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 3mm胆囊息肉如何处理(视频)

    3mm胆囊息肉如何处理
    若发现胆囊息肉3mm,应随诊观察,建议在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后,在0.5年内再复查超声,观察胆囊息肉生长快慢。若胆囊息肉长得不快,即胆囊息肉直径增加不到1mm,以后每年复查1次即可。胆囊息肉是非常多见的疾病,胆囊息肉3mm,即胆囊息肉直径达到3mm大小,提示胆囊息肉较小。一般在健康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最小一般便是2-3mm大小。发现胆囊息肉也不必惊慌,因为多数情况99%以上的胆囊息肉,均为良性病变,对人体影响较小,几乎对生活、工作无影响。只需密切随诊观察,若生长较快、较大,才需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视频)

    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在所有的消化系统肿瘤中,胆囊癌的发病率大概可排到第六位,其诱发因素如下: 1、胆囊结石:胆囊癌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胆囊癌的出现往往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50%-90%的胆囊癌的患者均伴有胆囊结石,即胆囊结石可能为最大的胆囊癌诱发因素。胆囊结石本身的质量与胆囊癌的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关系。胆囊结石大于2-3cm之后,此类患者出现胆囊癌的几率比一般患者增加7-10倍; 2、胆囊息肉:有较宽基底的孤立型胆囊息肉,亦为导致胆囊癌的常见原因,此类扁平的孤立型胆囊息肉,如果大于1cm,则出现癌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3、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的慢性炎症有可能会导致胆囊癌的出现。 总而言之,其实就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瓷样的胆囊、胆囊腺肌症,均有可能成为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一些南美国家,如智利,其胆囊癌的发病率仍比较高。
    2023-08-02
  • B超能查出胆囊癌吗(视频)

    B超能查出胆囊癌吗
    B超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一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对于肝脏、胆道系统的一些占位性的疾病,B超可以早期的发现。比较灵敏的超声可以发现1cm甚至是几毫米的病灶,对于胆囊占位性的疾病,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的恶性肿瘤,在超声上并不具备特别明显的信号的差别。因此胆囊做B超通常是作为筛查的手段,而不作为确诊的手段。一旦发现胆囊占位,通常建议做进一步的CT或者核磁,特别是对一些胆囊内占位直径超过1cm的患者,要警惕胆囊癌的发生。 有的胆囊癌是在长期的慢性胆囊炎基础上形成的,有的是在胆囊息肉基础上发生的局部的恶变。无论是哪一种来源,胆囊癌通常预后不好,因此一旦通过B超发现胆囊占位性疾病,建议进一步的做其它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3-08-02
  • 老年人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视频)

    老年人胆囊癌的发病原因
    老年人胆囊癌发病原因主要有下面三方面: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有10%的人可以发生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其中总直径超过3cm的病人容易引起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这种炎症长期刺激胆囊壁引起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又容易诱发肿瘤,比如说肝炎长期慢性化导致肝癌,子宫糜烂导致宫颈癌。因此,胆囊结石长期的慢性的刺激是引发胆囊癌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 2、胆囊息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息肉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直径大于1cm的息肉,容易发生胆囊癌; 3、相对少见一点是瓷化胆囊,就是胆囊壁里面含钙比较高,就像瓷化一样的这种病人当中,20%的人可以发生胆囊癌。 胆囊癌发生以后要尽可能到医院早期治疗,早期胆囊癌做手术的预后相当好,可以做手术的彻底根治。根治以后可以长期存活,对人的生存影响很小。因此要养成长期体检的习惯,做到有疾病就早期治疗。
    2023-08-02
  • 胆囊切除后10年了怎么防止肠癌(视频)

    胆囊切除后10年了怎么防止肠癌
    多数患者因为胆结石或者胆囊息肉,而做了胆囊摘除的手术。现在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即做了胆囊摘除术10-20年后,容易出现肠道的肿瘤。因为胆囊是胆汁储存的器官,肝脏产生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当中,在饮食的时候,胆囊再把胆汁排泄出来,帮助人们消化食物,而胆囊做了切除,胆汁就直接排到肠道。 从目前的临床观察数据得知,胆囊切除以后出现肠癌的几率,和没有做过胆囊切除的人,并没有明显差别,基本是一致的,或者是有非常低的升高,相对影响不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实际上,即便没有做胆囊的切除,普通人到了中年即30-40岁,也建议要定期做肠镜的检查,因为肠镜对于大肠癌,或是结肠和直肠的疾病,都是一种很好的筛查和预防手段。
    2023-08-02
  • 不吃早饭会得胆囊癌吗(视频)

    不吃早饭会得胆囊癌吗
    因为现在生活节奏较快,对于很多上班族人群都不吃早餐。从医学角度,不提倡该做法,因为胆汁一般储存在胆囊,通常在吃饭时胆囊会分泌胆汁进入肠道,帮助消化。如果早上不吃饭,胆汁不排泄,若长时间胆汁存留在胆囊里,可能会造成结晶,进而出现胆结石,甚至诱发炎症。 有明确数据和资料显示,胆囊息肉、胆囊炎以及胆囊结石,均属于诱癌高发因素。因此建议大家应每天正常进食,按时吃饭,从而帮助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沉积。
    2023-08-02
  •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哪些疾病(视频)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哪些疾病
    胆囊切除术适用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胆囊结石,各种大小的胆囊结石都适合手术,特别是十年以上的结石; 2、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一般大于1cm以上者适于切除; 3、胆囊萎缩或者胆囊已经钙化; 4、磁化改变的胆囊需要手术切除; 5、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也适宜做胆囊切除; 6、如果有胆囊炎症或者胆囊壁增厚,也适宜做手术切除。
    2023-08-02
  • 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视频)

    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
    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多指B超声像特征,典型胆囊结石B超显示为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结石呈单个或泥沙状,可随体位变化在胆囊内移动。胆囊息肉样病变在B超检查时光团不移动,附着于胆囊壁上,容易与胆囊结石鉴别。 CT和磁共振也可用于检查胆囊结石,但是二者检出率低于B超。因此,临床常规使用B超检查胆囊结石,检出率超过95%。
    2023-08-02
  • 胆囊结石息肉怎么治疗(视频)

    胆囊结石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结石合并息肉,应该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主要原因是胆囊息肉本身容易发生癌变,一旦癌变后再进行治疗,疗效较差。尽管现在的手术和药物进展比较快,但是在胆囊癌治疗方面,其疗效仍然非常不令人满意。所以医疗界、医生都希望胆囊息肉在癌变前,就能予以手术进行切除。患者一旦合并结石后,医生希望更早地予以处理。这是因为胆囊可以不停地收缩、舒张,其目的是为了将胆汁通过运动形式,挤到肠腔内消化食物。如果既有结石又有胆囊息肉时,舒张运动可能会让结石反复刺激胆囊息肉,此种情况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会更高,而且胆囊结石本身也可能掉入胆总管内,堵塞胆总管,从而诱发严重问题。所以综合考量如果出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情况,建议尽早将胆囊切除。既可以规避胆囊可能诱发的风险,也可以规避息肉可能癌变诱发的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对身体而言通常是利大于弊。
    2023-08-02
  • 胆囊摘除有什么影响(视频)

    胆囊摘除有什么影响
    胆囊切除手术通常是由于胆囊某些疾病包括良性病或恶性疾病来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手术之后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取决于手术之前胆囊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胆囊功能是否完好。具体情况如下: 1、如果在胆囊切除手术之前,胆囊功能已经基本丧失或胆囊疾病较严重,如胆结石、胆囊炎非常严重,此时胆囊切除手术利大于弊,对患者身体影响非常小,患者在手术之后可以很快康复; 2、如果在手术之前胆囊功能完好,特别是由于胆囊息肉来接受胆囊切除的手术人群,手术后患者会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由于胆囊功能丧失而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胆囊切除手术已经历上百年历史,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治疗胆囊疾病方法,但对身体影响,还是要根据手术之前胆囊功能来进行综合判断。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