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哪些危害(视频)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哪些危害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大部分患者没有严重后果,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可能隐藏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胃癌;也可能患有其它疾病,如甲减等; 2、长期消化不良,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引起其他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所有消化道疾病最起初的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医治,可以有效的将疾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怎么回事(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怎么回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若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进一步发展,则会转变为癌细胞,即胃癌的前期。 非萎缩性胃炎比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轻,或者是萎缩性胃炎的前期表现,此时可出现非正常的病理变化,如肠化生或异型增生,但并非一定会出现,因为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病理损害。若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出现肠化生或异型增生,则属于非典型增生,属于进一步损害的病理表现,即癌前病变。
    2023-08-01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视频)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经过胃镜或肠镜来做的,不用开刀。以早期胃癌为例,通过胃镜来做,做之前患者先进行全麻,胃镜经过口腔进入胃内,首先找到病灶的位置,用电刀进行标记,标记好之后在病灶下面注射有颜色的生理盐水,让黏膜的病变与肌肉完全分开,分开之后用电刀一点点的把病变的黏膜从肌肉层上逐渐剥离下来。当病变完全剥离下来之后,将病灶从胃经过口腔拿出体外。然后对切除的区域进行仔细处理,包括把裸露的血管夹闭、修复肌肉损伤等。病人回到病房以后,还会使用一些药物,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
    2023-08-01
  •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视频)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穿孔:如果溃疡侵犯黏膜肌层,可以造成穿孔,出现剧烈的腹痛,是消化性溃疡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2、出血:如果消化性溃疡侵及大血管,可以造成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或者呕血,如果患者出现黑便或者呕血,需考虑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必要时进行胃镜下止血处理; 3、瘢痕:如果溃疡发生在胃窦或者幽门、十二指肠球部,而且反复发生,容易产生瘢痕; 4、幽门梗阻:瘢痕组织的形成会改变十二指肠球部原有的结构,导致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不适或者餐后出现恶心、呕吐; 5、胃癌:消化性溃疡并发胃癌的概率较高,通常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易发生癌变,胃溃疡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如果胃溃疡并发胃癌,会出现一些症状,如规律的上腹痛变的不规律,而且患者体重减轻、贫血、发热等。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高度警惕胃溃疡合并胃癌。如果出现消化性溃疡,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或病情加重。
    2023-08-01
  • 胃癌大便会有什么异常(视频)

    胃癌大便会有什么异常
    如果胃发生癌变以后,根据病灶的情况,大便可能出现部分异常。比较小的胃癌病灶,其排便情况应该跟常人没有明显的差别,排便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大便的颜色等都没有明显异常。 但是如果胃癌的病灶比较大,会出现出血,这些血液随着粪便流出以后,会出现黑便或者是类似于柏油样的大便表现。如果胃癌向下侵犯,侵蚀了某些胃部的大血管造成活动性不可控的出血,病人会出现失血、贫血或者是拉鲜血的表现,这样的病人常常会出现休克,情况很严重。总体来说,出现大便异常的胃癌患者常常提示着病灶不是很早,应该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2023-08-01
  • 胃息肉是癌症的早期吗(视频)

    胃息肉是癌症的早期吗
    不能笼统地认为胃息肉是癌症早期,息肉有不同分期,也有不同类型。胃里多见的息肉是良性息肉,大多数是胃底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所以不会是癌症早期。但如果是腺瘤样改变,或者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息肉,不排除有癌变风险。可以在胃镜下对胃息肉的外观进行观察,一般外观比较光滑、边界清楚,带蒂的息肉大多数是良性,癌变风险较低。如果是广基表面,呈分叶状、较粗糙,则需要警惕。对于超过5mm的息肉,可以通过胃镜进行微创治疗,如通过氩气凝固、内镜下切除。如果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甚至有胃癌家族史,即使无任何胃部不舒服,也建议做胃镜检查,明确胃里有无异常改变,及时处理,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将来胃癌的发生。
    2023-08-01
  • 多发胃息肉会癌变吗(视频)

    多发胃息肉会癌变吗
    多发胃息肉有一定癌变的几率,尤其是多发性1公分以上的息肉,癌变几率较大。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胃镜检查发现多发息肉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建议进行胃部活检,或胃镜下息肉切除,同时做病理学检查,从而进一步判断此病变是否是达到癌变的程度。若患者经过了内镜下切除,已确诊为胃癌早期,还需要根据术后的病理学检查,可以判断其是否有高危因素,以及切除范围是否足够,从而决定后续治疗。对于没有癌变的患者,在胃镜下进行了切除之后,需要在1年之后,重新进行胃镜的检查,因为多发性息肉切除之后,复发几率较高,亦需要进行定期随访。
    2023-08-01
  • 多发胃息肉如何治疗(视频)

    多发胃息肉如何治疗
    通常多发胃息肉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较小息肉可在内镜下可以通过活检钳钳出,稍大息肉可使用圈套器冷切,再大息肉可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法,即EMR方法进行切除。对于部分宽基底息肉,如较大增生性息肉,可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方式,将整个息肉完整切除。多数多发胃息肉可在内镜下完成切除及治疗,切除后需明确息肉病理性质并定期复查胃镜。患者如果发现多发胃息肉时需要进行活检,以明确息肉病理性质,大部分胃息肉为胃底腺息肉,呈良性。另外,还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或泌酸腺形成息肉样改变,其中腺瘤性息肉可能发展为胃癌。
    2023-08-01
  • 有胃病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吗(视频)

    有胃病的人都有幽门螺杆菌吗
    并非所有患有胃病的患者均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50-70%的人群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门诊就诊的病人中,有胃部疾病的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高,但是还有部分病人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临床经验发现存在胆汁反流的病人,不易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通常所患的胃病为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还有部分胃窦息肉、溃疡性病变,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另外还有部分胃癌,也与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相关性。胃息肉的病人,即胃底腺息肉通常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幽门螺杆菌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影响生活工作的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则建议根除治疗。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对肠易激综合症、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肿瘤、肥胖等,具有一定的正面效果,所以是否根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2023-08-01
  • 什么是胃部分切除术(视频)

    什么是胃部分切除术
    胃部分切除术又称胃大部切除,是一种通过切除部分胃组织来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手段。胃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要根据疾病部位决定,通常远端胃疾病要切除2/3-3/4的胃容积,切除部分包括幽门和胃窦。手术通常有三种重建方式,即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Roux-en-Y。 胃部分切除术为胃肠外科常用的手术,是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炎、幽门狭窄、中早期胃癌等的手术方式之一,属于中等手术。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