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直肠息肉恶变是癌吗(视频)

    直肠息肉恶变是癌吗
    直肠息肉属于癌前病变,直肠息肉恶变则是发生了早期直肠癌。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向肠腔突出生长的病变,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恶变风险,根据形态学可分为管状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处于该阶段的息肉均为良性病变,如果在该阶段进行手术切除,创伤小、风险低,完全切除术后则不会存在转移的风险,即可完全治愈。 如果结肠息肉不及时处理,反复迁延不愈,或息肉短时间内增长较快,则容易出现癌变可能,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如果病理检查发现直肠息肉已经发生恶变,则需要根据病变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出现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式。如果恶变于早期发现,完全可以考虑通过微创方式治疗,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比较快,术后生活质量完全不受影响,因此患者无需过于担心。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的饮食和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的饮食和护理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和护理方法如下: 1、禁食约3-4天,使肠道中粪便积存减少,提供相对干净、清洁的环境,避免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摩擦创面、创面出血的风险。静脉滴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补充能量; 2、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尽量使创面安全愈合,防止创面感染。以免创面感染形成局部脓肿等。 结肠息肉切除前,需进行肠道准备。目的为将大便排净,使肠道无粪便干扰,创面更好愈合,避免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可通过饮用泻药完成。
    2023-08-02
  • 乙状结肠息肉癌变特征(视频)

    乙状结肠息肉癌变特征
    乙状结肠一般位于人体左下腹,特征是肠管相对其它的结肠比较细,因此当乙状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情况下会引起肠道梗阻,还会出现便血。 当出现梗阻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无法排气。因此患者可能出现1-2天肛门没有排气,甚至没有大便,同时伴随发生严重的腹胀感觉,此时则提示乙状结肠肿瘤可能已经将肠道完全阻塞,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将肿块梗阻解除后,接受外科的根治性手术即可解决。
    2023-08-02
  • 长结肠多发息肉怎么办(视频)

    长结肠多发息肉怎么办
    一般对于多发性结肠息肉无需进行外科手术,但对于结肠多发性息肉需在内镜下进行切除,不仅要将其完整的切除,还需明确其病理结果,可防止结肠息肉发生癌变。如果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存在多发性息肉,则可在内镜下降息肉切除。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肠息肉,称为结肠息肉病,其特征是结肠内息肉非常多,一般整个结肠的息肉可能大于100枚,若达到这种程度则可称为家族性遗传性结肠息肉病。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存在家族史,且癌变率非常高,临床上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切除。
    2023-08-02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症状(视频)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症状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通常是由于遗传导致,多发生于中青年,而且多数病人由于腹泻、腹痛、贫血、精神食欲差、生活习惯改变就诊。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时还会出现口唇发黑,肠镜下可以看到分布密集的结肠息肉,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消瘦等。 此外,还伴随有结肠外改变,比如指甲出现反甲、睑结膜苍白、头发稀疏、营养不良等表现。女孩可表现出月经失调或小孩生长发育不良等,甚至影响智力。
    2023-08-02
  • 结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结肠息肉切除治疗有结直肠镜下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肠镜下微创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此两种治疗损伤比较小,创面在1-2个月可完全结疤,对身体创伤小。 外科手术后伤口完全愈合、身体完全恢复,需要三个月时间。以上两个治疗方法的大概比较,即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对身体损伤更小、愈创面合更快,但是能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结肠息肉。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出鲜红血是什么情况(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出鲜红血是什么情况
    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如果便血,最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个是手术创面有没有新鲜出血,如果手术创面术中没有彻底止血,有裸露血管,干燥大便摩擦可导致出血,出血有时较凶险,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肛门口新鲜出血较多原因是痔疮或肛裂,要排除这些原因,可能同时合并这种情况。如果新鲜出血量很大,建议及时到专科科室治疗,必要时除肛指检查外,需要肠镜进一步确诊,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止血,或使用夹子起到治疗止血作用。
    2023-08-02
  • 结肠息肉症状(视频)

    结肠息肉症状
    结肠息肉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随着息肉变大可能会引起血便、脓血便、黏液便等大便改变,属于临床常见的症状,具体如下: 1、便血,便血一般出血量不会特别大,往往是隐性出血或者黑便等,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引起贫血; 2、息肉表面黏膜破溃会引起黏液便,引起感染会出现脓血便; 3、息肉还会引起腹泻、便秘,甚至腹泻、便秘交替等大便习惯改变; 4、有肠黏膜刺激的病人会引起肠道刺激症状,有经常想上厕所又解不出大便的感觉; 5、息肉离肛门比较近,有时还会脱出肛门。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做肠镜判断是否为结肠息肉,因为有些息肉会癌变,如果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情况出现,一定要到医院做肠镜检查。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什么(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什么
    结肠息肉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发生率比较高。腺瘤性息肉是真性息肉,非腺瘤性的息肉是增生性或者是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的外观像息肉,但属于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结构、绒毛状结构、管状和绒毛状结构相混合结构,腺瘤性息肉的恶性风险较低,绒毛状结构腺瘤性息肉恶性比例高。 临床对大息肉,如直径>2cm,蒂部比较宽,即基底部比较宽的息肉恶性风险率比较高,需做肠镜时取病检,腺瘤性息肉可考虑做内镜下切除,大息肉要及早取病检。如果发展到高级别瘤变,建议进行手术处理。如果腺瘤本身比较大,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高级别瘤变按照癌处理。宽蒂、良性的息肉可在肠镜引导下做腹腔镜双镜联合辅助治疗,腔镜下行局部切除。如果考虑是恶性肿瘤,要做规范性肠癌治疗,包括切除手术和后续辅助性综合性治疗。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危害及治疗(视频)

    结肠息肉的危害及治疗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肠癌的癌前疾病即为结肠息肉。在临床中,一定会建议大便习惯近期发生改变的患者去做大肠镜,也就是结肠镜的检查。目的就是要除外结肠息肉的出现。结肠息肉是大肠癌最重要的一个癌前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并进行切除治疗,就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越来越多,结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结肠息肉与结肠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部分做了结肠息肉手术的患者,建议息肉手术后半年到一年内进行复查。对于部分患者,结肠息肉就像韭菜一样,切除后会再长。所以,需要通过定期的肠镜检查发现它的生物学规律,进而进行进一步的预防和监测。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