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

  •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表现(音频)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表现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具体如下:\n1、记忆能力下降:老年人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近事易遗忘,机械记忆能力下降,速记及强记困难,但远期记忆保持效果好,对往事的回忆准确而生动,有意记忆以及理解性、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n2、智力改变:老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年龄而下降。\n3、情绪改变:老年人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激惹、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等,情绪激动后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n4、性格改变:由于抽象概括能力差、思维散漫、说话抓不住重点、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减少,故多办事固执、刻板。有些老年人以自我中心,常常影响人际关系,乃至夫妻感情。进入老年两性出现同化的趋势,男性爱唠叨,变得女性化,女性更爱唠叨,变得更加女性化。
  • 什么是贝克认知疗法(音频)

    什么是贝克认知疗法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贝克认知疗法是通过矫正患者的认知或思维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类治疗方法,也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这是一种短程、协作性的治疗。贝克认知疗法要求患者的理解及合作,患者必须被调动起来,并具有建立情感与思维之间联系的能力。贝克认知治疗的焦点集中在当前问题,目标是缓解症状及发展新技巧,适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焦虑障碍、进食障碍等。\n贝克的认知疗法鼓励患者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负性认知,就是自己的假设,改变原有的想法态度及思维方式,最终消除不良情绪。治疗常借助一些行为措施,比如家庭作业、角色扮演、等级任务训练、行为和情绪的自我观察等。
  • 影响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音频)

    影响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影响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父母因素、社会因素等,具体如下:\n1、心理因素:性心理障碍患者在其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退行到儿童早期幼稚的性心理发育阶段,性心理发育阶段表现为一种幼稚、不成熟的儿童性取乐行为,如玩弄生殖器、暴露阴茎、偷看异性洗澡等。行为学理论认为无关刺激,通过某种偶然的机会与性兴奋结合,由于性快感的强烈体验使其主动回忆当时情景时,仍会出现性快感,形成了条件联系。\n2、父母因素: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失当,对该病的产生也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喜好和期待,有意或无意引导孩子向异性发展,如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或将女孩打扮成男孩,自幼生长于异性的包围圈中,容易导致心理朝异性化方向发展。\n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此病也有影响,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比如社会道德文化影响,使少女、儿童最初的性欲过分压抑,使性欲改变发泄方向,可能与异常性行为方式出现有关。对于同性恋,有的认为伤风败俗,有的相对宽容。\n4、其他:不正确的性生物学知识教育,不同价值体系的社会性伦理、性道德和性社会学知识的不当教育,也会促成各种性心理障碍发生。
  •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音频)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是患者必须在连续两周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应具备以下特点:\n1、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n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n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该令人不愉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愉快。\n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的一再出现。
  •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有什么症状(音频)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是儿童心理发育障碍的一个亚型,以男孩多见,常见以下临床症状:\n1、社会交往障碍:虽然有社交的倾向和愿望,但是缺乏交往技巧,显得笨拙,往往表现为单向交往,不能建立自然、轻松、融洽的关系,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缺乏发展友谊的能力。\n2、其他症状:活动内容、兴趣局限,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言语和语言发育无明显障碍,认知发育基本正常。\n该症病情进展缓慢、持续终生,与孤独症十分相似,主要的不同是本症患儿的语言、认知能力较好,仅有极少数患儿的智商低于70,其社交能力优于孤独症,话也较多。
  • 关系妄想是什么(音频)

    关系妄想是什么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的现象,都认为与他本人有关,把别人所说的话、报纸上的文章、不相识人的举动,都认为与他有一定的联系,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比如某病人坚信别人咳嗽、吐痰、关门、谈笑,以及收音机上的广播、报纸上的文章,都是针对他,认为别有用心,或者在暗示、影射他。\n关系妄想属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一种常见妄想,往往与文化、背景、职业等有关。
  • 癔症发作是什么(音频)

    癔症发作是什么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癔症发作指患者出现分离转换性障碍,部分或全部丧失对过去的记忆、身份,出现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可能有遗忘、漫游、人格改变等表现,具有发作性的特点。\n患者起病前心理因素很明显,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的注意和同情,得到支持和补偿,但患者本人可能否认。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情境即可发病,在适当的环境下,比如进行催眠、精神分析治疗,患者可能很快恢复正常。
  •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音频)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即精神活动有没有异常,需要通过其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书写内容等来判断,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n1、纵向比较:与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看精神活动是否有明显的改变。\n2、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活动相比较,看是否有明显的差别,某种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n3、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当时的环境,对精神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 定向力障碍是什么意思(音频)

    定向力障碍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定向力障碍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况、认识能力的丧失或认识错误,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自身状态等的认识能力,常见情况如下:\n1、时间定向:对当时时间的认识,如年、月、日,白天或晚上、上午或下午等。\n2、地点定向:对所处地点的认识,如城市名称,还有身处医院,还是家里等。\n3、人物定向:对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认识,如周围人的姓名、身份、与患者的关系等。\n4、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n定向力障碍多见于意识障碍时,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有定向力障碍者并不一定存在意识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可出现定向力障碍,但意识清晰。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定向力障碍,通常表现为双重定向,就是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正确,而另一种体验则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解释或者判断,比如一位住院患者感到病房既是医院,又是看守所,工作人员既是医生,又是迫害他的人等。
  • 精神分裂的早期表现(音频)

    精神分裂的早期表现
    讲解医师:谢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分裂的早期表现多种多样,比如精神活动逐渐变迟钝,对人冷淡、与人疏远、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者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有无目的的漫游、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n有的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性格反常,容易无故发脾气,且不能自制、敏感多疑,或者沉湎于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自言自语、自笑或无端恐惧。部分可表现为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工作缺乏热情,以及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或者出现强迫症状,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