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

  • 脑溢血预防的方法(音频)

    脑溢血预防的方法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脑溢血的预防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预防:第一个方面是预防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因为脑出血的患者都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之上,血管压力过大,超过了血管承受的能力出现一个血管瘤,血管瘤如果再进一步发展就会造成破裂,出现脑出血。所以对于动脉硬化的预防主要是对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些危险因素都要给予患者进行干预,有的时候可能需要用药物进行调整和治疗。第二个方面是临床对于患者的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临床上对于血压波动的患者非常重要。因为情绪易激动,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的波动,如果既往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特别是有高血压,血压波动范围过大,就会造成血管的压力冲击出现脑出血。所以对于平时生活之中一定要进行情绪管理,不要过度的喜怒哀乐。第三个方面是要严格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由于平时没有规律的应用降压药物才造成的。所以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规律口服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正常的水平之内。
  • 女年轻人心绞痛的原因(音频)

    女年轻人心绞痛的原因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如果是年轻女性出现心绞痛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论是男性、女性、年纪大小与否,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或者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更容易出现心绞痛,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其他原因也可以导致心绞痛,临床上比如患者有主动脉夹层或者心肌炎、瓣膜病、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或者关闭不全都会导致心绞痛发作。其他情况就是年轻的女性,总体心绞痛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因为女性有雌激素保护,心绞痛发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患者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有一些患者虽然症状性心绞痛,但并不是真正的心绞痛,可能是神经官能症,也就是心脏神经功能调理不好,但是这个情况首先要除外心脏血管的问题以外再考虑这种疾病。
  • 心绞痛的症状和引起的原因(音频)

    心绞痛的症状和引起的原因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心绞痛的症状一般来讲都是以疼痛为主。患者会出现胸骨后压榨憋闷性的疼痛,普通心绞痛一般来讲持续时间比较短,经过休息或者口服硝酸甘油能够缓解。有部分不典型的患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左上肢的麻木不适,牙部的疼痛或者上腹部的不舒服。普通的心绞痛经过服用药物能够缓解,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超过30分钟以上,就要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临床上导致心绞痛的原因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冠状狭窄造成的,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的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此外有一些心脏其他结构性疾病也会造成,比如肥厚性心肌病或者冠脉痉挛,另外患者主动脉狭窄等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心绞痛。临床上对于心绞痛的治疗,也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相应的介入性治疗;严重者可以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 冠心病与心脏病的区别(音频)

    冠心病与心脏病的区别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冠心病和心脏病的区别,是分支和主干的区别。冠心病是属于心脏病的一种,心脏病是总称。冠心病是由于心脏的供应血管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导致心脏相对缺血出现的一系列疾病,临床上称之为冠心病。心脏病是大的概念,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心包的疾病,具体可以分为心脏结构性疾病,包括心包炎症、代谢性疾病、心脏传导路引起的疾病、心包问题等,都总称为心脏病。冠心病只不过是心脏病中的小分支,但是,由于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所以,老百姓容易把心脏病勿认为就是冠心病。其实,二者不是一个概念,是大概念和小概念之间的差别,冠心病只是心脏病中的一种。
  • 心肌梗死前期如何治疗(音频)

    心肌梗死前期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心肌梗死前期一般都是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但是心绞痛是能够自行缓解的,临床上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果临床不经过控制,可能会变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期如果再不给予干预,患者可能会造成局部的血栓急性形成,造成心脏血管的完全堵塞,出现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也就是所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前期的治疗如果有症状,需要患者进行住院治疗。临床上控制首选就是给予患者进行抗凝、调脂的治疗,一般应用双抗抗血小板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波立维联合应用,同时还需要应用他汀类稳定血脂的药物,一般应用剂量比较大,可以推荐40-80mg每日的剂量。其他的药物要给予患者改善心脏供血、营养心脏的药物,比如临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应用钙拮抗剂或者β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心脏的收缩力,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如果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一般可以给予患者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如果患者还是反复的心绞痛发作,常规药物达到最大剂量控制不好,临床治疗还是考虑进行造影,给予患者进行PCI治疗,也就是心脏支架治疗。
  • 心肌梗塞的危害(音频)

    心肌梗塞的危害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非常大的。心脏分左右心,主要是一个泵器官,左心的功能是把经过氧合的血液输送到脏器,包括心、肝、脑、肾、脾等重要脏器。右心的功能是把静脉的血液打到肺部循环,然后再度进行氧合。所以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就会导致心脏收缩力的减弱,严重的患者如果不早期干预,有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如果救治及时,大多数心肌梗死目前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早期如果在2小时之内给患者进行血管再通,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可以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而且不影响以后的生活。如果时间过久,即使患者能够存活,心肌细胞已经坏死,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所以以后的生活是非常不好的,有的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呼吸困难、活动之后胸痛、胸闷、气短、夜间憋醒,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 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音频)

    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几大方面:第一大方面是一定稳定住患者的生命体征,因为大多数心肌梗死生命体征是稳定的,这时候不需要关注,但是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休克的情况,所以需要用升压药,比如多巴胺,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有室速、室颤及时给予患者进行电复律、电除颤,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第二大方面是尽早给予患者血管再通,这是治疗的关键之本。一般六小时之内当然越早越好,越早可以患者血管再通,应用溶栓或者放支架的方式、手术的方式,不管怎么样,患者血管再通了,治疗就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越早再通患者预后愈好,心肌损伤的面积和范围就越小,预后越好。第三大方面是治疗,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治疗,临床上可能用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抗凝类药物、稳定粥样斑块的药物或者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改善预后的药物,这些药物临床上都要给予患者规律应用才能降低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什么是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音频)

    什么是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上又称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以,它的临床检查的表现是心电图没有ST段抬高,只是ST段有的可以正常、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酶检查有明显的升高,但升高的幅度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幅度也没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相对而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要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好,因为损伤的部位不大,对心脏的功能影响一般不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普通的冠心病心绞痛也是很相似的,患者会出现反复的胸痛、胸闷,有的可以呈持续性的,伴有大汗等情况。如果规律用药治疗,预后相对而言都是不错的。如果不早期干预,它有可能变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就是透壁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重的。
  • 易发心肌梗死的因素(音频)

    易发心肌梗死的因素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导致心肌梗死的因素一般都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之上,所以高危人群比较典型,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长期吸烟或者患者父母有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史,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特别是近期反复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等,这样的患者更应该注意。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上医院进行规律的、规范的诊治,以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所以患者一旦有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在一定诱因的情况之下,容易导致心肌梗死,比如剧烈的活动、情绪激动或者大便干燥、发热等,都有可能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形成急性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有心肌梗死高危因素,一定要把相关动脉硬化高危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包括血压、血糖、血脂,适当的运动,必要时患者做相关的检查,用预防性的药物,比如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立普妥等口服治疗。
  • 心肌梗死治疗原则(音频)

    心肌梗死治疗原则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最主要的就是尽早给予患者进行血管再通,只有这样才能够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使患者获得非常好的预后,一般临床上溶栓在30分钟之内是最理想的。如果是介入治疗,可以在90分钟左右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这样的患者如果是早期血管再通,一般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预后非常好。临床上要预防患者的泵功能衰竭,预防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一般要稳定内环境,使患者的血钾一直维持在4.0mmol/L以上,同时可以用一些β受体阻断剂或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高风险,出现频发性室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抗心律失常治疗,以免并发严重的室速、室颤导致患者死亡。其他的治疗就是要给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抗凝、预防并发症、预防心肌梗死综合征等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