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有什么区别(视频)

    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有什么区别
    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的发病位置不一样,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大肠又分为结肠、直肠,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发生在结肠的息肉称为结肠息肉,发生在直肠的息肉称为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多数发生在齿状线附近。 临床症状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大多数人没有典型临床症状,少数人可以出现腹痛、便血,可以通过肠镜进一步明确诊断。
    2023-08-02
  • 结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视频)

    结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结直肠息肉的症状跟息肉的大小和生长部位有关系,比如长在直肠里的息肉很靠近肛门,症状会比较明显或早期就会出现症状。很小的直肠息肉都会让直肠黏膜里的排便感受器把它当成粪便,所以患者会反复有排便刺激症状,但是每次又很少,甚至有便血,所以直肠息肉的症状会出现得比较早。结肠里的息肉如果只有几毫米,一般没有症状,如果息肉长大到1-2cm以上,有可能会伴随出血,但是这种出血量也非常少,肉眼多看不见,大便检查的时候可以查见有隐血。 因此,上段的结肠息肉一般没有症状,比较大的息肉可能会有便血,但多是隐血。对于直肠息肉来说,最常见的就是大便次数增多,也许以前的习惯是每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最近可能变为一天几次,但每次量不多,甚至是不成形的稀大便,或者还能看到血便。
    2023-08-02
  • 直肠息肉是如何产生的(视频)

    直肠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直肠息肉产生的原因非常多: 1、跟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发生的概率相对越大; 2、跟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息肉和饮食习惯直接相关,现在很多人都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摄入肉类过多,而蔬菜、水果摄入太少。如果饮食内的脂肪含量超过40%,出现息肉的概率明显增加。相对而言,脂肪含量下于15%的饮食,出现息肉的机会就会明显降低。脂肪会在肠道内形成胆酸,胆酸和细菌相互作用是导致息肉产生的病理学基础,脂肪在体内过多,尤其在肠道里面,会对息肉产生不利的影响,建议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 3、跟生活习惯有关系,有研究发现,烟龄超过20年的群体出现息肉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但并不是绝对的,长期抽烟有可能对息肉的产生,或者对息肉进一步发展有不利影响; 4、遗传因素:如果家中兄弟姐妹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得过息肉、结直肠肿瘤,出现息肉的机会比一般人要大一些; 5、有些人因为职业的原因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出现息肉的机会比一般人要大,所以要尽量避免久坐,适当运动,这对减少或避免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2023-08-02
  • 结直肠息肉是很严重的病吗(视频)

    结直肠息肉是很严重的病吗
    结直肠息肉属于常见的发生于大肠的良性疾病,是指发生在肠黏膜上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是癌前病变,与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息肉发生的原因则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和肠道慢性炎症刺激相关。尽早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则是结直肠息肉最根本的治疗措施。对于单发息肉,如果并不严重,则可以在肠镜下进行电切;而多发息肉相对比较严重,因为息肉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如果病史比较长,息肉的形态学逐渐变化,长期积累最终可能出现恶变,并导致结肠癌的形成。 患者术后需要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且术后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的复查。此外平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多的进食高脂肪食物,尤其是晚餐,避免吃得过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早期发现肠息肉,应该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尤其是对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的息肉,更应该密切跟踪和随访。
    2023-08-02
  • 直肠息肉恶变是癌吗(视频)

    直肠息肉恶变是癌吗
    直肠息肉属于癌前病变,直肠息肉恶变则是发生了早期直肠癌。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向肠腔突出生长的病变,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恶变风险,根据形态学可分为管状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处于该阶段的息肉均为良性病变,如果在该阶段进行手术切除,创伤小、风险低,完全切除术后则不会存在转移的风险,即可完全治愈。 如果结肠息肉不及时处理,反复迁延不愈,或息肉短时间内增长较快,则容易出现癌变可能,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如果病理检查发现直肠息肉已经发生恶变,则需要根据病变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出现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式。如果恶变于早期发现,完全可以考虑通过微创方式治疗,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比较快,术后生活质量完全不受影响,因此患者无需过于担心。
    2023-08-02
  • 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多少天可以运动(视频)

    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多少天可以运动
    直肠息肉属于结肠息肉,手术时直肠部位视野较清晰,手术操作也较方便。术后多长时间可以运动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切除的范围。 小息肉切除后短期就可以运动,如第2天就可以适当运动、活动。如果碰到较大的息肉,血管比较粗,息肉基底比较宽,息肉面积非常大,建议密切观察,因为蒂里边会有很粗的血管,如果剧烈运动,血管压力一增高,会造成大出血,短期内甚至会休克。如果创面较大,运动可能会造成迟发性大出血。所以说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运动时间。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的饮食和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的饮食和护理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和护理方法如下: 1、禁食约3-4天,使肠道中粪便积存减少,提供相对干净、清洁的环境,避免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摩擦创面、创面出血的风险。静脉滴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补充能量; 2、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尽量使创面安全愈合,防止创面感染。以免创面感染形成局部脓肿等。 结肠息肉切除前,需进行肠道准备。目的为将大便排净,使肠道无粪便干扰,创面更好愈合,避免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可通过饮用泻药完成。
    2023-08-02
  • 结肠息肉中医治疗方法(视频)

    结肠息肉中医治疗方法
    结肠息肉在中医学中属于息肉病、樱桃痔、垂珠痔、便血等范畴,它的发病原因多为自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后损伤脾胃而导致正气不足,同时外感风邪、寒气、湿热、热毒,积聚于肠道,导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受阻,最后息肉随之而生。 结肠息肉目前治疗以肠镜下切除为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作用,对于巨大型息肉肠镜下的治疗也可以根治性切除,中医主要在于对病因的治疗,目的是降低内镜下切除手术后息肉的复发的几率。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如湿热下注的患者用黄连解毒汤加减,脾虚气滞的患者用良附丸加减,寒凝结滞的患者用金匮肾气丸,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术后息肉的复发,但是这类方法并不能直接让息肉就彻底消失,总体来说是以内镜下治疗为主。
    2023-08-02
  •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视频)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结肠息肉分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有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结肠癌90%-95%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经过5-10年的演变发展而来,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越高。 临床结肠息肉在没有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行肠镜下切除。门诊患者在肠镜下发现息肉后,只要没有什么明显的禁忌症,当时就可以做相应镜下切除。随着肠镜诊疗技术及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目前理论上,肠镜下切除对于结肠息肉乃至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结直肠肿瘤都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效果。 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目前镜下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小于0.5cm的息肉可以直接用活检钳钳除或用热活检钳电凝切除。对于0.5cm-2cm的息肉,根据息肉是否有蒂,采取圈套切除或内镜下黏膜切除的方法。对于大于2cm的息肉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较大的息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效果是最好的,相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它的切除更干净,手术之后的复发几率更低。手术切除以后根据具体的病理检查结果定期复查肠镜对于防止术后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预后如何(视频)

    结肠息肉的预后如何
    切除结肠息肉就阻断了腺瘤性息肉的癌变进程,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镜下切除可以实现巨大息肉的完整切除。因此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整体内镜下切除后的预后非常好。息肉的发生除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外,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刺激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也是息肉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及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如大蒜、茶叶等是天然的抑癌食品,另外适当的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D、叶酸也有助于预防息肉的发生;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对结肠息肉、大肠癌等有健康的16字预防方针,总结起来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们要做到两多两早,所谓两多就是多运动、多吃粗纤维食物,二早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肠镜下发现结肠息肉后,没有明显禁忌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