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芝

  • 出血性脑卒中急救原则(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急救原则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急救原则是,尽可能告诉他人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寻求周围人帮助,比如突然出现的面部、胳膊、腿麻木无力,突然意识不清楚、说话理解费力、头晕、平衡障碍,就是想要摔倒的感觉,动作不协调,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让人送到医院,最好是去有资质的医院进行救治,有脑卒中的抢救绿色通道,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患者而言,发病后的4.5个小时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当医生做出诊断以后,一定要安静卧床,并且用抗惊厥、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的药物,控制好血压,必要的时候通过手术来清除血肿,进行早期的床边康复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也会上升,和机体的老化、血管的脆性有关。2、遗传,和体内的基因也有一定关系。3、高血压,如果血压过高,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脑功能代谢,而引起脑血管破裂。4、心脏疾病、糖尿病,如果这两个疾病没有控制好,也可能会造成脑血管破裂。5、高脂血症,会让脑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6、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饮酒、暴饮暴食、身体过胖、经常性的坐着、不爱运动、缺乏体力活动,都可能会增加发生这个疾病的危险性。
  • 出血性脑卒中抬高床头的好处(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抬高床头的好处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抬高床头的好处就是能够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在急性期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误吸,头上戴冰袋或者冰帽,能够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在发病24-48个小时内避免搬动,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不要用力咳嗽或者用力排便。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的时候,比如翻身、吸痰、鼻饲、导尿都应该动作轻柔,以免加重脑部出血。在第一天和第二天之内不能吃饭,发病三日后如果不能进食,就要通过鼻饲流汁保证营养供给。
  • 出血性脑卒中他汀治疗的方法(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他汀治疗的方法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服用时间,还有服用的方法。提倡晚上的时候服用药物,因为晚间和晚餐时候服药有助于药物的疗效,原因是肝脏合成脂肪峰多是在晚上,使药物的血浆峰浓度与达峰时间和脂肪的合成峰时间同步。他汀类药物在体内会出现相应的昼夜节律,所以夜间服用效果好,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小,不良反应也很轻,主要的就是头疼、失眠、恶心、消化不良等。所以有的时候可能单一用这个药物很难达到降血脂的疗效,最好是和其他的药物一起合用,比如他汀类的药物和依折麦布,可以提高25%的药效。
  • 出血性脑卒中能康复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能康复吗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在急性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所以能够恢复,但是也要慢慢的,不能产生焦躁、抑郁情绪,会影响治疗,要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一般神经系统症状稳定48-72小时后,应该开始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稳定后尽早锻炼,越早疗效越好,只要坚持功能锻炼,许多症状、体征可在1-3年内逐渐改善,不要因为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生活要规律。
  •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原有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人,冬季发病较多,部分人在发病前数小时至数天,就有头痛、头晕、口齿不清、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常在白天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数小时内达高峰,脑出血多数发生在半球,少数在脑干和小脑。主要症状是突然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血压明显升高、呼吸有鼾声,临床表现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也有差异。
  • 出血性脑卒中分型(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分型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分型分为两大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又有基底节区的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还有原发性脑室出血,高血压性的脑出血占最多数,冬春季节最容易出现。出血前还没有预兆,少数可能会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口齿不清这些前驱表现,多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的时候骤然起病,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达到高峰,会出现头疼、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呼吸呈潮式呼吸、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头部CT检查是临床疑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式。
  • 出血性脑卒中名词解释(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名词解释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一种,属于急性起病,迅速出现了局限性和弥漫性的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有偏瘫、失语、肢体麻木、吞咽困难、耳聋、口眼歪斜,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危险因素是一个综合作用,主要是脑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较重者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狭窄,会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动脉瘤破裂,就会出现脑出血、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最好在48个小时之内,要控制脑水肿。因为脑出血后48个小时脑水肿会达高峰,脑水肿可以使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的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6-8个小时用上一次;也可以用10%的复方甘油和速尿,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对感染、中枢性高热做相应的处理。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脑血量,导致脑梗死。
  •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音频)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二者区别在于整个病理形成不一样,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来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上常见类型就是脑血栓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以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或者脑底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使血液蛛网膜下腔所导致,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有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粟粒样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