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 胆囊息肉是不是肿瘤(视频)

    胆囊息肉是不是肿瘤
    胆囊息肉与肿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大多数胆囊息肉并非肿瘤。腹部B超等检查单经常描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病变即癌变或者肿瘤,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胆囊息肉样病变即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上并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又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大部分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或称为非肿瘤性息肉,为一种胆固醇的结晶,无正常的细胞结构,更不存在癌变的风险,通常定期检查即可。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可见胆囊壁黏膜的腺体或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内部可以存在血流信号,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通常建议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6x4mm恶变的概率高吗(视频)

    胆囊息肉6x4mm恶变的概率高吗
    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又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胆囊息肉6×4mm,癌变几率非常小,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胆固醇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性息肉,通常多发,直径不超过1cm,基底较窄,内部也并无血流信号,患者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此种胆囊息肉不存在癌变的风险,仅需定期检查,注意饮食即可;2、胆囊腺瘤性息肉:而胆囊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而癌变的几率也可伴随着息肉的逐渐增大,而出现增高。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认为,直径超过1cm、基底较宽,或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的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但至今并没有明确的数字或数据,可以提示胆囊息肉总体癌变率,特别是进行普通超声时,若无法确定胆囊息肉性质,建议对于较大的息肉采取进一步检查方法,或进行积极手术治疗。
    2023-08-02
  • 做了胆囊息肉手术需要休息几天(视频)

    做了胆囊息肉手术需要休息几天
    将胆囊息肉进行手术切除以后,一般患者需要休息3-5天。但是具体休息的时长,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目前95%以上的胆囊息肉手术都是将二氧化碳注入腹腔,建立人工气腹,在腹腔镜的操作下将胆囊管扎断,然后将胆囊动脉扎断,从肝脏上的胆囊床摘除相关组织。所以手术时间的非常短,一般是10-20分钟,并且出血也很少,一般不超过5mL。患者在手术后当天可以下床活动,能过独立走到卫生间。术后第二天,患者可以进食稀饭、面条等半流质的食物。而在术后第三天,患者的饮食可以过渡到与术前类似的正常饮食。如果患者的心肺功能正常、年纪不大,恢复没有不利影响时,在术后3-5天可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2023-08-02
  • 胆囊息肉3x2mm怎么治疗(视频)

    胆囊息肉3x2mm怎么治疗
    一般3×2mm的胆囊息肉不需要特殊治疗,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胆囊息肉在临床较为常见,约5%的正常人群会发生胆囊息肉,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结晶,附着于胆囊壁形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易形成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可见于肥胖、糖尿病、饮食不规律、少运动、久坐的人群,部分年轻人常不吃早饭,易出现胆囊疾病,所以发现胆囊息肉后需注意饮食和生活健康。患者饮食应强调均衡,避免偏食、挑食,或食用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应尽量避免烟酒,适当锻炼、控制体重,有助于脂肪肝的改善。较小的胆囊息肉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部分人群定期检查时,息肉可能变小甚至消失。但即使息肉增大,通常较小的胆囊息肉,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及癌变风险,一般不需要行外科手术。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会腹泻吗(视频)

    胆囊息肉会腹泻吗
    胆囊息肉不会引起腹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病变,多数表现为胆固醇性息肉。由于患者血脂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导致胆囊壁发生病理或生理性变化。如果胆囊息肉<1cm,通常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能没有异常感觉,可以采取动态观察方式,经过0.5-1年B超观察以便把握大小变化。如果息肉>1cm则可能诱发胆囊炎,患者表现为右上腹胀痛、隐痛甚至发烧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胆囊。如果患者存在胆囊息肉同时又出现腹泻,通常需要考虑是否为其他因素导致,如饮食不洁引起胃肠炎、胃肠道内出现肿瘤、息肉或溃疡等导致腹泻。建议患者进行肠镜检查,观察结肠内是否出现上述情况,也可进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观察胃肠道功能状况。此类腹泻通常与胆囊息肉无关,患者需要通过检查明确腹泻原因,从根本上治疗以便消除症状。
    2023-08-02
  • 胆囊有多发性息肉严重吗(视频)

    胆囊有多发性息肉严重吗
    胆囊内也会出现息肉,而且胆囊为息肉较高发的部位。大多数情况下,多发胆囊息肉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不会癌变。但当胆囊息肉较大时,如大于8mm,甚至大于1cm,或合并出现症状,如胆囊息肉导致胆囊颈堵塞,引起胆囊炎或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应及时处理。 胆囊多发息肉手术指征为女性患者大于50岁,伴结石或出现症状,息肉大于1cm,迅速增大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仅需定期复查即可。每6个月或每3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确定息肉大小变化情况即可。
    2023-08-02
  • 胆囊腺瘤和息肉区别(视频)

    胆囊腺瘤和息肉区别
    胆囊腺瘤和息肉的区别主要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不同,具体如下: 1、胆囊息肉:是一种非肿瘤性的胆囊增生,通常是由于慢性炎症和理化刺激,造成胆囊局部有隆起状的表现。息肉恶变的概率相对较小,若患者胆囊内是多发的小息肉,直径<1cm,通常进行密切随访即可。若患者是单发息肉,直径>1cm,生长速度较快或伴有胆囊结石,尤其是伴有血液内的肿瘤标志物上升时,需立即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2、胆囊腺瘤:是一种胆囊的肿瘤性息肉,具有潜在的恶性几率,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外科治疗,建议到专业的肝胆胰外科进行评估,尽早手术根治,以免延误病情。胆囊腺瘤目前已经被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一旦发展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较差。因此需在胆囊腺瘤变为胆囊癌之前,通过微创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根治性处理。
    2023-08-02
  • 胆囊息肉0.2c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0.2cm严重吗
    胆囊息肉0.2cm时,一般不严重,属于较小的胆囊息肉,通常不需要任何处理。胆囊息肉,临床上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其癌变几率较低,且息肉越小,发生癌变的机会越小。所以对于直径0.2cm的胆囊息肉,不用过度担心。多数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一般建议定期检查即可,但注意少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应严格戒酒,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如果胆囊息肉缓慢增长,且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则可以进行观察。但如果息肉快速增长、单发性、较大、基底较宽或内部有血流信号,需警惕为有癌变风险的腺瘤性息肉,该类息肉建议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视频)

    胆囊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患者在接受胆囊息肉手术以后,通常第二天鼓励患者下床开始活动。3-4天以后,多数患者肠道都恢复通气、排便,并且患者地饮食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1周左右绝大多数患者基本的生活自理,没有任何问题。1个月以后,患者的腹壁伤口愈合相对比较牢固,可以完全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当然上述患者恢复的时间,只是针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还有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恢复时间会略有延长,具体的时间,与手术的方式是否顺利,以及是否出现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自身的基本身体条件密切相关。患者如果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伤口的愈合时间较慢,并且患者整个腹腔通气也会更慢。一般1周左右一般的活动才会比较顺利,而如果出现并发症以后,可能患者的恢复的时间会更长。另外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恢复的时间都会延长。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会不会变大(视频)

    胆囊息肉会不会变大
    胆囊息肉一般会逐渐增大,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根据病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少见的恶性肿瘤性息肉,具体类型及表现如下:1、胆固醇性息肉:一般发展较缓慢,虽然也会增长,但多数不超过1cm;2、腺瘤性息肉:一般会逐渐缓慢增长,肿瘤超过1cm以后癌变的风险可能增加,所以当息肉直径超过1cm后,建议患者使用手术切除胆囊;3、恶性肿瘤性息肉:发展一般较迅速,短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长大,患者在超声或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下,能够发现此类息肉存在丰富的血运。同时息肉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向胆囊壁以及壁外浸润性的生长,恶性程度高的息肉,还可能出现早期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因此胆囊息肉在发现以后都会逐渐发展、变大,患者应对息肉应用超声等方式进行定期复查,有需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