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胃息肉症状有哪些(视频)

    胃息肉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的症状具体如下: 1、大多数胃息肉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在胃息肉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上腹胀、恶心、食欲下降、腹泻; 2、当息肉逐渐长大后,可能合并糜烂、溃疡,会出现黑便、大便潜血。长时间丢失血液成分,会造成贫血; 3、如果息肉继续增大,生长在胃窦部,可能脱垂到十二指肠造成梗阻,引起剧烈的腹痛、呕吐,甚至呕血; 4、如果息肉生长在贲门,会引起吞咽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要进行相应的胃镜检查或者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能会发现息肉性改变。大部分息肉无需担心,小部分息肉可能会有癌变,甚至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因此,对于有息肉病史的患者,应该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2023-08-01
  • 胃镜下胃息肉与胃癌的区别(视频)

    胃镜下胃息肉与胃癌的区别
    胃镜检查主要是发现病变、疾病,胃息肉与胃癌在胃镜下的区别具体如下: 1、胃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从内镜下看胃息肉较小;胃癌有不同表现,有溃疡型、肿块型、浸润型,但体积都较大,在胃镜下有明显特征性表现; 2、两者的性质不同:胃息肉是良性,胃癌是恶性,早期胃癌若出现息肉样癌变需要用较精细的方法鉴别; 3、处理方式不同:胃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较方便、快捷;如果是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已经不能进行操作,只能通过活检来明确其性质; 4、术后预后不同:良性胃息肉切除以后就治愈,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以后有较好的治愈率,即达到90%以上;如果是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后,生存率也相对较低。
    2023-08-01
  • 胃息肉微创手术是怎么回事(视频)

    胃息肉微创手术是怎么回事
    胃息肉微创手术一般是指在胃镜下将息肉切除,切除方式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脱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2公分的息肉,一般在息肉根部注射气体垫,再使用圈套器将息肉套扎后,使用电凝电切的方式将息肉切除;内镜下黏膜剥脱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公分、呈扁平状的息肉,但患者在术中可能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2023-07-30
  • 胃息肉手术后腹痛原因(视频)

    胃息肉手术后腹痛原因
    胃息肉可于胃镜下切除,虽然胃镜下息肉切除属于微创手术,但手术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切除后创面出血或穿孔,即胃穿孔,可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等表现。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及时处理。胃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后,建议于医院或病房留观,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穿孔、腹痛,便于及时处理。 如果息肉切除后无相关并发症,但存在不适症状,可能为胃镜操作中胃受影响或产生痉挛所致。此时可以简单处理,不需要再次进行胃镜或者手术操作。
    2023-08-01
  •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视频)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
    胃息肉是胃黏膜隆起性增生,属于良性疾病。胃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可能会癌变,其它类型息肉通常不会癌变。炎症性息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饮食不当刺激产生,因此在以上因素去除后,可消失。腺瘤性息肉很难自行消退,若发现腺瘤性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做切除术。 目前用于内镜下切除手段非常多,如小息肉,检查时发现可直接活检钳除,钳除可能会有少量渗血,但很快能制止。若较大息肉或者择期治疗,可选择热活检钳,可留标本、圈套器套扎。小息肉用APC烧灼,APC烧灼不会留有标本。因此,胃息肉根据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2023-08-01
  • 多发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多发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做胃镜的时候有部分病人可能看到胃里长有多个息肉,都会常规的取一块或几块活检。如果息肉小,数量又少,直接在直视下把息肉都取干净。显微镜下能够给出病理诊断,可能是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往往生长在贲门部位,可能与食物刺激,如进食辛辣食物、酗酒等有关系,不治疗也可以自行好转;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发展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都有关系,建议及时切除。不主张延迟切除,以免息肉生长更大,导致切除的时候创面更大,形成的医源性小溃疡糜烂也会更大,需要修复的时间会更长。 如果息肉反复生长,无法单次完全切除,或者患者患有家族性息肉病,则需要明确原因,从病因方面明确能否抑制息肉生长。如果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则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2023-08-01
  •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视频)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
    胃反复不舒服不一定是胃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胃反复不舒服通常可以见于以下情况:一、非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二、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考虑胃癌的可能性:1、年龄较大,超过45岁;2、有胃癌家族史,比如父母有患胃癌的;3、有癌前的疾病,比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粗大皱襞症,或者有胃手术历史等;4、有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几十年不进行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胃癌;5、有胃黏膜的癌前病变,比如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没有积极控制;6、除胃不舒服外,还有贫血或者大便发黑,大便潜血阳性等,均要注意是否为胃癌。患者需要到医院做胃镜检查,才能明确是否为胃癌。
    2023-08-02
  • 胃底腺息肉怎么办(视频)

    胃底腺息肉怎么办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中的一种类型,属于增生性息肉,病因最多见的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幽门螺杆菌反复破坏胃黏膜,造成息肉性改变; 另外,萎缩性胃炎长期反复的黏膜破坏、修复过程中,会形成息肉。胃底腺息肉不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低,大家不要感到恐惧,但也要正视它。 因为有一些胃底腺息肉也会发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长期刺激可能也有癌变的倾向,所以一旦发现胃底腺息肉,还是要进行治疗的。 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内镜下切除,切除后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性质。如果确诊是增生性息肉,不用担心,只要到正规医院定期复查胃镜,胃底腺息肉完全可以控制的。
    2023-08-01
  • 治疗胃息肉有什么方法(视频)

    治疗胃息肉有什么方法
    胃息肉的治疗需根据息肉部位、大小选择具体处理方式。大部分息肉可以做内镜下电灼或者圈套切除,甚至楔形切除。比较大的息肉、发生在特殊部位、发生梗阻,甚至有癌变者通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如做胃部分甚至是全胃切除手术。 尽管胃息肉发生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但是发病原因可能与Hp感染、胃酸缺乏、胃炎慢性病史有关。所以在外科治疗同时,通常也给予内科治疗辅助,比如PPI、黏膜保护剂等。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发生、发展情况,以便在合适时机介入治疗。
    2023-08-01
  • 胃镜下胃癌与息肉不同有什么(视频)

    胃镜下胃癌与息肉不同有什么
    胃镜下息肉和胃癌有明显区别,具体如下: 1、胃息肉:胃镜下黏膜表面凸起,形如黄豆或绿豆状的增生物,通常比较光滑,体积在0.5-2cm,多数息肉<1cm。息肉分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癌变几率比较大,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几率比较小。肿瘤性息肉建议胃镜发现后予以内镜下摘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癌:早期胃癌在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表面隆起物,但是黏膜表面不光滑,有时伴有黏膜糜烂,触之易出血。体积大、分期较晚的肿瘤表现更加多样,如菜花样、溃疡状,在胃镜下可进行鉴别,但最终需要病理来确诊。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