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郝娜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发病率在我国为每年0.74/100000,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男女发病没有明显的差异。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获得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占绝大多数,发病机制为T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损伤骨髓,其中一些患者可合并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方面必须要检测的项目有血常规检查、多部位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检查、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免疫相关指标检测、心电图、超声、胸部X线、CT等。一般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如果为重度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考虑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