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

  • 鞍麻与腰麻的区别(视频)

    鞍麻与腰麻的区别
    鞍麻和腰麻的区别是作用范围不一样,但是作用机制一样,都是通过一个针,把药物打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神经根,浸润,达到术中镇痛的作用和目的。具体区别如下列分析:1、鞍麻:所谓鞍麻,就是大家在骑马的时候,屁股粘到马鞍的那一部分,对这一部分有镇痛的作用,其他的部位没有镇痛的作用。所以鞍麻阻滞的区域比较局限,注射部位比较低,穿刺的过程中,用药量也比较小,只要刚刚达到那个部位麻醉的就可以,基本对运动的阻滞影响也比较小,术后到下午、晚上,就可以下地活动;2、腰麻:阻滞范围比较广,比如盆腔手术或者下肢手术,都是采用腰麻方式,它的穿刺点比鞍麻要高,而且用药量可能要大一些,对病人的影响即术后恢复时间也比较慢。因为它是对从肚脐以下的下半身部分,起到镇痛效果,所以术后对运动神经阻滞比较明显,术后可能到晚上,甚至第2天才能够激励才能够恢复、下地活动。
    2023-07-30
  • 全麻怎么打针(视频)

    全麻怎么打针
    全身麻醉不只局限于打针,也就是静脉注射,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具有麻醉作用的气体,进入到肺进行气体和血液交换,进到相应的脑区产生麻醉的作用和效果,具体要看手术的种类和手术大夫对病人的要求来决定麻醉方式。病人可能采用纯吸入麻醉,也可能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全静脉麻醉,所有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作用于相应的脑区域,达到镇静和全麻的效果,或者是交替使用,即吸入和全静脉麻醉交替使用。临床麻醉对具体采用某种麻醉方式没有严格界定,首要是保护病人在整个围术期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不管采取哪一种麻醉方式,包括静脉打针还是吸入,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病人和手术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制定。
    2023-07-30
  • 吸入式麻醉药有哪些(视频)

    吸入式麻醉药有哪些
    吸入式麻醉药有哪些,属于比较专业的问题,最熟悉的吸入式麻醉药就是酒精。以前没有麻醉的时候,可能会让病人喝酒。喝多了以后,意识不清,产生类似的麻醉效果,再给其进行局部的手术。乙醚是最早的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式麻醉药,发展到现在就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上述药物的共同特点就是快速起效、快速挥发、快速代谢,能够达到快速进入麻醉状态的作用。因为不同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一样,会根据病人的情况、手术大夫的要求和病人所要达到的具体作用效果来决定,到底是用哪种麻醉方式。像酒精和乙醚已经逐渐被淘汰,甚至于其副作用比优点还要多。现在临床常用的是七氟烷和地氟烷,是特意加上水果气味的吸入式麻醉药,成人甚至儿童都能够很容易接受此种麻醉方式,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
    2023-07-30
  • 酒后8小时可以打麻药吗(视频)

    酒后8小时可以打麻药吗
    如果是非必要、非急诊、非限期手术,不建议酒后8h进行麻醉。因为喝完酒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代谢。酒劲没有过,可能合并麻醉药的作用,术后会发生严重的血压、心率的问题,以及术后延迟不醒。严重的情况下酒后会造成胃排空延迟,这种病人称之为饱胃病人,需要特殊的全麻术前处理,保证术中麻醉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吸,甚至是呕吐物进入血管的风险。否则术后会发生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除非是急诊手术,如大出血或者车祸需要急诊手术,不管是酒后几个小时,都会立刻麻醉去手术。如果不是紧急情况,不建议术后8h进行麻醉,要适当延长酒后时间,如12h或者16h以上,胃排空了才能够安全地进行麻醉,才能进行手术。
    2023-07-30
  • 麻醉药是什么成分(视频)

    麻醉药是什么成分
    麻醉药分为很多种,包括比如局麻药、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这类药物作用于周围神经,对周围神经或者黏膜表面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这类的就是局部麻醉药。还包括一些全麻药,包括镇静催眠药,如异丙酚(丙泊酚)、依托咪酯这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使中枢神经进行麻醉,相当于让病人比较镇静,甚至可以没有意识。还有部分阿片类药物,是作为阿片受体,如舒芬太尼是作用于阿片受体。还有弱的阿片受体,选择性的作用于某些阿片受体,相当于有一些纳布啡,如喷他佐辛、地佐辛这类的药物,是部分机动于阿片受体的。还有非甾体镇痛药,是非甾体类药物,包括特耐(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这类药物,是非阿片类药物,但是也有镇痛作用,是解热镇痛药。还有一些肌松药,包括苯磺顺阿曲库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及司可林之类的药物,起到肌肉松弛的作用时间比较长,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是神经肌肉的受体。苯磺酸阿曲库铵,是非区域化的肌松药,也是作用于神经肌肉受体。还有就是辅助药,如右美托咪定之类的的药物。
    2023-07-30
  • 麻醉后遗症(视频)

    麻醉后遗症
    通过不同的麻醉方式,来阐述麻醉后遗症。1、局部麻醉:后遗症是术中和术后可能对麻醉药产生过敏反应,一般通过临床观察和监测可以很快地觉察,第一时间去处理;2、硬膜外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即俗说的半麻,可能有的病人会出现头晕耳鸣,因为部分麻醉药浓度过高,或者部分药物吸收入血管产生局麻药中毒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病人主诉,第一时间去发现处理。术后可能会因为穿刺导致的副损伤,如神经根损伤,术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肢体疼痛,或者持续长时间肌力下降,随着药物的代谢可以逐渐恢复;3、全麻:全麻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昏睡或者持续恶心、呕吐,或者是术后发生寒战。因为全麻药血管扩张作用比较明显,如果加上手术室的室温低,术后体温丧失较多,会出现寒战。上述后遗症都是可逆的,可以及时处理,第一时间或者是很快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2023-07-30
  • 全麻支气管镜有危险吗(视频)

    全麻支气管镜有危险吗
    全麻支气管镜检查有一定风险,主要是因为麻醉药会抑制呼吸,一般通过静脉点滴给药,在保证病人能够自主呼吸的前提下,进行气管镜检查,同时共用气道。因为它要从口腔或者鼻腔下管到气管做检查或治疗,在下管过程中会引起气道自主收缩,同时会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加上麻醉药影响,可能术中的最大风险就是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会有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出现症状都能提前察觉,有预防措施。虽然如此,术中气道风险较大,尤其是气道狭窄、气道肿瘤的病人术中一定要特别小心,术前要和病人交代好。但是如果这类病人不做麻醉,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镜检查,会很难受,病人耐受度也会很差,甚至无法进行,所以还是建议在全麻下进行气管镜检查或者治疗。
    2023-07-30
  • 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表面麻醉的区别包括哪些方面(视频)

    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表面麻醉的区别包括哪些方面
    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表面麻醉的区别包括以下几方面:1、用途: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还有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但是普鲁卡因,不能用于表面麻醉,只有丁卡因用于表面麻醉,普鲁卡因主要用于局部阻滞、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2、特点:普鲁卡因穿透组织的能力差,丁卡因穿透能力强,所以适合喷射或者滴到口腔、鼻腔、尿道黏膜,产生表面的麻醉作用。所以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同样是局部麻醉药,但是药理性质不一样,所以用途也不一样。不管是普鲁卡因,还是丁卡因,在作为局部麻醉、表面麻醉药物外,需要小心观察,局麻药的共性就是吸收入血,产生毒副作用,但是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掌控,不必过于担心。
    2023-07-30
  • 口腔炎等黏膜部位的浅表手术选用哪种麻醉方法(视频)

    口腔炎等黏膜部位的浅表手术选用哪种麻醉方法
    口腔炎等黏膜部位的浅表手术,通常选用的都是局麻手术,相当于表面麻醉。在这些黏膜部喷射局麻药,让黏膜部位紧了以后,手术刺激就不会太强烈,然后就可以进行这些手术。因为对麻醉要求不高,而且疼痛感觉也不是太强。但是这些手术病人的舒适度较差,但是都是门诊手术或者是小型手术,所以还是以局麻手术为多,但是除非有些病人有要求,有可能使用舒适化治疗,就是用小剂量的药物来进行全麻,保留自主呼吸,让病人更舒适。但是一般在门诊手术间,基本上还是使用局麻浸润进行手术,因为安全系数比较高。
    2023-07-30
  • 麻醉最佳时间是什么,手术前医生会做什么(视频)

    麻醉最佳时间是什么,手术前医生会做什么
    从医学角度讲,没有麻醉的最佳时间这一概念。病人入院后要经过3-4天常规的准备,麻醉医生出诊访视是为了准备手术最佳时机和最佳时间,进入病房后要查病人的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胸片、彩超等专科检查,如果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病人可以随时手术,也就是具备最佳的手术时间。麻醉医生访视病人时会记录一般状况和特殊病史,监督外科医生各项检查是否遗漏,或者某项指标不正常,存在忽略。比如术前病人血钾低,特别是老年病人血钾易偏低,外科大夫容易忽略,没有及时补钾,此时麻醉医生会和外科大夫进行沟通,提前补钾。在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会让病人随时处于最佳手术时间,才能进行手术。如果任何指标不正常,比如血压高,出现胸闷、憋气,或者血液指标不正常,医生都会随时调整,调整至正常范围内才能进行手术。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