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有哪些(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1、抗反流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如病人做贲门手术、有食管裂孔疝、肥胖、腹压增高、妊娠等情况,都可以导致反流;2、食管清除能力降低:比如导致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干燥综合征,可以导致食管清除能力降低;3、食管黏膜能力受损:如饮酒、抽烟、喜欢吃辛辣的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以导致食管黏膜受损;4、其它原因:精神压力、焦虑,也可以出现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烧灼、胸骨后痛、胃胀、嗳气、反酸、咳嗽,治疗方法目前以PPI(质子泵抑制剂)疗效较好。
    2023-08-01
  •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视频)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通常是促动力药物,比如枳实导滞丸、胃苏颗粒、气滞胃痛冲剂、胃逆康等,也包括枫蓼肠胃康等清热化湿药。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使用康复新液来修复黏膜,部分病人会出现反酸、烧心,常用中药的乌贝散、左金丸,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胃食管反流的病理机制一方面是胃动力差、食管动力差,导致酸无法往下清除而向上反流,另一方面是胃排空差、胃压力过大。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同时需要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要先判断证型,看是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还是湿热阻滞、寒热错杂、肝胃郁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明确具体证型后再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病能活多久(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能活多久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功能性疾病,无性命之忧,可以长期存活,不必恐慌。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分为三类疾病,具体如下:1、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如果出现症状,而无食道糜烂损伤,称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对症治疗即可;2、反流性食管炎:食道下端有糜烂、条形红斑,称为反流性食管炎。酸性反流一般需调节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需经2个月疗程。如果为碱性反流,不服用抑酸药,而使用吸附胆汁、利胆的药物;3、巴瑞特食管:反复糜烂,修复后可能变成肠上皮,即柱状上皮,称为巴瑞特食管(Barrett食管),由于已形成固定的状态,属于癌前状态。可在内镜下进行烧除,即将可疑病变的食管进行灼烧,黏膜再次修复,可能恢复正常。上述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同类型及治疗手段,都不会危及生命。但极少数可能会发展成癌变,所以需定期随访,不要紧张,需调畅情志。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该如何调理(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该如何调理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常见调理方式如下:1、生活方面:应尽量避免熬夜,以及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尤其是减轻体重对于肥胖病人较为重要,可减轻肥胖病人腹压相对较高的情况。对于长期系皮带的病人,建议裤带不要系得过紧,否则会导致腹压持续增高,甚至胃食管反流病加重;2、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进食过于油腻或高糖分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巧克力、奶油蛋糕等,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使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加重。注意晚上尽量避免食用夜宵,避免进食过稀食物,比如部分病人认为稀饭养胃,经常早晚均食用稀饭,此情况不可取,同样会加重反流症状;3、药物方面: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降压药的病人,服用的降压药为钙离子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平地平或硝苯地平类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类药物进行替代,此类药物可以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导致贲门、食管下端括约肌较松弛,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概率,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使症状得到更好控制。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视频)

    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原因可能如下:1、食管黏膜防御机能下降:引起食管防御机能下降的因素有长期抽烟、喝酒,进食刺激性食物等会引起食管炎症。部分病人喜欢进食烫食,导致食管黏膜损伤,从而使防御机能下降,引起胃食管反流;2、食管廓清功能障碍:通常见于慢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以及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这类患者食管蠕动较慢,廓清功能较差,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3、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部分病人长期服用降压药,如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或服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等药物均会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酸反流;4、胃结构异常:部分病人会存在结构异常,如贲门松弛、食管裂孔疝等,此类病人胃酸容易倒流,引起食管刺激症状。生活中若口服刺激胃部的相关药物,建议更换药物来降低反流风险。对于长期抽烟、喝酒的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平时注意禁浓茶、咖啡,不要食用过于油腻,以及过甜食物。若患者出现食管损伤或者症状比较明显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治疗。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哪些(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即反流性食管炎,其病因包括食道黏膜屏障障碍、食道下端括约肌的松弛,以及胃蛋白酶及胆汁分泌过于旺盛。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有胸骨后疼痛、咳嗽、胃胀、反酸、嗳气、咽部有异物感等,出现上述的症状需考虑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除常规用PPI治疗外,还需明确其病因,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如饮用浓茶、咖啡,暴饮暴食,高糖高脂饮食以及肥胖等,都可以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因此若患有反流性食管炎,需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变生活方式是治愈反流性食管炎的较好手段。对于PPI的应用,比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治疗疗程为4-8周。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临床中胃食管反流的常用检查方法,具体如下:1、胃镜:将胃镜经咽部进入食管,再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下可明确看到酸反流所导致的食管下段炎症,即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为四级,分别为单纯的短条状充血、充血伴有融合、引起全周黏膜充血和糜烂,甚至伴有食管溃疡的重度充血;2、食管24小时pH监测:部分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内镜下无法看到明确的食管黏膜损伤,但患者可能存在典型的反流相关症状,如反酸、烧心等。这时可做食管24小时pH监测,即将细管从鼻孔插入到食管下端,再保留24小时,在这24小时监测食管下段的pH值,判断是否有酸反流;3、其他检查:包括食管阻抗检查,此外可检查有无气体及其他反流。传统的上消化道造影钡餐,可通过间接影像观察有无反流发生。
    2023-08-01
  • 什么是食管反流性胃炎(视频)

    什么是食管反流性胃炎
    食管反流性胃炎是一个不太标准的说法,标准说法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食管下段抗反流屏障功能减退而造成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所造成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如下: 1、食管下段括约肌结构与功能障碍,包括食管裂孔疝以及腹内压增高,如肥胖、腹水、妊娠、负重,以及胃扩张、胃潴留等所造成; 2、食管清除功能降低,主要是因为食管分泌功能减弱,如干燥综合征等原因;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长期吸烟和饮酒会损伤胃黏膜防御屏障,从而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在治疗上要去除上述病因,同时可给予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等治疗。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内科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如下:1、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针对胃食管反流病,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需放到治疗首位。因为胃食管反流病是功能相关性疾病,过多的胃内容物或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反流相关症状。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上需引起注意,比如有些患者吃甜食后反流症状明显,需尽量避免食用甜食,此外腹压不可过大,腰带不可系得太紧,吃完饭后不可立即弯腰或躺下,上述增加腹内压力的情况,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2、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以抑酸为基础,因为胃食管反流更多的是胃酸反流而引起的典型症状,即烧心、反流。抑酸药物可以选择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现在也有新型抑酸药物,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类,比如伏诺拉升。还可以加用促进消化道蠕动的药物,甚至胃黏膜保护剂。经过上述药物治疗,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和控制;3、内镜及手术治疗:对于符合内镜以及手术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内镜以及手术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射频治疗或胃底折叠术等。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自愈吗(视频)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自愈吗
    胃食管反流病能否自行缓解取决于具体类型,如下所示:1、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内镜下不可见食管下端黏膜损伤,有反酸、烧心或其他反流相关症状,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反流相关症状可能自行缓解和消失;2、反流性食管炎:此时不仅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内镜可见食管下端条状充血、糜烂甚至溃疡,此时可单纯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善进行治疗。如黏膜难以完全愈合,需借助抑制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帮助促进和改善黏膜愈合;3、Barrett食管:即食管下端鳞状上皮柱状化生,属于病理学相关改变,此时无法自愈,需对病变进行监测。部分Barrett食管可能往食管腺癌方向发展,此时需根据病变情况,进行定期胃镜随访和监测。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