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芳

  • 肾盂肾炎是怎么一回事(视频)

    肾盂肾炎是怎么一回事
    肾盂肾炎是泌尿系统感染的疾病,常由于上行感染尿道口、外阴周围,肛门周围有细菌,通过尿道、膀胱、输尿管到肾盂,引起炎症的疾病。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属于急性的肾脏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发热、畏寒,或寒战、高热,可以有腰痛,尤其是肾区叩击痛,可以有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肉眼血尿。在尿液检查时,尿中可以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血液常规检查时,会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以及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清洁中段尿培养可以发现阳性致病菌。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常有肾脏结构异常的基础,或有糖尿病的基础性疾病,同时有肾脏感染性疾病。慢性肾盂肾炎主要特点,表现为发作性的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尿量增多,尤其是夜尿增多,可以出现贫血,出现肾脏结构异常,B超检查发现肾脏表面凹凸不平。
    2023-08-01
  • 肾盂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视频)

    肾盂肾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肾盂肾炎包括急性、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畏寒、高热寒战,常常腰痛较明显,特别是肾区叩击痛较明显,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是出现肉眼血尿等症状。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可以有低热、疲乏,特别是夜尿增多或总体尿量增多。随着病变进展,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如血肌酐增高,或并发肾性贫血、代谢性肾中毒、恶心、食欲差等症状。肾盂肾炎是感染性疾病,如果是急性肾盂肾炎,一般针对常见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积极治疗,可机械性选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一般10-14天后症状完全缓解,若多次尿检呈阴性,显示疾病治愈。如果是慢性肾盂肾炎,要多次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寻找致病菌,因为慢性肾炎的致病菌多种多样,应针对致病菌选择药物。此时疗程相对较长,为4-6周。停药后应多次复查尿常规以及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如果呈阴性,显示临床治愈。
    2023-08-01
  • 肾炎反复水肿怎么办(视频)

    肾炎反复水肿怎么办
    肾炎患者反复水肿,主要处理措施如下:一、对症处理:如果浮肿比较明显,可以配合使用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药物进行治疗。二、对因处理:更主要的是针对肾炎的病机进行治疗。1、水钠潴留、高血压:可以利用利尿剂联合RAAS阻断剂,或钙拮抗剂进行治疗,控制血压;2、大量蛋白尿:引起水肿,这时针对蛋白尿,以及肾脏病理改变,选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在血压控制、蛋白尿减少后,水肿也可以消退。因此,肾炎人群反复出现水肿,一定要针对病理机制,从根本上给予治疗,比如应用RAAS阻断剂联合利尿剂,控制血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这些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肾炎人群病情有轻有重,除积极的药物治疗之外,预防感冒、感染、减少盐的摄入量,对于消除水肿也很重要。
    2023-08-01
  •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能治好吗(视频)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能治好吗
    多数情况下,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能治好。发生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主要原因如下:1、过敏:抗生素是引起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常见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还有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易引起肾脏损害。质子泵受体抑制剂、造影剂及抗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还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也易导致肾脏损害,进而引起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2、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感染等,易诱发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3、免疫疾病:即非特异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囊肿肾炎,也可见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改变。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果由药物过敏引起,建议停用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治好。如果为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联合免疫制剂进行治疗。
    2023-08-01
  • 慢性肾炎要长期吃药吗(视频)

    慢性肾炎要长期吃药吗
    慢性肾炎是否需要长时间服药,主要与慢性肾炎的轻、重有直接关系,常见情况如下:1、病情较轻:慢性肾炎仅表现为有镜下血尿,蛋白尿不多或轻度浮肿,血压高比较容易控制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预防感冒感染,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即可,不一定要长期服用太多药物;2、病情较重: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血尿比较突出,甚至反复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蛋白尿,以及有明显的肾性浮肿,或有明显的肾性高血压,血压高不能控制。此时结合肾脏的病理改变,需要配合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进行治疗,积极控制蛋白尿,控制慢性肾炎肾脏的病理活动程度,来保护肾功能。慢性肾炎是否需要长时间用药,与是否合并有肾性高血压、肾功能异常有关,以及还需要结合肾脏的病理,进行综合性判断。
    2023-08-01
  • 如何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视频)

    如何引起的肾功能衰竭
    肾衰竭包括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引起肾功能衰竭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一、急性肾衰竭:1、肾前性的因素,如腹泻、失血等引起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2、某些肾脏疾病,如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安卡相关性血管炎或者新月体IgA肾病、新月体狼疮性肾炎;二、慢性肾衰竭:常因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病。因此对于肾衰竭的患者,要明确引起肾衰竭的原因,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从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如果是急性肾衰竭,常常通过积极干预,肾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2023-08-01
  • 尿毒症会不会传染(视频)

    尿毒症会不会传染
    尿毒症为多种慢性肾脏病所致的肾功能严重受损,其并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种条件,而尿毒症多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蛋白尿、高血压得不到控制,可逐渐向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方向发展;2、糖尿病肾病:随着病变进展,蛋白尿可逐渐增多引起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及出现浮肿,肾功能逐渐衰竭;3、高血压肾损害: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 尤其血压控制不佳时,会引起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及小管萎缩,最终向尿毒症方向发展;4、多囊肾:多囊肾为遗传性疾病,亦会最终发展至尿毒症。部分传染性疾病可导致肾脏受损,但尿毒症并无传染性。尿毒症并发症包括肾性贫血、代谢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亢进等,因此尿毒症主要针对原发病及并发症进行治疗。
    2023-08-01
  • 尿毒症肌酐指标是多少(视频)

    尿毒症肌酐指标是多少
    按照既往国内的标准,单纯从血肌酐的值区分肾衰竭的状态,若血肌酐值<178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178-440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即氮质血症期。血肌酐的水平440-707μmol/L,称为衰竭期。若血肌酐>707μmol/L,称为尿毒症期。目前按国际标准,根据血肌酐结合年龄、性别、体重,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即eGFR,可分为5个层次。90-120ml/min称为慢性肾脏病的第一期,即肾功能的正常状态。肌酐清除率,即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提示有肾功能异常,eGFR<15ml/min,为尿毒症。
    2023-08-01
  • 尿素氮多少是尿毒症(视频)

    尿素氮多少是尿毒症
    临床上通常不根据尿素氮的多少,判断是否为尿毒症。对于尿素氮水平比较高的慢性肾衰竭的人群,要结合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决定是否开展肾脏替代治疗,即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通常通过血肌酐,结合年龄、性别、体重,应用CKD-EPI公式或者是CKD-EPI联合胱抑素的水平,计算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球的滤过率<15ml/min时,称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需积极地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蛋白尿。同时要注意尿毒症并发症的纠正,如纠正肾性贫血,控制高血压,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同时结合肾功能状态、心功能状态,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做肾脏替代治疗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动静脉瘘或者腹部插管做腹膜透析,有条件时可做肾脏移植治疗。
    2023-08-01
  • 尿酸高是否能引起尿毒症(视频)

    尿酸高是否能引起尿毒症
    长时间的尿酸高可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最终会向尿毒症的方向发展。尿酸高可引起多种疾病以及多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疾病是痛风。另外,尿酸高可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引起血压高且不易控制。尿酸高还可增加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引起肾脏的损害。常见的肾脏损害有急性肾损伤,短时间内尿酸快速增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尿酸高可引起尿酸结石在肾脏沉积,引起泌尿系统的结石。长时间的高尿酸血症可引起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导致肾功能不全,最终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方向发展。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人群,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如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理想体重范畴,尽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适当多喝水、多排尿。生活方式干预后仍然血尿酸高的人群,可采取药物治疗,可应用苯溴马隆促进尿酸的排泄,或者应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的合成,起到降尿酸的作用。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