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

  • 什么是糜烂出血性胃炎(视频)

    什么是糜烂出血性胃炎
    糜烂出血性胃炎也称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一种急性病程,往往是因为酒精、药物、创伤以及物理性因素等所造成的胃黏膜急性损害,轻者只出现炎症反应,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弥漫性渗血、出血,甚至引起大量消化道出血。 其病因中,比较常见是应激因素,如创伤、大手术、败血症、精神方面压力等,会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药物,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消炎药,因为抑制生理性环氧合酶-1的形成,而影响前列腺素E的合成,导致胃黏膜损伤;酒精,酒精因为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会强烈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形成;放置胃引流管以及放射线因素等造成的物理性损伤。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建议积极治疗。
    2023-08-02
  • 高位肠梗阻的特点是什么(视频)

    高位肠梗阻的特点是什么
    肠梗阻分为高位肠梗阻和低位肠梗阻。高位肠梗阻指十二指肠以及上半部小肠梗阻,低位肠梗阻指下半部小肠和结肠梗阻,高低位肠梗阻临床表现不太一样。高位肠梗阻因为梗阻位置较高,患者往往表现为恶心、呕吐症状比较明显,肠型以及肠蠕动波出现较少,患者同样会出现排气、排便停止,腹胀、腹痛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是恶心、呕吐症状。而低位肠梗阻因为梗阻部位较低,肠道中会储积大量食物和肠内容物,患者表现为比较剧烈的腹痛、腹胀,出现比较明显的肠型、肠蠕动波,排气、排便停止,听诊可听见比较高亢的肠鸣音。 肠梗阻无论高位和低位,治疗相同,首先要积极查找病因,最基本的治疗要给予胃肠减压,抽吸胃肠道中内容物,减少胃肠道压力,改善胃肠道循环。缓解患者因为呕吐所造成的水电解质失衡,可给予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进行治疗。
    2023-08-02
  •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哪些(视频)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哪些
    肝硬化腹水发病原因一是门静脉压力过高,淋巴管不能引流过多液体,以及血管内流体静压压力过高造成液体渗出。二是因为白蛋白过低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水分渗出。治疗方法如下: 1、限钠、限水,患者每天摄水量<1000ml,钠<5g/d。如果存在严重低钠血症,水的摄入量需更严格限制; 2、给予利尿剂,最常用的是呋塞米与螺内酯联用; 3、输入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形成; 4、如果患者有顽固性腹水可用TIPSS,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减少门静脉压力,来减缓腹水形成。
    2023-08-02
  • 病理性黄疸有危险吗(视频)

    病理性黄疸有危险吗
    病理性黄疸是否存在危险需要依据黄疸程度判断。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等情况。病理性黄疸分为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因各种原因造成肝细胞损伤影响到胆汁排泌过程,如果损伤严重,如某种毒物、药物或嗜肝病毒感染造成急性肝损伤,可能会造成急性肝衰竭出现明显黄疸,甚至肝性脑病,存在一定死亡率。溶血性黄疸包括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及继发性溶血性黄疸。溶血情况较为严重会造成明显贫血等症状,存在生命危险。 梗阻性黄疸即胆管梗阻所造成的黄疸,这种情况极易发展成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会出现剧烈上腹痛、发热、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神经精神系统异常,患者会出现昏迷、谵妄等情况,存在一定死亡率。
    2023-08-02
  • 胃穿孔是什么意思(视频)

    胃穿孔是什么意思
    胃穿孔是指胃壁全层发生破裂,导致胃内容物流入腹腔,造成急性腹膜炎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胃穿孔的发病原因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其他原因还包括肿瘤性疾病,如胃癌、胃淋巴瘤以及创伤性疾病,如胃外伤,从而导致胃壁结构的破坏。另外急性胃扩张、胃潴留也可以导致胃内压力过大,从而导致胃壁破裂。胃穿孔是外科比较严重的急腹症,因为胃内大量的食物进入腹腔,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导致患者在短期内出现感染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可以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消化性溃疡是导致穿孔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胃溃疡,如果比较深、大,浸透了胃壁全层就有可能发生溃疡。如果溃疡发生地比较缓慢,直径比较小,引发穿孔进展速度较慢,没有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可以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随着机体腹膜等组织对溃疡部位周围进行包裹局限化,可以不出现弥漫性腹膜炎,随着药物的治疗有可能自愈,即可以不通过手术方式进行修补。如果出现弥漫性、泛发性腹膜炎,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比如行部分胃的切除或者行穿孔部位的修补等。
    2023-08-03
  • 肠胃炎的特征(音频)

    肠胃炎的特征
    讲解医师:苏琳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急性肠胃炎,好发于夏、秋季,各年龄、性别均可罹患,常由全家或单位集体进食污染的食品而发病,部分患者可成为携带者、传染源。粪-口传播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潜伏期一般较短,多数为几小时至二十四小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n起病急,先有上腹不适,继而出现中上腹或脐周的腹痛,持续或阵发性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大多为摄入的食物,可有胆汁、黏液等。腹泻,每天数次至十数次,可为稀便、水样便或含黏液,腹泻后腹痛可暂时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晕、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腹水、腹泻可引起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压或休克。
  • 慢性胆囊炎怎么治疗(音频)

    慢性胆囊炎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苏琳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者应行胆囊切除术,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应用抗生素等。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超过90%病人有胆囊结石,其病理特点是黏膜下、浆膜下的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n随着炎症反复发作,可使胆囊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囊壁增厚,并逐渐瘢痕化,最终导致胆囊萎缩完全失去功能。此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的表现,疼痛程度不一,多在上腹部,可牵涉到右肩背部。较少患者会出现畏寒、高热或黄疸,可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可无阳性体征,或仅有上腹部轻压痛。对于右上或中上腹腹痛反复发作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应考虑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 什么东西化结石(音频)

    什么东西化结石
    讲解医师:苏琳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胆结石根据成分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以及混合性结石,胆固醇的结石最为常见,往往是因为血脂异常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析出,而形成胆固醇的结石,这一类结石小于1cm,通过口服调节胆汁分泌的药物,也包括中药,有可能使胆结石的大小减少,也有可能会消失。但是大于1cm的结石,或者结石合并有钙化的成分,则很难化掉。要想彻底去除结石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而调节胆汁分泌的药物目前在西药方面,比较明确有效的是熊去氧胆酸这一类的药物,能够调节胆汁的分泌,调节胆汁的成分从而减少胆固醇成分的析出。
  • 大便拉水是什么原因(音频)

    大便拉水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苏琳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大便拉水提示存在腹泻,如果病程只是数天,考虑急性腹泻,其原因以急性肠胃炎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细菌感染好发于夏、秋季,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典型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程比较急,并且病程呈自限性,一般1-2周可以痊愈。\n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再加上针对病原体的治疗。细菌感染可以应用抗生素,最主要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而病毒感染则没有特效针对病毒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水分、补充电解质、止吐、止泻以及给予解痉药,缓解腹部的疼痛等。
  • 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症状(音频)

    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症状
    讲解医师:苏琳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克罗恩病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点:\n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肠鸣增加,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进餐引起胃肠反射,或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的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n2、腹泻也为本病常见的症状,主要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所引起,腹泻先是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n3、腹部包块,见于10%-20%患者,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n4、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器官而形成。\n5、肛门周围病变,包括肛门周围瘘管、脓肿及肛裂等病变,有时这些病变可为本病的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