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

  •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视频)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以寻找其病因、病机为主。如果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如血友病以补充为主,或使用药物诱导凝血因子生成,再者进行基因治疗;如凝血因子功能障碍导致血栓性疾病,进行抗凝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给予促血小板生成药或替代治疗,给予血小板输注;如自身免疫导致,给予患者激素治疗。如其他因素可给予促血小板生成药,增多血小板,再根据其它情况选择抗凝治疗、浆细胞治疗等。
    2023-08-01
  • 凝血功能障碍有什么表现(视频)

    凝血功能障碍有什么表现
    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出血症状,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以血友病为主,血友病大多数在幼年时期出现,由于缺乏Ⅷ因子或者Ⅸ因子,患者可以出现深部关节肌肉血肿,严重时还可以有功能障碍。 对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多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轻者可以出现皮肤小出血点,口腔可以有血疱,视物不清,眼底出血,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血便、柏油样便。针对出血症状要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情况,分析凝血因子异常的原因。
    2023-08-01
  • 骨穿的禁忌症(视频)

    骨穿的禁忌症
    骨穿的禁忌症很少,除血友病和重度凝血因子缺乏疾病的患者外,都可以进行骨髓穿刺。如果患者积极补充凝血因子,也可以酌情进行骨髓穿刺。若患者骨穿部位局部发生感染,则可更换对侧位置进行穿刺。此外,晚期妊娠妇女尽量避免骨髓穿刺。 骨穿也称为骨髓穿刺,是采集骨髓液常用的诊断技术,也是血液科医生常用检查方式。骨髓穿刺通常非常安全,为临床上四大穿刺之一,也是最简单的穿刺检查,骨穿常用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的随访。
    2023-08-01
  • 凝血四项是什么(视频)

    凝血四项是什么
    凝血四项是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比较常用的化验,一般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这四项。通过这四项能够看出APTT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通路里面的凝血因子多少,PT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影响里边的凝血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反映了体内的纤溶表现,通过凝血四项检查,能够总体看出患者的凝血功能。 当APTT延长时,要考虑患者是不是有血友病或有凝血因子缺陷,以及严重肝病或者维生素K缺乏的情况。PT指标通常用来监测临床上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抗凝效果,纤维蛋白原可以反映患者纤溶情况,如合并有严重的DIC情况下,是否需要补充纤维蛋白原。凝血四项主要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常用的指标。
    2023-08-01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视频)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简称APTT,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通路的里面的凝血因子含量,正常时间一般是在25-37秒,各个地方应用的试验设备不一样,可能会有起伏或差异。一般延长在10秒以上,认为有临床意义。当APTT延长时,要首先怀疑有没有血友病的可能,是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抑制物存在。一般会做进一步检查,如APTT纠正试验或检测相应凝血因子。 当患者有严重疾病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即DIC的情况下,APTT也会显著延长,这是帮助判断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2023-08-01
  •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病因(视频)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病因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属于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vWF因子基因异常导致vWF值异常、量异常,进而发生出血性疾病。小儿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方式尚不清楚。小儿患者表现为鼻腔自发性出血或外伤、手术后的出血不止。患者需注意vWF因子活性,如果活性较低,需定期补充,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需预防输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预防外伤后出血不止、失血过多等;患者进行手术时,需向医师表明自身情况,进行术前预防。
    2023-08-01
  • 血友病预后如何(视频)

    血友病预后如何
    血友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染色体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引起,根治困难。目前随医疗技术科学的发展,针对血友病的一系列靶细胞药物,在临床实验中皆取得较大进展。早期尽早实施替代因子的治疗,可预防发生大血肿,定期进行凝血因子输出,治疗效果较好。早期预防需对该疾病有所了解,自行购买药物,且接受专业医生的注射培训,当患儿出现关节血肿时,可自行注射凝血因子,实现早期治疗,预防自发性出血。
    2023-08-01
  •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
    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分类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占70%左右。其它的原因还包括动静脉血管的畸形、淀粉样血管病变;还有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另外,房颤病人抗凝或者溶栓以后,也可引起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大概占到50%-80%,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占到75%。另外血管畸形占比为10%,其中动静脉畸形占血管畸形的80%,大部分见于年轻患者。其它颅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以后,也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2023-08-02
  • 基因病是什么(视频)

    基因病是什么
    基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基因改变所导致的疾病。在遗传方面通常把基因病分为以下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1对等位基因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基因病,比如常讲的白化病、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等,都是单基因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通常是由于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导致此种疾病的发生,比如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都是由于多个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环境因素的配合,称为多基因病; 3、体细胞遗传病,比如肿瘤,因为体细胞基因的改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4、线粒体病,绝大部分的基因都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基因是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上。
    2023-08-03
  • X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什么意思(视频)

    X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什么意思
    X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是指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部分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如果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只有纯合才能发病的情况下,称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比如血友病。如果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一个是正常的X染色体,一个是有问题的X染色体,相应个体就不会发病。如果只有一个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没有正常的X染色体,而是只有一个Y染色体,可能就是患者。 所以,在单基因遗传病中,有相当部分患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就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方式表现隐性,比如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就是母亲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儿子,结果就会患病。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