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感染病

  • 骨感染病症状(视频)

    骨感染病症状
    骨感染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急性、慢性症状不同。急性骨感染一般表现为全身局部症状特别明显,起病比较急,一般会先有全身倦怠,接着会出现全身酸痛、食欲缺乏、怕冷、寒战、高热、呕吐,体温可以高达39℃以上,脉搏也比较快,口干,可伴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患者烦躁不安,严重的可以出现昏迷。新生儿及乳儿即哺乳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兴奋,拒绝喝乳,换尿布时哭闹。骨头感染局部可以出现剧烈疼痛、跳痛,骨干骺端局限性压痛,这是最早最重要的局部表现。全身发烧的病比较多,但是骨头感染的特征是在骨端会有比较明显的压痛,证明感染来源于骨感染。局部皮肤可以有发红、发热,早期肿胀不明显。如果形成骨膜下脓肿,在骨头表面会有骨膜,骨膜与骨头之间形成脓肿,这时局部会有明显的肿胀和压痛。等脓液穿破骨膜到周围软组织时,局部触及到波动感,这时由于骨内压力减少,所以疼痛反而会减轻,但是局部红肿、热及压痛则更为明显。因为骨感染在骨端可以引起反应性关节炎,会同时伴发有关节积液。慢性骨感染表现局部症状多而全身症状小,局部表现有患肢增粗、变形,骨骼形状不规则,表面皮肤比较薄,皮肤颜色发暗,伴有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即局部发黑,有多处瘢痕,会形成窦道,窦道周围会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一般会高出皮肤表面。窦道内常会有脓液流出或者小块死骨排出,有死骨排出以后窦道可以封闭,炎症逐渐消退。一段时间后,抵抗力下降又会发作,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但抵抗力下降时,慢性骨感染可以急性发作,便与急性骨感染的症状比较相似。
    2023-08-03
  • 骨感染病常见哪些疾病(视频)

    骨感染病常见哪些疾病
    骨感染病常见于全身和骨的局部抵抗力被消弱的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如病后体质比较虚弱、营养不良、年龄比较大、高龄患者,受寒、疲乏,免疫系统缺陷如艾滋病或肾功能衰竭,另外还有糖尿病以及酒精中毒,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或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如应用激素或抗癌药物等,均会对机体免疫力造成负面影响,损害机体的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机体细胞本身容易到感染灶聚集,有病变时便不容易往感染灶聚集,所以降低了细菌的清除率,并且人体的免疫当中有一个成分叫补体,全身抵抗力不好时,补体成分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利于骨髓炎的发生。骨骼局部抵抗力的降低,一般多见于局部受到损伤,受到损伤以后造成骨和附近组织的小出血和细胞破坏,因而细菌容易停留繁殖。还见于创伤如各种开放性骨折、手术侵入性操作,直接使骨内存留细菌引起骨头感染。
    2023-08-03
  • 骨感染病怎么治(视频)

    骨感染病怎么治
    骨感染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对于急性骨感染,关键是要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和手术治疗,同时要加强全身的支持疗法,加强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 在症状比较重时要采取对症措施,如高热时要降温,用退烧药物,同时补液以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可以少量多次输血,采用有效、联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 根据血培养或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用药时间至少持续4-7周。 同时,局部应用夹板、石膏、支具或通过皮牵引进行制动,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防止畸形和病理骨折,制动有利于炎症消退。 如果通过抗生素治疗2-3天仍然不能控制症状,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钻孔引流、开窗减压,同时还提倡应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慢性骨感染主要是抗生素结合手术治疗,二者缺一不可。手术主要是彻底病灶清除术,以及针对病灶清除术以后遗留的骨缺损、皮缺损的治疗。
    2023-08-03
  • 什么是骨感染病(视频)

    什么是骨感染病
    骨感染病是指致病菌通过各种播散途径如血液播散,局部如开放性外伤或身体附近的感染灶等途径,扩散到骨质内然后在骨内存留,致病微生物突破机体防御屏障以后,在局部形成感染病灶。病灶可以累及骨髓、骨皮质、骨膜以及骨的周围组织,即骨头周围的软组织都可以受到累及。无论是血源性传播,还是通过直接传播,如果仅仅在骨皮瓣上存在细菌,不足以造成骨髓炎。骨骼的解剖生理学因素、疾病,病人本身伴有疾病、营养不良或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即身体首先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这时细菌进入体内才会引起感染。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