康复治疗开始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有关超早期康复,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小时,进行运动康复相对较安全、有效、可行,可以促进患者移动能力恢复。 对于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结果将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疗效,提供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十一五”我国科技支撑课题《脑血管病康复规范化方案的研究》,关于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多中心对照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稳定后,分别于2、5、8天开始康复治疗,在1个月后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应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保持、床上座位训练,以及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随后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加,早期康复还应该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交流等。
    2023-08-02
  • 初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注意什么(视频)

    初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注意什么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病,大部分患者均有可能会再次发作,即再次出血。初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需急诊住院监护治疗,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 2、注意绝对卧床休息,至少是4-6周,避免搬动或过早离床,床头适当抬高15-20°,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暗光; 3、尽量避免诱发颅高压或再次出血因素,包括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以及精神刺激、疼痛、恐惧等; 4、伴有抽搐患者,应该进行有效抗癫痫治疗; 5、注意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6、注意营养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 7、此类患者较容易因为脑血管痉挛,出现抽搐、惊厥、偏瘫等症状,进而随时威胁到生命。所以在发病早期,病人除要注意尽量少动,及时到医院就医外,还需同时进行有效的病因检查,比如脑血管造影检查,或者是CTA、MRA检查,以明确蛛网膜膜下腔出血病因,进行有效治疗,比如开颅动脉瘤夹闭或者介入治疗等,从而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2023-08-03
  • 什么是中枢性眩晕(视频)

    什么是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指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眩晕,包括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导致的眩晕,可能产生周围环境运动幻觉。临床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以及核上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所引起的眩晕,通常包括以下疾病: 1、颅内血管性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脑病以及小脑出血等疾病; 2、颅内占位性疾病,如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以及其它部位肿瘤等; 3、颅内感染性疾病,如颅后窝蛛网膜炎、小脑脓肿; 4、颅内脱髓鞘疾病以及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5、癫痫。 中枢性眩晕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特点,具体如下: 1、眩晕程度相对周围性眩晕较轻,一般不伴剧烈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情况; 2、患者无耳部症状,也无耳鸣、耳聋情况,但个别情况下也可出现; 3、多伴有其它症状,如走路不稳、肢体活动不灵等情况; 4、重度中枢性眩晕发作,可出现自发性炎症,均为垂直性、平行性炎症。 广义中枢性眩晕,还包括听神经瘤导致眩晕,原发于第八颅神经等听神经瘤,也会发生于内耳道内,但通常扩散到后颅窝,同时出现其它的颅神经、脑干等症状或体征。
    2023-08-01
  • 肌张力低的原因(视频)

    肌张力低的原因
    简单而言,肌张力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的时候,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为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的时候,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低指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能因为脊髓前角细胞损害、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周围神经损害、某些肌肉和神经节接头病变,小脑系统损害、新纹状体病变所导致。
    2023-08-01
  • 重症肌无力能治好吗(视频)

    重症肌无力能治好吗
    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少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完全缓解。如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腺摘除后,症状可得到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维持,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重症肌无力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律治疗效果较好,甚至无需药物治疗,症状可完全缓解。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以四肢肌肉轻度无力为主要表现,对药物反应较好,无呼吸肌麻痹约占30%。较严重者四肢无力,生活无法自理,药物治疗反应欠佳,但无呼吸困难约占25%。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较好,少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完全缓解。故大部分患者可药物维持改善症状,绝大多数疗效良好,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