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如何(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如何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特殊肿瘤,总体预后、发展、恶性程度都好于胃肠道癌症。胃肠道间质瘤需据其分期早晚,即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综合分析,即使非常小的胃肠道间质瘤也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广泛转移的情况。随着肿瘤的增大以及高危因素的增多,复发转移的风险也会增大,所以早中期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定期复查。 部分高危因素一定要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靶向药物治疗。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定要长期坚持随访,即使5年以后也要每年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复发转移的间质瘤甚至需长期或终身服药。药物量及调整也需要和医生沟通、随访。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能够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制定术前的治疗策略、判断预后,同时能够预测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帮助制定辅助治疗的方案,以及对于晚期复发,或者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到底用什么样的药物更好,给予药物指导等。具体而言,对于肿瘤来讲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最透彻的疾病。胃肠间质瘤最主要是由于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导致,所以基因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本身就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简单的说,C-KIT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应用伊马替尼疗效最好,所以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治疗能够获得最大受益。C-KIT9外显子突变对于伊马替尼的反应相对要差,可以通过对伊马替尼药物加量提高疗效。对于PDGFRα D842V突变的患者,由于天生对伊马替尼耐药,所以不给予伊马替尼的治疗。对于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患者也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到底是哪个继发基因发生突变,帮助下一步的治疗策略。一般情况下,作为基因检测经常要检测C-KIT外显子9、11、13、17,以及PDGFRα,如果这些都是常规的检测,如果结果都是阴性,叫做野生型患者,可能还要再进一步去查琥珀酸脱氢酶的检测,以及NF1、BRAF、KARS等基因检测。对于继发耐药突变的患者,还要增加C-KIT14、18等继发基因突变靶点的检测。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还能治疗吗(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还能治疗吗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可以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如果患者的肝转移病灶能够进行手术切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后再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术后辅助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比如一线治疗口服伊马替尼,并且及时监测病情状况,进行良好的随访。接受标准剂量的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建议换用二线标准方法舒尼替尼进行治疗,或者采用伊马替尼增量的治疗方法。肝转移的患者一开始就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也应该先进行一线的伊马替尼治疗。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病灶缩小,甚至消失,最终可能会再争取到手术的机会。一般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相对来说比较常见,一旦出现肝转移,说明肿瘤细胞已经脱落进入到血液,这时不仅依靠手术切除解决问题,无论是在术前还是在术后,可能都需要用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保障。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无论通过手术或无法手术,其实都有相对比较好的,或者比较能接受的预后。所以针对这样的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到专科医院专科医生处进行面诊,明确一个非常好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所处的病情阶段不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会因此有所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手术切除:对于原发局限的胃肠道间质瘤,即肿瘤没有出现扩散,而且是可以切除的情况下,首选治疗应该是手术切除;2、新辅助治疗: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比较大,直接手术切除困难,这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在术前给予6-12个月的新辅助治疗,即在术前口服靶向药物缩小肿瘤,通过肿瘤的缩小情况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也可以在术前考虑进行新辅助的治疗;3、靶向治疗:对于不能切除转移的,或者复发的胃肠道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靶向治疗,即口服的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根据国内外指南的推荐,胃肠道间质瘤有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药物的选择,一线药物是伊马替尼,二线药物舒尼替尼,三线药物是瑞戈非尼,四线药物是瑞派替尼。晚期患者虽然口服靶向药的效果相对比较好,但具体药物的选择,以及首选药物治疗耐药以后的处理,都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综合进行判断。所以建议查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应该及时去权威的三甲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作为标准。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需要手术吗(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需要手术吗
    GIST即胃肠道间质瘤,不是所有的胃肠道间质瘤一经发现就马上要手术切除,是否需要手术不能一概而论,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比如肿瘤的位置、病理特点,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的病情不同,主要分析如下:1、原发局限的胃肠道间质瘤:此时肿瘤没有扩散,原则上可以直接切除;2、特殊部位的胃肠间质瘤:如果肿瘤生长在特殊部位,潜在可切除,但直接手术有困难或者风险高,建议患者先行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缩小达到可切除标准后再手术切除。而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一旦确认可以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和自身条件来选择手术方式,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多数都是开腹手术。很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向胃肠道外生长,并且容易累及周围脏器,而且胃肠间质瘤比较容易破裂。因此,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会引起肿瘤播散,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是怎么回事(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是怎么回事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肿瘤,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出现轻微消化不良,恶心、腹痛、反胃等。通常可能无意进行CT检查、胃镜检查时,发现胃外周、胃壁间、胃腔内息肉样肿块。但间质瘤后期、晚期可以发生缺血、溃疡、坏死、破裂。如果破到胃腔,可表现胃出血、黑便、血便、恶心、呕吐、呕血、休克。如果肿瘤长胃外表,发生破溃,可以发生出血,表现腹痛、腹胀、休克、贫血等症状。 胃镜检查可在胃腔、胃黏膜下发现肿块、隆起,黏膜可有破溃、溃疡。如果胃外腔,胃镜表现外压性肿块,CT可表现胃壁肿块,肿块可大、可小,可表现分叶状或球形,甚至边上脏器挤压、侵犯粘连。如果肿瘤破溃,可出现腹腔积液、梗阻、种植转移灶结节。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复发症状(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复发症状
    胃肠间质瘤也是一种恶性肿瘤,有复发转移风险,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高危病人更容易复发,如间质瘤>5cm,>10cm,间质分叶状,血供较丰富,或间质瘤周围器官粘连。此外,间质瘤就诊时多发,间质瘤术中发生破溃破碎,均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间质瘤最容易复发部位即腹腔种植转移,第二个部位即肝脏转移,也可发生肺转移,骨骼转移,但较少见,常见表现如下: 1、肝转移:肝脏占位,可出现肝区闷胀、疼痛、肝功能异常,肝脏B超检查、CT检查,可能发现占位、肿块; 2、腹腔转移:为间质瘤最容易发生转移部位,可在腹膜、肠系膜、网膜、消化道表面、盆底种植转移,表现腹块压迫胃肠道产生梗阻,还可产生胃肠道出血、消化道转移,如腹膜转移可以出现腹水、腹胀、腹痛、尿少、全身消耗等。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是交界性肿瘤吗(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是交界性肿瘤吗
    胃肠道间质瘤是交界性肿瘤,起初体积较小,通常为良性,逐渐长大。组织类型发生变化,核分裂数增多,逐渐演变成恶性。上述过程相对较漫长,间质瘤2cm以下均为良性,无需外科干预。但部分特殊部位间质瘤,如贲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对于1cm间质瘤,需积极手术处理。 手术切除为治疗间质瘤根本治疗方法,术中需动作轻柔,防止破损。一旦术中破损,肿瘤分级明显提升,即为恶性,易发生腹腔种植转移。间质瘤一旦变成恶性,晚期预后较差,即使术后也易发生复发,且易发生种植转移。
    2023-08-02
  • 恶性间质瘤和癌区别(视频)

    恶性间质瘤和癌区别
    恶性间质瘤与癌的区别: 1、恶性间质瘤的组织起源于间质细胞,多见于胃肠道肿瘤,转移方式往往是血液转移。癌来源于上皮细胞,如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均来源于上皮细胞,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结转移; 2、在手术处理上面,恶性间质瘤和癌也需要区别对待。一般胃肠道间质瘤只需切除病灶,而癌不仅需要外科手术处理,切除病灶,还需要清扫病灶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10公分有多严重(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10公分有多严重
    胃肠道间质瘤10cm为复发危险度分级的界限。除了肿块为10cm以外,还要了解肿瘤原发部位是胃,还是胃以外的部位,判断严重性。 除肿瘤原发部位因素外,还要考虑肿瘤核分裂象的计数问题。如果肿瘤是10cm,核裂象不高,小于5个,又是在胃内原发,可视为中等复发危险度分级。建议手术后进行至少1年的靶向治疗。若肿瘤10cm,核分裂象较高或除原发部位并非为胃,复发风险度分级为高度。高度复发风险度分级患者,手术以后要进行3年以上靶向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