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怎么治疗效果好(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怎么治疗效果好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首选手术,通过根治术以后,根据分级再考虑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手术以后局部复发或出现远处单个转移病灶的患者,手术还是主要治疗手段。具体如下: 1、对于低危间质瘤进行根治术以后,不需要做术后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即巩固靶向药物治疗; 2、对于中危胃间质瘤不需要做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肠间质瘤根治术后建议做口服靶向药物治疗,主要靶向药物是伊马替尼; 3、对于高危间质瘤,根治术以后建议口服靶向药物治疗; 4、对于晚期没有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以药物为主,即伊马替尼,争取降期再看看能否争取手术,如果一线治疗失败以后,二线可用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即舒尼替尼。二线治疗失败以后,三线可用瑞戈非尼。所以胃肠间质瘤药物里面以靶向药物治疗为主。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如何判断(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如何判断
    间质瘤是胃壁、肠壁结缔组织发出来的肿瘤,胃、肠是间质瘤的好发部位,危险程度根据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可以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低危肿瘤大小<5cm,核分裂象<5个; 2、肿瘤5-10cm,但核分裂象<5个,是中危间质瘤;肿瘤大小<5cm,核分裂象5-10个,这也是中危间质瘤; 3、肿瘤>10cm,核分裂象>10个;肿瘤5-10cm,同时核分裂象5-10个,也属于高危间质瘤。 间质瘤主要采取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内科主要是以靶向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根治术后低危间质瘤患者不需要做术后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化疗。胃中危间质瘤不需要巩固靶向药物治疗,其它部位中危间质瘤建议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对于高危间质瘤建议术后给予靶向药物治疗。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有多种情况,具体如下: 1、肿块形态与大小:良性间质瘤肿块较小,形态较为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恶性间质瘤肿块较大,形态不规则,一般存在分叶征即提示恶性间质瘤; 2、肿块边缘:无论良性间质瘤还是恶性间质瘤,边缘均较清晰,即便为恶性间质瘤,对周围浸润也较为少见。但若肿瘤对周围组织产生浸润,则提示恶性程度较高; 3、肿块密度:良性间质瘤密度较为均匀,恶性间质瘤伴有出血、坏死和囊变,因此显示密度不均; 4、其他:临床上进行增强CT强化检查时良性间质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未衰减。恶性间质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存在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均,因为肿块内部有出血、坏死,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周围肿瘤部分明显强化。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包括良性间质瘤、恶性间质瘤及临界性间质瘤。
    2023-08-02
  •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因(视频)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因
    胃肠道间质瘤多发源于中胚层,为来源于间质细胞的间叶细胞瘤,临床通常无严格良恶性之分,因为良性肿瘤也有潜在低度恶性。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病因尚未明确,但进食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熏制食品、发霉食品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胃肠道间质瘤恶变。 因此,胃肠间质瘤患者需注意饮食习惯,多食用水果、蔬菜,少进食油腻、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中含有苯并芘成分,易导致间质瘤及其他癌症发生。
    2023-08-02
  • 胃平滑肌瘤切除就能痊愈吗(视频)

    胃平滑肌瘤切除就能痊愈吗
    胃内更常见的肿瘤为胃肠道间质瘤,而胃平滑肌瘤比较少见。胃肠道间质瘤由间质细胞发展而来,而过去被称为平滑肌瘤,现在大部分称为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一般分为三类,包括良性、交界性、恶性。对于胃间质瘤需要通过术后的病理切片和大小判断良恶性,如果明确为良性,手术切除即可认为痊愈;如果明确为恶性,此时存在复发或者转移风险,术后需要进行治疗。而如果使用靶向治疗药物进行控制,效果十分理想。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中度是癌症吗(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中度是癌症吗
    胃肠道间质瘤中度不是癌症。胃肠道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不是癌症,癌症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一般分低度、中度和高度,即高危、中危、低危,主要根据手术后的病理报告判断。如果病理报告是低度,一般手术切除,每年复查做CT复查,彩超复查即可;如果中度恶性,也要经过经常复查;如果有高度危险性,一般直径>5cm,每高倍视野也是有50个核分裂象。这时不仅是手术切除,还要做靶向治疗。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的突变基因类型(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胃肠道间质瘤其实是发病机制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疾病,正是由于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类型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才会出现针对基因靶点的药物,即伊马替尼,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目前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是C-KIT和PDGFRα,这两个基因突变位点还能进一步进行细分。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更常见的是C-KIT9外显子、C-KIT11外显子突变。总体来说,伊马替尼治疗C-KIT11外显子突变疗效更好一些,对于C-KIT9外显子疗效相对要差一点,在临床上经常需要给伊马替尼进行加量进行治疗。通常伊马替尼治疗可能2年的时间,可能会出现耐药性的突变。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C-KIT13、C-KIT14、C-KIT17、C-KIT18耐药性突变,根据突变的情况会给患者选择二线、三线,甚至是四线的治疗,针对这些突变的位点,也能给患者带来相对比较满意的预后。还有一个突变位点是PDGFRα的D842V突变,这个突变位点是天生的耐药性突变,也就是如果在治疗之前就已经查基因检测,而且明确D842V突变,伊马替尼以及后线的二线、三线治疗,可能都不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针对这样的突变类型,目前根据CSCO指南直接推荐采用阿伐替尼进行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肯定不是最后一个靶向治疗的疾病,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进展,胃肠道间质瘤还会发现更多、相对比例更低的基因突变类型,还会为这一批相对可能占人数比较少的患者,找到更好的药物治疗。如果有患者罹患胃肠道间质瘤,建议去三甲级的权威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因为不同类型的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治疗的方案、用药的种类和用药的剂量都会有些许不同,只有找到专科医生才能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分级(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分级
    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风险分级,主要参考2017年版的《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主要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核分裂象,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4组人群。在大小方面,2cm以下是极低危等级,2-5cm以及5-10cm、10cm以上可能都是不同的危险分级。对于核分裂象,每50个高倍镜下5个以上或5个以下等都有区分的标准。对于部位来说,非胃来源的总体危险度要高于胃来源,这个表相对比较复杂,普通患者只需要记住2类情况:1、低危:比如<2cm,每50个高倍镜小于5个核分裂象属于极低危复发。做完手术以后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不需要具体用药。如果在2-5cm以内,比如胃来源可能到低危程度,复发风险相对也比较低,可以考虑观察;2、高危:无论在什么部位的肿瘤,无论肿瘤是何种情况,如果>10cm,或者核分裂象每50个高倍镜超过10个,或者肿瘤出现破裂的情况,只要是这3种情况其中的任何1种直接归为高危等级。针对高危复发的患者,要给予至少3年的术后辅助治疗,也有认为是5年,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有时可能用药的时间会进一步延长。总的来说,胃肠道间质瘤术后风险分级的情况,需要专科医生特别是三甲及权威医院的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有需要应该去相应的医院门诊就诊。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手术后多长时间复发(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手术后多长时间复发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时间取决于间质瘤分级以及手术治疗规范性,具体如下: 1、极低危、低危:手术局部切除后基本无需后续治疗,基本不复发; 2、高危:多发、肿瘤分叶状、破溃,术后复发时间较短,术后3-6个月即可能满腹肿瘤; 3、手术中操作:如手术中发生操作不当出现破溃、破碎,肿瘤细胞易脱落腹腔游离种植,术后易出现腹腔多发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2023-08-02
  • 间质瘤是什么意思(视频)

    间质瘤是什么意思
    间质瘤是源于间叶组织,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行为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以胃肠道为主,主要发生于胃。随着临床病理技术的发展,胃肠道的间质瘤逐渐被人们认识。 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的肿瘤,其分类与其他癌症不同,是根据肿瘤大小以及显微镜下分裂象数目多少来确定,一般分为四级,包括极低风险、低风险、中风险以及高风险。在极低风险和低风险情况下,临床上做胃镜或者做十二指肠镜偶尔发现小于2cm的间质瘤,一般无需处理。若大于2cm,则需要手术处理,因为此类肿瘤,切完后必须要做病理,根据具体的病理分级,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