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 支原体阳性是什么意思(视频)

    支原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如果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能产生特异性的IgM和IgG类抗体。IgM类抗体出现早,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IgM抗体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果IgM抗体阴性,也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检测IgG抗体,IgG抗体比IgM出现晚,需要动态观察,如显著升高提示感染,显著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
    2023-07-31
  • 儿童白血病的高发年龄(视频)

    儿童白血病的高发年龄
    近年来,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能发病,但是其存在一个发病高峰,约有一半的白血病患儿在2岁左右发病,因此,2岁左右是儿童白血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段。 部分儿童白血病可以治愈,例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目前认为可以不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而得到治愈。患儿可以长期生存,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2023-08-01
  • 骨髓瘤细胞会是癌细胞吗(视频)

    骨髓瘤细胞会是癌细胞吗
    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是成熟B细胞,成熟的B细胞克隆性演变,会成为癌细胞,骨髓瘤细胞可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单克隆性。另外,骨髓瘤细胞会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通过免疫固向电泳可以测出M蛋白,在条链上显现出单克隆高峰,称为M蛋白,以上均可证明骨髓瘤细胞为癌细胞。 如果骨髓瘤细胞不治疗,不干预,会无限分化增殖,所以认为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骨穿可直接观察骨髓瘤细胞,骨髓形态学改变可观察到异常浆细胞表现,细胞体积中等偏大,包浆丰富,包浆内可以观察到泡沫状形态学改变,包浆呈火焰状,且可以观察到双核或三核异常浆细胞表现。
    2023-08-01
  • 强直40岁后不再发病吗(视频)

    强直40岁后不再发病吗
    强直性脊柱炎40岁后不再发病属于个别现象。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高峰为20岁左右,直到35岁,而20岁前、40岁后均可能发病。 40岁后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相对较轻,可能出现背部疼痛、轻微晨僵,早晨起来活动轻微受限,但活动后症状可缓解。很多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并没有到医院及时就诊,最终延误病情。 因此,如果出现背部的疼痛,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照X光片、进行实验室检查,请医生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治疗,才能缓解病情。
    2023-08-01
  • 上消化道出血有什么特点(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有什么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呕血多半是呕鲜血或者咖啡样血; 2、上消化道出血多为黑色柏油样大便; 3、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血压改变; 4、脉搏改变,如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5、上消化道出血会出现发热,多为吸收热,低热一般持续3-5天; 6、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改变,测定血红蛋白会发现血红蛋白下降; 7、红细胞计数会出现下降; 8、红细胞压积会出现上升; 9、白细胞会出现短暂升高; 10、尿素氮升高,24-28小时达到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之后能够恢复正常。
    2023-08-01
  • 皮肤过敏紫癜怎么治疗(视频)

    皮肤过敏紫癜怎么治疗
    因过敏性紫癜一旦发病,人体会转变为高过敏状态,通常患者会较迅速达到高峰期,绝大多数病人均可自己恢复到正常,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地发作。目前并无药物能够让患者免疫系统一下子就恢复到正常,因此在急性期时需注意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感染,此为减少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重要治疗方法。 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是指仅有皮疹的过敏性紫癜,因过敏性紫癜为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理论上可累及全身所有小血管,皮疹几乎100%均应出现此症状,但部分患者仍具有消化道与肾损伤症状,包括腹痛、便血等。皮肤型过敏性紫癜若仅有皮疹,则其预后相对较好,不会出现后遗症,通常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比如急性期注意休息,给予抗组胺药物与静脉使用钙剂等,此外需避免接触可疑性过敏原,从而避免发生感染。
    2023-08-01
  •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吗(视频)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属于国家法定的传染病,它全球性流行,全年都可以发病,但是冬春季节是流行的高峰季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属于一种副黏液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作用比较敏感,但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其主要通过是接触飞沫或者是唾液的吸入,然后大量的增殖在口腔、鼻腔以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的器官。人群普遍易感,感染以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一般好发年龄在5-14岁,接触病人以后一般是2-3周才发病。常在集体的一些机构,像托儿所、学校、幼儿园流行,主要表现是急性起病,有发热,伴有畏寒、头痛、全身不适,一侧或者两侧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以后,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2023-08-01
  • 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的区别(视频)

    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的区别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是8-30天,平均为18天。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左右。腮腺肿大一般从一侧开始,1-4天后波及另一侧,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呈现梨形肿胀。肿大的腮腺边缘不清楚,质韧且有弹性,有明显的肿胀、疼痛、局部灼烧感,但不红,病程1-3天肿胀达到高峰期,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患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部分病人会反复发作。
    2023-08-01
  • 小孩腮腺炎发烧怎么办(视频)

    小孩腮腺炎发烧怎么办
    儿童腮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多见于病毒和细菌感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腮腺肿痛,可伴有或不伴发热。病毒性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发热见于病程的早期,2-3天达最高峰后病情逐渐恢复。发热程度不一,低热可多饮水或实行物理降温,置身于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体温超过38.5℃的病人,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降温。口服退热药仍需多饮水,退热药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才开始起效发汗,4-6小时后若再发热超过38.5℃,可重复用药。 细菌性腮腺炎发热程度相对较高,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退热处理原则与病毒感染者相同,同时需要抗生素积极有效的抗细菌感染治疗,可获得满意的退热疗效。
    2023-08-01
  • 小儿腮腺炎的初期症状(视频)

    小儿腮腺炎的初期症状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感染、免疫、阻塞等因素可引起腮腺的炎症。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小儿腮腺炎常以腮腺肿大为首发症状,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多不发红,触之有弹性感并触痛。可以先一侧肿大,再波及另一侧或两侧同时肿大,2-3日腮腺肿大达最高峰。张口、进食、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腮腺部位胀痛加剧。 病程早期可出现发热,也可能体温始终正常,伴有头痛、乏力、腹痛、食欲减退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