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

  • 激素水平低有什么症状(视频)

    激素水平低有什么症状
    激素实际是人体内进行内分泌调节的重要途径,激素分很多类型,根据不同分泌器官,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每种激素低都有相应功能减低症状。胰岛素用来控制人体血糖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胰岛素缺乏,可导致血糖剧烈升高。如果发生了胰岛素绝对缺乏,临床上称为1型糖尿病,病人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内维持代谢的非常重要的激素,如果甲状腺激素偏低,人体整体代谢都会减慢,人体整体代谢减慢会表现为乏力、没有精神、记忆力减退、怕冷、便秘、体重增加,甚至严重者会发生水肿。所以不同激素都有不同功能,不同激素减低以后会有对应激素作用减退的症状,缺乏上述激素就会有相应激素减低症状群。
    2023-08-01
  • 格列美脲片能减肥吗(视频)

    格列美脲片能减肥吗
    格列美脲片是不能用来减肥的。格列美脲片是磺脲类的降糖药,主要成分是格列美脲,临床上主要用于控制饮食、运动疗法以及减轻体重均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片通过增加胰岛β细胞对生理浓度葡萄糖的反应性,从而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格列美脲片只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造成的糖尿病,而格列美脲片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的。所以对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格列美脲片无效,甚至还会出现低血糖,更加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以上的介绍,了解了格列美脲片是治疗糖尿病的,不能用来减肥。
    2023-08-02
  • 小儿糖尿病能治好吗(视频)

    小儿糖尿病能治好吗
    小儿糖尿病是胰岛功能的异常,所以治好的几率不大,但是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像一些基因技术完善,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孩子如果得糖尿病,家长也不要太灰心,因为治疗正规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同时也不会影响学习、工作和以后的生活。家长对于小儿糖尿病1型糖尿病也要非常有信心,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进行胰岛的移植,也是治愈小儿糖尿病比较好的办法。如果没有条件做移植,正常胰岛素的替代效果比较好,只要孩子和家长注意血糖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并且要注意长期的并发症,血压、血脂和肾脏、眼睛情况,如果控制比较好,孩子还是能够正常的生活、学习。所以家长不要过于担心,糖尿病患儿家长自身信心的提高,也是对患儿最好的支持。
    2023-08-02
  • 最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视频)

    最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最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如下: 1、药物治疗: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几年有一些新的药物降糖效果非常理想,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 2、手术治疗:包括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两种。袖状胃切除术适用于中重度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较低。胃旁路术适用于病程更长、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 3、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4、干细胞治疗: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临床中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达25%,超过10年者患病率达60%,超过15年者达80%,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另外,另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均为糖年并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尤其吸烟,可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糖尿病患者戒烟、戒酒。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高危因素。同时,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眼底检查应从12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发现病变,建议1年筛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筛查1次;建议女性于妊娠前3个月进行1次眼底筛查,如果无异常则无需复查,如有异常仍需复查,严重者1-3个月复查1次,较轻微者3-12个月复查1次。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办(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史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增殖性或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轻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每年随访1次;中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每3-6个月随访1次;重度非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每3个月随访1次。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控制代谢异常与干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可实行内科辅助治疗,包括抗氧化应激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者突发失明和视网膜剥离的患者,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2023-08-03
  • 糖网病的症状(视频)

    糖网病的症状
    糖网病的全称叫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国习惯上将糖网病分为六个分期,Ⅰ、Ⅱ、Ⅲ期叫做背景型,也叫单纯型,这三期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的症状,因为不影响黄斑,不影响中心视力,所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只有当出现比如玻璃体积血或者出现其它更严重病变的时候,才会出现比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有飞蚊,有黑影飘动这一系列的症状。 所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建议1型糖尿病发病三年以后,一定要进行散瞳检查眼底,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发现,就建议立刻散瞳检查眼底。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
    根据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的分级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2级、6期。根据视网膜有无新生血管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可以分为Ⅰ-Ⅲ期,主要包括: 1、Ⅰ期:在眼底镜下面检查,可以看到一些红色的血管瘤或者是小的出血点: 2、Ⅱ期:在Ⅰ期的基础上出现一些黄白色的硬性渗出; 3、Ⅲ期:在Ⅰ、Ⅱ期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白色的棉团样的病变。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增殖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Ⅳ、Ⅴ、Ⅵ期,主要包括: 1、Ⅳ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引发玻璃体出血; 2、Ⅴ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的病变; 3、Ⅵ期:视网膜增殖膜加速发展,导致视网膜的脱离。 更严重者除了以上6期外,还可以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往往视力丧失,还会出现眼痛、头痛等不适症状,非常难受。
    2023-08-03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久复诊一次(视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久复诊一次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诊时间与糖尿病分型、视网膜病变分期有关。1型糖尿病一般在青春期后,或12周岁后进行第一次筛查,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筛查;2型糖尿病患在确诊糖尿病时,进行一次眼底筛查,以后每年进一次眼底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或妊娠前期1-3个月之内进行初次筛查,以后每月进行一次筛查。另外,2型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四期,非增殖期轻度每年复查一次,非增殖期中度每3-12个月复查一次,非增殖期重度每1-2个月复查一次。具体复查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