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松龄

  • 心肌病类型有哪些(视频)

    心肌病类型有哪些
    心肌病指心肌出现问题的一大类疾病,如果将心脏比作房子,房子有墙体、门窗等框架结构,同时也含水管、电路等隐形部分。框架结构出现问题,即认为心肌出现问题。目前心肌病主要分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以及左室心肌左室致密化不全等,临床以前面几种最常见。如果把心脏比作可伸缩、可舒张的气球,每时每刻在不停吹气放气,常见心肌病情况如下: 1、扩张型心肌病:相当于气球已经老化,如10年,甚至20年一直吹,某一天将气放掉,再充气放气,则幅度非常小,即收缩功能非常差,每搏输出量非常少,心功能不好; 2、肥厚型心肌病:可以理解为把几个气球套一起,甚至10-20个气球套一起,再去吹气放气,因为心肌比较厚,非常费劲,且一旦气球理不顺,某个地方可能发生扭转,造成心脏流出道梗阻,患者发生猝死; 3、限制型心肌病:即在气球内壁一直贴不干胶,很多不干胶贴上去后,气球吹起跟收缩均出现问题,即限制型心肌病。 不管何种心肌病,最终都会造成心脏功能下降,造成一系列问题。
    2023-07-31
  • 如何早期发现心肌病(视频)

    如何早期发现心肌病
    早期发现心肌病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具体如下: 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胸痛,也可能有心悸、心慌、气短、咳嗽、气喘、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少尿、无尿等; 2、体征:心跳加快、心音较低、心律不齐,可能听到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肝脾肿大、四肢浮肿等; 3、辅助检查:主要依赖于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心脏CT、磁共振等,多数表现为心腔扩大或缩小,心肌变薄或增厚,或心内膜增厚,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以及瓣膜形态改变、活动异常等,临床检查主要依赖心超; 4、其他:近年基因检测手段不断发展,以往很多诊断不清的心肌病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很快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治做出很好指导。如酶缺乏的心肌病,既往可能只能对症治疗,现在用酶替代方法治疗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023-07-31
  • 心肌病和心脏病的区别(视频)

    心肌病和心脏病的区别
    心肌病属于心脏病的一种类型,心脏病范畴更大,包含心肌病。如果将心脏比作一个房子,房子有墙体、门窗等可见框架,还包括水管、电路等隐形部分,不管框架还是水电出现问题,均属于心脏病范畴。而心肌病主要是房子框架,即墙体出现问题,或者承重墙老化、坍塌,或者出现缺损等。 目前心肌病主要分几大类,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以及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等,主要由于心脏功能下降造成循环功能障碍,造成头晕、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浮肿、少尿、肝脾肿大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无论何种心肌病,目前医疗水平下均较难治疗。因为很多心肌病病因不清楚,治疗效果非常有限。
    2023-07-31
  • 心肌病好治吗(视频)

    心肌病好治吗
    总体而言,在目前医疗水平下绝大部分心肌病不好治,或治疗效果极差。心肌病可以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心肌病病因明确,或许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如糖原贮积病Ⅱ型,即酸性麦芽糖酶缺陷造成心肌病变,通过酶替代治疗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如果继发于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手术后可以恢复正常。此外,如肥厚型心肌病 、梗阻型心肌病,通过介入或手术解除流出道梗阻,也可改善临床症状。 但大多数心肌病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手段也局限于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无法针对病因治疗者,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调整情绪、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运动、避免劳累,另外可酌情应用药物,如利尿剂、强心药、营养心肌药、降低心肌耗氧,控制心律失常等。对于心肌病急性期心功能不全者,也可考虑用体外膜肺即ECMO,终末期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
    2023-07-31
  • 有心包积液怎么办(视频)

    有心包积液怎么办
    心包积液量多可能要急诊处理,量少可以先观察。心包指附着于心脏表面的纤维囊性结构,主要对心脏起保护作用,防止心脏过度扩张,以及起一定的润滑作用。但大量心包积液会对心脏造成压迫,限制舒张,从而影响静脉回流,通常可以通过心脏彩超以及体格检查确定。引起心包积液原因很多,可能是特发性的,感染性因素、疾病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放射、外伤等。 少量积液是指心超检查中积液量最宽的地方<1cm,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无需特殊处理。而对于中量和大量心包积液,尤其伴明显临床症状,如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等,一般要进行积极处理。此外,需对原发病进行处理,如感染引起者需消炎处理,肿瘤引起者需进行化疗,免疫因素引起者要进行相应治疗等。总之,一方面需针对心包积液原发病治疗,一方面需针对心包积液临床症状进行相应处理。
    2023-07-31
  • 房间隔缺损听诊声音的特点(视频)

    房间隔缺损听诊声音的特点
    典型房间隔缺损可在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轻重不等收缩期杂音,伴相对固定的第二心音分裂。存在房缺时,左房的血往右房流,右心系统血量会增加,导致通过肺动脉瓣的血流相对增加,造成肺动脉瓣区域杂音,体表定位在乳头上方,第二肋往左大概胸骨左缘的部位,不同儿童房缺大小不同、分流量不同,故杂音程度也有所不同。 临床中存在大量的房缺患者,左右心房间压差较小,分流量不大,故杂音并不明显,大部分可能在2-3级。当然,也与医生的主观性有关,部分女性怀孕时才偶然发现心脏病,这也提示需仔细检查杂音。此外,部分儿童可能无杂音,但心脏不舒服,也需进行相关检查,因为有时心脏病不一定有杂音。
    2023-07-31
  • 室间隔运动减弱怎么回事(视频)

    室间隔运动减弱怎么回事
    室间隔运动减弱往往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室间隔为心室收缩时的重要动力组成部分。一般观察心室收缩功能也会重点关注室间隔运动情况。室间隔运动减弱病因在成人而言,常见于急性心梗、高血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在儿童可能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如川崎病、冠脉血栓狭窄等,以及一些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部分正常人也存在室间隔运动稍微减弱的现象,但无临床症状。 一般通过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电解质、基因检测辅以诊断。治疗方面一般以处理原发病为主,如心梗需控制血压、纠正心脏畸形、纠正电解质紊乱。另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改善心肌能量供应、后期随访等,均较为重要。
    2023-07-31
  • 宝宝房间隔缺损3mm如何治(视频)

    宝宝房间隔缺损3mm如何治
    儿童3mm房缺一般无需处理,实际3mm左右的房缺自愈可能性非常大。首先房缺分两大类,包括原发孔房缺和继发孔房缺。对于原发孔房缺而言,基本无自愈可能性,多数可能合并二尖瓣病变,早期可能出现心衰、肺动脉高压。所以儿童原发孔房缺建议手术治疗,但原发性仅占少数。 临床大部分房缺属于继发孔房缺,3mm分流量非常小,对人体影响也非常小。即便1岁内未愈合,儿童长大后临床症状也非常轻微,可随访观察。但有一种可能性,即儿童偏头痛概率较一般人高,甚至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严重脑梗塞。
    2023-07-31
  • 房间隔缺损19mm严重吗(视频)

    房间隔缺损19mm严重吗
    19mm房缺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重,19mm的房缺可能意义不同。通常19mm已经算比较大的范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9mm房缺基本上无自愈可能; 2、19mm房缺对于心脏血流动力学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为分流量相对较大,可能造成生长发育落后、体弱多病、反复肺炎、体力下降等; 3、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技术能力范围内,一般建议尽早处理,目前有外科经胸手术和微创介入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对于比较大的、形态、位置不好的缺损、患者年龄轻,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体重较大、血管条件较好,缺损形态、位置、大小尚可的,可考虑微创方法治疗。部分儿童已经出现了肺高压,可能需先用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后期再考虑是否有手术机会。
    2023-07-31
  • 室间隔厚度12mm正常吗(视频)

    室间隔厚度12mm正常吗
    室间隔厚度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但总体而言,12mm属于增厚。在成人,尤其男性12mm可能属于正常高线临界值,但对于儿童或者体格较小女性而言,12mm即属于异常现象。室间隔增厚常伴随左室前壁、后壁的增厚,通常提示左心室肥大,本身不属于疾病,但多数为心脏病的一种先兆。造成室间隔增厚的原因很多,成人可能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以及运动员多见。而在儿童,心肌病,尤其肥厚型心肌病,先天心脏病如梗阻型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弓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以及心肌炎等,均会造成心肌肥厚。 临床通常可通过心超、心电图、心脏磁共振、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增强诊断准确性。目前室间隔增厚一般以处理原发病为主,如降血压、纠正心脏畸形,外加辅助性治疗,如改善心肌能量供应、低盐低脂饮食,适当控制运动,用一些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等。此外,对于患者而言,后期随访非常重要。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