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肠息肉电切后要卧床吗(视频)

    肠息肉电切后要卧床吗
    临床不主张结肠息肉患者手术后卧床,年老体弱、切除息肉较大或医生有特别交代的患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建议适当减少活动量。 肠息肉电切特指肠镜下息肉切除,而非节段性结肠切除手术,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相对安全,如果患者手术以后没有头晕、走路不稳等情况,可以下床行走,原因如下: 1、手术部位一般没有出血等情况,不会影响患者术后下床活动; 2、临床医学强调术后加速康复理念,要求患者术后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包括手术以后正常活动。
    2023-08-01
  •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表现(视频)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表现
    肠息肉为临床常见疾病,多数为肠镜检查时发现。早期肠息肉无明显表现,肠息肉较小,多为2mm、3mm,一般不超过5mm,5-10mm左右属于稍大肠息肉。 较小肠息肉不会存在较大影响,患者基本感觉不到存在。肠息肉如果长期位于肠道内,未经专业治疗,若干年后可能发展为结肠癌。存在结肠息肉病史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肠息肉后进行内镜下处理,防止出现结肠癌。
    2023-08-01
  • 肠子上长息肉严重吗(视频)

    肠子上长息肉严重吗
    随着中国的饮食习惯接近西方化,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据最新研究发现,中国的肠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西方国家,在香港,甚至在所有肿瘤中,发病是第一位。绝大多数从息肉演变而来,如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一方面使肠道菌群紊乱,刺激肠道黏膜再生;另一方面本身会引起肠道上皮细胞再生,促进新的肠道息肉产生,逐步导致癌变。 肠道息肉发现后,2年内如果不处理,有40%-50%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即林奇综合征患者可以出现肠道大量息肉,患者可能每年都要在内镜下摘除,甚至于每次都要摘除好多息肉,严重时整个结肠都是息肉,非常容易癌变,必要时需做全结肠切除。所以一定要重视结肠息肉,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早诊早治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2023-08-01
  • 肠息肉会出血吗(视频)

    肠息肉会出血吗
    大部分结肠息肉不会出血,但部分结肠息肉体积较大时,顶端容易出现缺血坏死,此时如果经过大便的摩擦,可能顶部的坏死脱落物容易出现脱落,大便中会有少量的血性物质,或者食物残渣样的物质。部分顶端息肉发生糜烂、破溃后,如果累及到肠息肉内部的小血管时,也可以出现便血情况,但一般便血量并不大,如果出现大量便血,一般不是结肠息肉引起的症状。另外如果近期做过结肠息肉手术出现便血,需警惕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自发性出血的可能。因为切除后,局部会存在创面,会使用结肠的止血钛夹,进行内镜下关闭创源。部分病人做完结肠息肉后,术后可能过早进行剧烈活动,或者喝酒、进食高纤维素食物,也会引起钛夹的早期脱落,引起局部创面的不易愈合及创面出血情况。
    2023-08-01
  • 肠息肉吃什么好(视频)

    肠息肉吃什么好
    通过肠镜检查,经常能够发现肠息肉的患者,或部分患者,切除息肉以后经常复发肠息肉,需要进行饮食、生活习惯的干预。结肠息肉发病的病因比较多,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实际上城市人群或高蛋白、高脂肪摄入的人群,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如果经常做检查发现肠道有息肉的患者,建议保持低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食用瓜果、蔬菜。有条件的患者,建议间断给予肠道益生菌,进行调节治疗。机体如果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产物,并不能够完全被小肠消化、吸收。多余的营养物质,异常出现在大肠里,会被肠道的产气球菌吸收。在此过程中,会抑制益生菌的生长,同时有害菌会增加,菌群发生紊乱以后,肠腔的内环境会发生紊乱,包括改变肠道内的pH值环境,含氮、含氨类的气体不能够再吸收。这类有害物质,能够再刺激肠道的黏膜,导致发生炎症,刺激肠道息肉增加。
    2023-08-01
  • 哪些人需要做肠镜(视频)

    哪些人需要做肠镜
    肠镜检查为临床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或其它疾病及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高危人群建议行肠镜检查,具体如下: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此类患者一般具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后可能出现肠道息肉,40-50岁出现癌变,有此类遗传背景者需行肠镜检查; 2、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家属需行肠镜检查; 3、既往有结直肠癌病史,需定期行肠镜检查; 4、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直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者; 5、放射性肠炎及结肠息肉者; 6、2周以上肛肠症状人群,如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稀便或次数增多,包括大便变细或不规则,甚至存在脓血便等; 7、45岁以上健康人群可行肠镜健康体检。
    2023-08-01
  • 腹泻可以治愈吗(视频)

    腹泻可以治愈吗
    腹泻的病因较多,预后情况如下: 1、感染性腹泻:如痢疾,即为细菌性腹泻,为细菌感染肠炎导致腹泻,一般经过正确抗菌治疗及补液治疗可治愈; 2、结肠病变:包括结肠癌、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导致腹泻,需根据病人不同病情进行正确诊治,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治愈; 3、肠道外病变:如缺血导致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缺血性肠病导致腹泻或便血,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治愈。 因此,若患者出现腹泻,需到医院进行就诊,结合相关科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明确病因后可选择相应治疗。
    2023-08-01
  • 小便拉血尿是什么原因(视频)

    小便拉血尿是什么原因
    一般血尿是指尿中出现红细胞,尿变成鲜红色、暗红色、茶叶水样等。血尿原因较多,包括非肾小球血尿与肾小球性血尿,首先需要排除非泌尿系统疾病,如肛裂、结肠息肉、月经血混入尿液,只要正确留取尿液检验即可排除。进食红心火龙果、溶血、横纹肌溶解也会出现尿色红,但尿中无红细胞,不属于真正血尿,检查尿常规即可排除。 非肾小球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下的泌尿系统,儿童期主要为泌尿系统感染、血小板减少、促凝血功能障碍,随年龄增加,结石机会增加,高钙尿、左肾静脉受压、肿瘤等发病率增加,也可能引起血尿。肾小球性血尿主要来源于肾小球,最常见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发病较早需注意可能为遗传性因素引起。
    2023-08-01
  • 癌症有遗传吗(视频)

    癌症有遗传吗
    在临床中有遗传性的肿瘤,它是由一种易感基因引起的癌症的遗传倾向。尤其像生殖细胞突变的恶性肿瘤,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在临床中还会出现一种家族性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它有可能确实由BRCA1和BRCA2基因的变化,导致了家族性的出现高发的乳腺癌或者卵巢癌。还有一些结肠肿瘤,它有可能是结肠息肉的人群高发,这种高发在临床中确实有恶变的可能。所以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疾病的相似性,以及确实有一些疾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还有一种家族聚集性跟遗传没有任何相关,大多数是由于家族成员生活环境相似,饮食习惯也相似,而且在生活中喜怒哀乐基本上都一致,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获得疾病的环境,这种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某种疾病的家族聚集。如食管癌、胃癌,有可能一个家族都有某些食物的偏好,或者这个地区对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多吃一些腌制食物,就会有可能出现相似的胃部或者食道的疾病。鼻咽癌的发病跟槟榔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家族都喜欢嚼食槟榔,嚼食槟榔确实有一定的鼻咽癌高发的可能。这确实不是遗传因素,主要是跟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它是遗传的还是环境生活方式导致的。
    2023-08-02
  • 大便出鲜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大便出鲜血是怎么回事
    口腔到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一般上消化道病变所致的出血,排出的是黑便甚至是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血色经常是呈鲜红或者暗红。大便出鲜血有以下原因: 1、痔疮,大便带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者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 2、肛裂,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者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的疼痛; 3、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不疼,血和大便不混合; 4、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或者有发热、大便次数频多的情况; 5、直肠癌,引发的大便出血,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或者暗红色血便; 6、细菌性痢疾,便血的量可能较少,经常与粪便相混呈脓血样或脓血黏液样便,血色鲜红,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压痛,并伴有腹痛、腹泻,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不正规的小诊所,由于设备缺乏,便血病因又多,经常发生误诊误治,尤其是早期内痔与早期直肠癌症状都有便血,误诊率较高。据统计80%以上的直肠癌患者早期都曾被误诊为是内痔,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便血的精确检查意义重大。在生活中,若是发现自己有患上某种肛肠类疾病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肛肠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