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

  • 脐疝怎么处理比较好(视频)

    脐疝怎么处理比较好
    脐疝在成人、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婴幼儿可能自愈,成人通常不能自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小肠气即疝气,通常比较常见,还有比较常见的腹外疝,而腹部的疝就是脐疝。脐孔正常情况下闭合,如果闭合不好,腹腔内的小肠通过脐孔向外突出,可以形成脐疝。治疗脐疝,通常只有把脐孔重新缝合关闭,把缺口重新关闭,才能达到脐疝治疗的目的。脐疝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嵌顿是指肠通过脐孔,疝出到腹壁外后无法回复。嵌顿不处理,有可能出现肠管的坏死、穿孔以及腹膜炎。
    2023-08-02
  • 腹外疝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组织(视频)

    腹外疝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组织
    腹外疝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组织是肠管,肠管一旦嵌顿,后果最严重。因为肠管非常脆弱,是依靠肠系膜血供维持肠管生命力、正常功能及蠕动。一旦肠管卡死,血运受阻,持续卡压超过6个小时,肠管血运不足,会出现缺血、绞窄,甚至坏死。进一步肠管会出现穿孔,患者会出现感染、中毒、休克等症状。因此对于腹股沟疝,建议患者早治疗,避免出现急诊嵌顿症状时,再进行手术。因为急诊手术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术后伤口、补片感染几率增加。此外,腹外疝容易出现大网膜嵌顿,时间过长会出现坏死。对于疝包出现嵌顿,一般会表现为局部变硬,且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建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到医院急诊就诊。急诊速度快,检查速度快,不会耽误治疗。由医生明确判断,一旦出现嵌顿,需要行急诊手术治疗。
    2023-08-02
  • 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方法(视频)

    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方法
    腹外疝无张力修补的方法非常多,最早是传统修补,后来随着材料学进步,补片引入到疝外科中,以前将组织有张力缝合在一起,病人术后非常痛,但是复发率也可控在一定范围。现在用了补片后,不光用开放的方法做,用腹腔镜的方法做,近年大家都在提倡腹腔镜或者微创,这两者是双刃剑。 传统方法很多,无张力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更确切称为腔镜手术。开放手术主要是李金斯坦的术式,补片放在腹股沟管的后壁。最近大概10年开展的腹膜前修补,补片刚好放在腹膜外面、肌肉后方,不直接与肠管接触,把整个肌耻骨孔完全覆盖,覆盖直疝区域、斜疝区域、股疝区、整个肌耻骨孔,全部覆盖住,做完后复发率非常低,这是开放方法,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的无张力修补术主要是三大类: 1、完全的腹膜前修补称为TEP,补片放在腹膜前,不接触腹腔里的脏器; 2、TAPP,相对简单的方法,从腹腔里把腹膜先打开,再把补片放在腹膜前,把腹膜缝上,也是比较好的方法。相对于第一种TEP要简单,但也不错,适用于很多病人,比如复发疝、巨大疝也非常适合; 3、迫不得已,做过第三次、第四次手术、第五次手术,所有解剖都用过,没有办法,只能把组织隔离型补片放在腹腔里。因为组织隔离型补片比较贵,还要做钉枪、缝合,各方面比较贵,但没有办法,IPOM是最终、最后的一道手术方式。
    2023-08-02
  • 什么是腹股沟疝(视频)

    什么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腹外疝的一种,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外疝85%-95%。 腹股沟疝是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腹股沟区是人腹壁前右下方的一片区域,有一个三角形边界,内界是腹直肌的外侧缘,下界是腹股沟韧带即大腿根,上界是从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 发生在三角区域的腹外疝称为腹股沟疝,男女比例通常是15:1,男性病人更多见。腹股沟疝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股沟斜疝,一种是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是通过腹股沟管由腹腔向腹壁表面突出,腹股沟直疝是疝直接通过直疝三角从后向前突出进入腹腔。
    2023-08-02
  • 腹外疝手术后并发症(视频)

    腹外疝手术后并发症
    腹外疝目前最常用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进行修补,手术目的是修补缺损以及增强局部力量预防复发。手术存在一定并发症,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点: 1、切口感染:无论通过微创方式还是开放方式都存在切口感染可能,随现在医疗技术提高,发生率已经降低; 2、容易出现血肿:在手术区域发生积血、积液引起肿胀; 3、常见症状是局部疼痛: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会产生局部疼痛,甚至产生慢性持久性疼痛,产生原因可能和局部手术损伤以及放置补片等异物刺激相关; 4、复发:尽管现在医学发展迅猛,治疗方法得以提升,但腹股沟疝以及其它疝术后存在一定复发率,较过去已经降低,但由于患者自身组织退化、力量薄弱以及局部压力原因,仍然存在复发可能。
    2023-08-02
  • 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视频)

    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腹外疝为临床常见疾病,包括腹股沟区疝、腹壁切口疝、脐疝以及其它少见部位疝。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存在腹壁区域薄弱部位,包括先天性形成的裂隙、后天手术创伤或外伤引起局部缺损; 2、容易发生因素是腹腔内压力增加,常见原因包括慢性咳嗽,甚至部分患者打喷嚏会使腹腔压力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从而诱发疝的发生。由于便秘或排尿费力等使腹腔压力增加,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患者,特别是经常搬运重物,会使腹腔内压力瞬间升高,导致腹腔内组织易通过腹壁缺损向外突出,从而形成腹壁疝; 3、胶原蛋白退化和缺失,主要随年龄增加,腹壁肌肉力量或肌纤维出现退化。
    2023-08-02
  • 腹外疝的常见原因(视频)

    腹外疝的常见原因
    腹外疝即俗称的小肠疝气,常见原因为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前列腺增生、小便困难、或体力劳动引起腹压增加,从而导致腹外疝形成。腹外疝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及腹股沟区较薄弱,同时前列腺增生为腹外疝形成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在咳嗽时可使腹压增高,为腹外疝形成提供动力。 腹外疝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在站立、行走、咳嗽或者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时即可消失。目前腹外疝是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用疝气带或疝托压迫,使疝无法凸出。
    2023-08-02
  • 腹外疝手术后正确的体位是什么(视频)

    腹外疝手术后正确的体位是什么
    腹外疝手术分为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两种手术均不影响患者体位、生活以及运动。术后患者腹股沟区疝环位置需要进行压迫,局部可以使用盐袋或者沙袋,也可穿紧身内裤,起到局部压迫作用。 如果患者防护措施较好,任何体位均可,如平卧、侧卧,甚至可以下床活动。但是患者运动时需缓和,禁止进行爬楼梯、蹬自行车等剧烈运动。
    2023-08-02
  • 腹外疝术后多久下床(视频)

    腹外疝术后多久下床
    腹外疝术后多久下床活动,取决于疝类型、手术方式等因素。腹股沟疝如果使用传统张力修补法,一般术后需严格卧床一周,一周后病人才可下地活动,当然患者可在床上进行活动。如果使用补片或网塞,行开刀无张力疝修补术,一般在手术后,当天就可适当下地活动,但依然建议尽量多卧床,以防切口疼痛裂开。 目前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因病人在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地活动,且术后疼痛少,对切口基本无影响。但若是较大的切口疝、白线疝和造口旁疝等,则患者卧床时间可能长一点,术后需卧床3-5天。
    2023-08-02
  • 腹外疝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视频)

    腹外疝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腹股沟疝有以下几种发病原因: 1、遗传:有腹股沟疝家族史者,子代腹股沟疝发病率较高,大概是正常人群的8-10倍,尤其是女性患者; 2、性别: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通常是10-15倍。因为男性由于解剖原因,青少年时期由于睾丸下降过程,导致腹股沟区缺损,由此容易诱发腹股沟疝; 3、年龄:婴幼儿时期易发生先天腹股沟疝,发生比较早,2-3岁即可发生,到70-80岁容易出现腹股沟直疝; 4、肥胖:偏瘦患者不容易发生腹股沟疝; 5、下腹部手术史:此类患者容易出现腹股沟疝,尤其是行开放前列腺手术患者,破坏整个下腹壁完整结构,可能导致日后发生腹股沟疝。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