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胃癌手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胃癌手术后注意事项
    临床建议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及时与医生沟通,以摆正心态,缓解其术后疼痛、焦虑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术后禁食3天,继而由进食无渣流质食物、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普通食物逐渐过渡,同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加速组织修复。 另外,出院后应注意定期复查,有助于判断病情恢复程度及是否有转移,如发现其他病变,可根据医嘱进行放疗治疗,巩固手术效果。
    2023-07-31
  • 早期胃癌能治愈吗(视频)

    早期胃癌能治愈吗
    若早期胃癌患者治疗后生存期超过5年,即可认为临床治愈,早期胃癌治愈率相对较较高。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但因国内胃镜检查普及程度不佳,多数胃癌患者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建议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乏力、消瘦症状,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便于发现早期胃癌,行针对性治疗。
    2023-07-31
  • 老年胃癌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视频)

    老年胃癌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是老年胃癌患者胃肠道营养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无法经口饮食,需经鼻胃管或鼻空肠营养管进行鼻饲的患者。临床进行老年胃癌肠内营养护理时,需注意导管是否出现滑脱、移位,以及营养液的配比及注入情况。如控制注入的速度及温度,首次注射速度应缓慢,且量应少于200ml,观察患者无不适后可继续加注。灌注的液体忌高糖、高盐,应保证营养均衡。可适量灌注合成的营养粉、营养液、蛋白质粉,以及鱼汤等。
    2023-07-31
  • 胃癌的早期防治(视频)

    胃癌的早期防治
    临床建议胃癌早期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多喝绿茶,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戒烟限酒。若患者合并有胃部疾病时,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及时检查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因胃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3-07-31
  • 胃癌做什么检查(视频)

    胃癌做什么检查
    胃癌患者需进行的检查如下: 1、病理检查:如发现病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胃癌; 2、癌症分期:需进行CT检查,包括胸部、腹部CT,判断是否出现肝、肺、腹膜的转移及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程度,还需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72-4和CA19-9等糖类抗原检查; 3、治疗前检查:如选择手术治疗,需进行肝功、肾功、尿液、心电图等检查;如选择化疗或放疗,需进行与化疗或放疗有关的相应检查。
    2023-07-31
  • 胃癌诊断准确吗(视频)

    胃癌诊断准确吗
    胃癌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但早期诊断的难度较大。健康人群通过筛查可诊断早期胃癌,筛查是胃癌早期诊断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法。筛查方法为进行胃镜检查,部分患者认为胃镜检查较为痛苦,但目前已具有相对成熟的无痛胃镜技术,可消除患者的顾虑。健康人群通过胃镜筛查,可检出早期胃癌,进而早期进行微创治疗,患者的痛苦相对较少,治疗效果较好。
    2023-07-31
  • 胃癌晚期一般能活多久(视频)

    胃癌晚期一般能活多久
    胃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理学类型、肿瘤恶性程度、治疗方法进行判断,一般为1-3年,少数患者的生存期可达3年以上,生存期达5年的患者更少。 若胃癌晚期患者确诊时肿瘤分期较晚,同时未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的生存期可能低于半年。若肿瘤恶性程度相对不高,且于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积极治疗,生存期可能达到3-5年。
    2023-07-31
  • 胃癌怎么转移(视频)

    胃癌怎么转移
    胃癌的转移途径如下: 1、淋巴结转移:主要沿胃周围的淋巴结进行转移,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2、血行转移:主要包括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等,胃癌患者出现血行转移的几率不高; 3、直接侵犯:侵犯部位主要包括周围的胰腺、肝脏、结肠等; 4、远处播散:多数胃癌患者,尤其患印戒细胞癌的年轻女性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腹膜的种植播散转移,影响胃癌的治疗效果。
    2023-07-31
  • 什么是胃癌根治性手术(视频)

    什么是胃癌根治性手术
    胃癌患者未出现远端转移,局部肿瘤可进行R0切除,即肉眼所见的肿瘤完全切除,此类手术称为根治性手术,具有相对性。根治性手术根据肿瘤分期分为R1、R2、R3,即清扫第一站淋巴结、第二站淋巴结,第三站淋巴结。早期胃癌患者如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可进行R1手术。进展期胃癌患者一般进行R+手术,即淋巴结清扫至第二站或第二站以上。淋巴结清扫至第三站、第四站的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因此目前应用范围较小。
    2023-07-31
  • 胃癌化疗后的反应(视频)

    胃癌化疗后的反应
    胃癌化疗后的反应主要分为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血液学毒性是指骨髓抑制或肝肾功能损伤,通常可以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指标发现异常。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非血液学毒性反应通常包括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神经毒性以及心脏毒性、脱发等。 不同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同,胃癌的化疗药物主要有铂类、紫杉类、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等。顺铂会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可能会相对明显,目前临床有很多预防性的止吐药物,通过预防性处理,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奥沙利铂和紫杉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紫杉类药物和伊立替康可引起脱发。另外,伊立替康还会引起迟发性腹泻和急性胆碱能综合征,需使用止泻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口服氟尿嘧啶可引起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不同的机理,需使用不同的药物和物理方法进行处理。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