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蕾

  •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视频)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上限是17.1μmol/L,大于正常值上限即存在临床意义。如果大于正常值的2倍以上,则肉眼可见有黄疸,也就是皮肤、巩膜以及部分黏膜,比如口唇黏膜或者指甲等黏膜黄染。 黄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溶血性黄疸:此类型较常见,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而出现大量的间接胆红素入血引起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肝细胞大量被破坏或者分泌功能出现问题,无法对胆红素进行正常代谢导致的胆红素入血; 3、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肝外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胆道结石。另外,胆道肿瘤也可能会导致黄疸的出现。肝内梗阻就是肝内胆汁淤积,一些毛细胆栓引起的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导致黄疸。 因此,对于因为总胆红素升高导致的黄疸,需判断其具体原因以及临床意义。如果低于正常值下限则无临床意义,无需处理。
    2023-08-02
  • 胆红素高的危害(视频)

    胆红素高的危害
    胆红素升高包括间接胆红素升高和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是不溶于水的胆红素,升高通常没有较大的危害,最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而间接胆红素升高本身并不会有太大危害,但是溶血性黄疸会导致病人贫血,甚至出现肾衰。非溶血性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先天性疾病,比如Gilbert综合征,这些病人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但是这种间接胆红素升高并没有太多危害,为良性病变。 直接胆红素升高的危害却要大很多,在婴儿期,直接胆红素升高会引起核黄疸。因为婴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这种可溶于水的直接胆红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核团,影响大脑发育,并且影其智力发育。此外,还可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比如嗜睡、吸吮功能下降,甚至出现惊厥、呼吸不规则等。对于成人,直接胆红素升高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瘙痒,病人甚至可能会因为皮肤瘙痒导致失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另外,长期直接胆红素升高还容易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而急性、短期直接胆红素升高的危害可能并不大。
    2023-08-02
  • 尿胆红素1加严重吗(视频)

    尿胆红素1加严重吗
    尿胆红素(+)提示患者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升高。如果胆红素能够从尿中排出,说明其为水溶性胆红素,而只有直接胆红素是水溶性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或者肿瘤等所引起的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泌,从而导致胆红素返流入血,引起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而血中胆红素升高经过肾脏排泄以后,可导致尿胆红素的升高。尿胆红素(+)提示有可能出现胆道梗阻,需要进一步完善B超等相关检查加以明确; 2、肝细胞性黄疸:主要表现多为直接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比例约可达到50%-70%。 因此需要明确是否出现肝脏炎症,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肝功生化全套以及B超等相关检查。 总而言之,尿胆红素(+)主要见于梗阻性黄疸以及肝细胞性黄疸。虽然尿胆红素(+)并不是特别高,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原因。
    2023-08-02
  • 成人黄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视频)

    成人黄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黄疸就是皮肤、巩膜黄染,包括黏膜黄染。正常人的胆红素范围一般小于17.1μmol/L,不同医院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小于20μmol/L。如果低于正常值即为正常,而低于正常值下限一般没有临床意义,但是高于正常值上限,也就是高于17.1μmol/L,提示患者存在高胆红素血症。 如果高于正常值两倍以上,大于34.2μmol/L,即肉眼可见的黄疸;如果在17.1-34.2μmol/L之间,可能病人的总胆红素升高,但是无法观察到黄疸。红细胞每天都要被破坏,红细胞被破坏以后会产生血红素,其中一部分和肝脏蛋白进行结合以后需经过肝脏处理,变成直接胆红素,为水溶性,并可以排泄出来。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溶血,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超过肝脏代偿能力,就会出现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肝细胞存在问题,包括肝细胞损伤以及肝细胞对于胆汁排泌的问题等,可出现胆红素升高;梗阻性黄疸,胆汁排泄不畅,比如胆道梗阻可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而反流入血,也会出现黄疸。
    2023-08-02
  • 大人降黄疸方法(视频)

    大人降黄疸方法
    对于成人减轻黄疸,首先需要明确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临床上黄疸比较常见原因有三种:溶血性黄疸,因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不能很好地被代谢,直接胆红素大量入血,引起黄疸;梗阻性黄疸,最常见胆道结石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大量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肿瘤也可以引起这种黄疸。 明确病因非常重要,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比如肝细胞性黄疸如果由病毒引起,则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而对于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戒酒十分重要。而对于药物引起的黄疸,则需停止应用这种药物。此外对于梗阻性黄疸需要解除梗阻。另外是对症治疗,还可服用一些保肝利胆药。 因此如果病人出现黄疸,到专业医院去明确病因再进一步治疗非常重要。
    2023-08-02
  • 上消化道出血量怎么估计(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量怎么估计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如果出血量少,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若出血量比较多,病人可能会有头晕、心慌、黑蒙,甚至出现晕倒等情况。 如果大便潜血呈阳性,考虑其出血量至少在5ml;如果每天出血量在50ml,看到的大便就是黑色大便;如果病人吐了一口血,估计失血量至少为250ml;如果病人频繁便血,则可以去称量频繁的血便大概有多少毫升。 另外可以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正常人一般在120g/L,当然要根据其基础血红蛋白含量决定。患者的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比如病人到110g/L,估计其失血量至少在400ml以上。一个正常成人的体循环血容量约为4000-5000ml,如果失血量在20%以上,病人就会出现头晕、心慌,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如果病人面色苍白或呈休克状态,虽然无法观察到呕出或者排出了多少毫升血液,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出血。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处理(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如果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首先需禁食水,并拨打120急救送往医院,因为在去医院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去医院,路上还可能会发生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到了医院以后,医生首先需要建立静脉通路,而在急救车上可能就已经建立静脉通路。并且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及时保证基础血容量非常重要,必要时需给予输血治疗。 而针对出血进行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应用抑酸药。无论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是溃疡出血,应用抑酸药可以使出血能够尽快的停止,尤其是溃疡出血。并且需询问病人病史,是否存在肝硬化病史,之前是否出血。如果患者以汹涌呕血为主要表现,则考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更大,并且需要应用相应药物,比如降低门脉压的药物,如奥曲肽等等。如果病人以便血为主要表现,溃疡出血的可能性更大,溃疡出血如果非常严重也可以表现为呕血。若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出血,应用抑酸药也可以治疗。并且需尽快应用止血药物,还有需要完善急诊内镜检查,通过内镜判断出血部位以及出血性质。有些病人通过内科治疗止血效果不好,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比如溃疡可以通过止血夹止血或者注射一些止血药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通过套扎、硬化剂治疗以及注射组织胶起到止血的目的。如果上述方法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活动性出血还在继续,还可以于介入科进行相关静脉或动脉栓塞以及外科手术治疗。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如何鉴别(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如何鉴别
    若病人出现上消道出血,首先要判断是否真的出血。如果患者吃过猪血、铋剂,其大便都可能变黑。有些病人吃了火龙果以后可能排出或者吐出红色的物质,此时并不是真正的出血。 如果确实发生出血,则需要进一步询问之前是否存在剧烈呕吐,剧烈呕吐以后出现的出血要判断其出血量的大小。首先需考虑是否为贲门撕裂,贲门撕裂的患者其呕吐物可带有血丝,严重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呕血。如果呕血非常汹涌,而且病人年龄比较大,则需要注意询问病史,有无肝硬化病史或者有没有慢性肝病,有无肝掌,面色是否晦暗,是否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还要再询问病史,比如之前是否经常腹痛、经常反酸、夜间痛,往往消化道溃疡出血会存在上述表现,所以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如果仍无法明确,还可以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出血部位可以在内镜下显现,到底是溃疡出血,还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者是少见疾病,比如杜氏病导致的出血。
    2023-07-31
  • 下消化道出血粪便特点(视频)

    下消化道出血粪便特点
    下消化道是指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为除外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肠道。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往往表现为暗红色或者红色,出血部位距离肛门越近,因为没有经过肠道细菌作用,所以大便的颜色越红;如果出血部位远离肛门,比如升结肠出血,其大便往往表现为暗红色。 导致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的是炎症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引起脓血便,往往血多脓少;克罗恩病也可能引起下消化道出血。此外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出血性肠炎可能引起出血。比较严重的肿瘤,结肠癌病人出现肿瘤破溃,累及到血管也可能出现下消化道出血。还有最常见的痔疮,痔疮出血往往表现为鲜血滴在粪便上,便和血分离。 因此,需要再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比如做肠镜即可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
    2023-08-01
  • 胆红素偏高怎么调理(视频)

    胆红素偏高怎么调理
    调理胆红素偏高,首先要明确由什么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如下: 1、溶血性黄疸:患者可能曾食用一些特殊的食物,但体内缺乏某些酶,因此可能引起溶血。比如食用蚕豆会出现这种溶血,此时就要让病人避免食用类似的东西;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黄疸,此时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由酒精引起就要戒酒,由乙肝病毒引起或丙肝病毒引起就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药物引起则需停用损害肝功的药物; 3、梗阻性黄疸:解除梗阻非常重要,如果存在结石就要将其取出,出现肿瘤可能需要放置支架。 对于肝细胞性黄疸或者梗阻性黄疸,食用油腻饮食可能会使黄疸更为严重,甚至对于胆石症导致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油腻的饮食还能诱发胆囊炎。所以绝大部分病人很难通过调理而导致黄疸下降,但是要在饮食方面予以重视。比如肝细胞性黄疸的病人或者出现胆道梗阻的病人,应避免油腻饮食,并以清淡饮食为主,否则梗阻性黄疸病人甚至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另外,还有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称为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很多病人发现其胆红素轻度升高,时好时坏。而这些病人需要注意避免劳累、避免熬夜、避免饮酒、规律饮食,尤其要吃早饭,这样总胆红素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且不至于升高,而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黄疸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