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甲状腺结节怎么自愈(视频)

    甲状腺结节怎么自愈
    甲状腺结节不能自愈,在临床极少数病人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再过几年检查时又找不到了,此类病例非常少。长了甲状腺结节需要动态观察,每年都需要做B超看形态变化、大小变化。可以口服中药,临床比较多见的有小金胶囊、小金丸、小金片、西黄胶囊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对甲状腺结节的消除有一定帮助。此类药物不只对甲状腺结节有用,对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都有作用。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在别的部位还会有结节,同时还会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肠息肉、胃息肉、肝囊肿以及肾囊肿等。基本都是良性,但是多发,称为多瘤体质。此类患者在临床很多见,通常建议病人服用一段时间小金胶囊类的中成药,3个月后做B超复查。如果结节有变化,说明药物合适,可以继续服用,如果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继续长大,可能说明药物没有效果。
    2023-08-01
  • 肠息肉几乎每个人都有吗(视频)

    肠息肉几乎每个人都有吗
    肠道息肉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发生率较高,约有半数左右的人群,一生中可能出现息肉。包括胃息肉、肠息肉,消化道的息肉需要提高警惕,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去参考。具体如下:1、息肉大小:通常息肉越大,恶变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在临床上面超过0.5cm,建议尽早在结肠镜下面切除,此外息肉的基底部如果是宽基,建议尽早切除掉,也是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建议由专业的大夫,判断息肉到底是否需要处理;2、息肉性状: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通常腺瘤型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如果发生癌变,就变成腺癌。
    2023-08-01
  • 胃窦息肉要切除吗(视频)

    胃窦息肉要切除吗
    胃窦息肉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患者关心的是息肉会不会恶性变。对于息肉是否要切除要分情况判断,具体如下: 1、增生性息肉:一般都是炎症引起,不会发生恶变,可不用切除; 2、腺瘤样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非常高,可能高达30%。对于腺瘤样息肉医生主张切除。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增生性息肉或者腺瘤样息肉。所以内镜医生在早期通过活检,在胃息肉上夹很小的组织送到病理科放大观察。现在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将内镜放大到80倍,不做活检,从镜像就可以诊断息肉的性质,判断是否可以做息肉切除。
    2023-08-01
  • 胃息肉是什么症状(视频)

    胃息肉是什么症状
    胃息肉无特别症状,一般息肉不会超过2-3cm。1cm以下息肉若未引起消化道梗阻,不会有明显症状。偶有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进餐后。也有患者因息肉过度生长,血不能及时供应息肉生长,出现坏死,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便血、呕血症状。 若息肉发生恶变,患者可出现上腹疼痛症状,这种疼痛和进食无关。若是息肉进一步生长梗阻消化道,患者出现吃东西后不消化,呕吐宿食,酸臭样物质。
    2023-08-01
  • 胃息肉手术住院几天(视频)

    胃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胃息肉术后患者常规住院观察3天即可。一般对于比较表浅的息肉,在门诊切除后患者即可回家休息。 但对于比较大或比较深的胃息肉,考虑麻醉后苏醒、麻醉对胃的影响以及胃壁创面的修复,患者需要住院3天左右进行观察。另外,术后由于麻醉的因素,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及食欲不振,此时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间进行补液处理,有利于后期恢复。
    2023-08-01
  • 胃里长息肉有什么症状(视频)

    胃里长息肉有什么症状
    胃息肉的主要症状与原发病变有关,具体如下: 1、慢性胃炎引起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腹胀; 2、若胃息肉伴有出血,患者可出现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呕血; 3、贲门息肉较大时可以引起吞咽时存在哽咽感或者无法吞咽。 对于胃息肉主要根据病理治疗,腺瘤性息肉需要及时处理,可于内镜下切除、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慢性炎症引起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并治疗原发病;质子泵受体抑制剂引起的息肉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
    2023-08-01
  • 胃息肉怎么办(视频)

    胃息肉怎么办
    在处理胃息肉的时候,先要了解胃息肉形成的原因。现在胃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些研究认为胃息肉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相关。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胃息肉,内科医生也常规会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阳性,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的控制,部分病人的胃息肉可以好转。 胃息肉也有可能和胃黏膜的损伤有关系,因为胃是接收食物的地方,部分粗糙的食物,比如玉米或者比较烫、辣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在这些损伤的基础上可能会形成小的息肉。胃虚弱的病人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要吃熟的、烂的食物,或者在吞咽之前进行仔细的咀嚼。 对于明确形成的息肉,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消化内镜进行处理。如果息肉大于2cm,尤其是宽基底的息肉大于2cm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外科手术进行胃的局部切除来治疗胃息肉。
    2023-08-01
  • 胃息肉的病因(视频)

    胃息肉的病因
    胃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胃息肉形成的原因现在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可能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食物的损伤相关。因为胃是接受食物的地方,食物第一站就到了胃里面,胃黏膜就会受到食物的损伤,常年的损伤会导致胃黏膜形成基础病变,即可形成小息肉。所谓的胃息肉就是在胃黏膜上形成的实体小肿瘤。胃息肉一般都比较小,而且它的基底,也就是息肉的根部,一般都会比较细,大多数胃息肉病人都可以通过胃镜进行切除。 另外,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跟息肉相关,但是幽门螺杆菌也分很多的类型。如果出现了胃息肉,在胃经下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甚至进行血液系统的检测来明确幽门螺杆菌的性质,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3-08-01
  • 胃里面有息肉要切除吗(视频)

    胃里面有息肉要切除吗
    并不是所有胃息肉都需要进行切除。对于炎性胃息肉,若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则可以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然后通过胃镜复查来观察息肉变化。若息肉是由于长期服用PPI引起,则需减少PPI服用,从而去除病因,观察息肉变化。 总之,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应结合癌变风险和症状考虑,若患者息肉存在癌变风险,或者患者有症状,建议进行切除。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较小息肉可以通过活检钳钳除或者是氩气刀烧凝;较大息肉可以通过高频电切除;更大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通常要求较高,故建议患者去三甲医院进行治疗。
    2023-08-01
  • 胃息肉0.3cm要紧吗(视频)

    胃息肉0.3cm要紧吗
    通常0.3cm的胃息肉一般为良性息肉,而且没有任何症状,随访观察即可。同时也可在胃镜检查时直接钳除,并且钳除后送病理检查。如果病理结果回报是胃底腺息肉,因其恶变率极低,所以无需处理。如果病理检查回报为腺瘤性息肉,则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常见0.3cm的息肉,一般都是多发的增生性息肉,目前研究可能和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中药相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以上因素的影响,避免其生长。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