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结肠息肉术的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术的护理
    结肠息肉术后护理如下: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即体温、脉搏、心率、呼吸指标。如果患者病变发展,这些指标会有所变化,一定要多观察指标变化。 2、注意排气和排便情况,做过结肠息肉以后会出血,观察患者大便有无鲜血,是较重要的环节。做肠镜要排气,肠道里要注气,做完手术以后需要不断排气,注意患者排气量多、量少,如果肠道积气排不出,对其恢复也不好。 3、术后要禁食,一般息肉切除以后要禁食两天; 4、腹部体征:做完肠镜,包括切完息肉以后担心出血、穿孔,穿孔表现为腹部体征,如腹部疼痛。 总之,结肠息肉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表现,排便、排气表现,腹部表现、饮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鉴别诊断(视频)

    结肠息肉的鉴别诊断
    结肠息肉的鉴别,可以和以下几个疾病鉴别: 1、与内痔做鉴别,可以表现便血,内痔也有里急后重的表现,内痔主要表现在齿状线上方,大便时可以脱出,基底比较宽,质地也相对软,可以通过以上表现来鉴别; 2、和肛乳头肥大相鉴别,肛乳头肥大的病人,肿块是在于齿状线下面,病人可能排便有憋胀感,也有便血,但是往往通过指诊看到肿物在齿状线以下就可以鉴别; 3、可以和溃疡性结肠炎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表现里急后重、脓血便。往往通过用肠镜可以看到主要是以溃疡为主要表现; 4、可以和结肠癌,特别是大肠癌鉴别,大肠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表现,对于晚期到中晚期进展以后,病人可以出现有血便,如果要侵犯膀胱,有膀胱炎的表现,特别是晚期侵犯骶骨,可以有骶骨的疼痛,有相应的表现,最终都是可以通过结肠镜,能够可以帮助做鉴别诊断。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严重吗
    腺瘤性的结肠息肉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常见的问题,目前结肠息肉和结肠腺瘤的发病率相当高。如果在40-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进行有效的肠镜检查,20%-30%的人群会发现结肠上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类似于胃萎缩,如果不处理会出现变化。一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或者一些比较大的腺瘤经过5-10年的发展,可能会发展为结肠癌,80%-90%的结肠癌也是由于这种腺瘤性息肉逐渐癌变而来。发现腺瘤性结肠息肉不必紧张,但是一定要重视,及时在肠镜下进行切除。目前在肠镜下能够切除的结肠腺瘤有成熟的技术,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多数的腺瘤性结肠息肉通过及时的肠镜、内镜下的治疗,可以进行根治,避免将来发展为结肠癌。
    2023-08-02
  • 乙状结肠息肉0.8严重吗(视频)

    乙状结肠息肉0.8严重吗
    乙状结肠息肉0.8cm并不属于严重的疾病,息肉的严重程度通常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一、大小:对于>1cm的息肉,通常需进行内镜下干预。二、病理学特点:1、肿瘤性息肉:指目前是良性肿瘤,但若不进行干预可能会变为恶性肿瘤,此类息肉无论大小都应尽量去除。肿瘤性息肉的病理报告通常提示息肉属于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绒毛成分越多,说明息肉病理性质越差,发生癌变的几率越大。若息肉较小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则可能会在1-2年内发生恶变,应在近期根除;2、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可以进行动态观察,逐渐增大再进行治疗也可治愈。
    2023-08-02
  • 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电子肠镜检查(视频)

    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电子肠镜检查
    电子肠镜检查是内镜检查的一种,最常用于结肠病变的辅助检查。对于儿童而言,常用于以下情况的检查诊断: 1、原因不明的血便、黏液便,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时间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对于血便和黏液便的类型,我们要做一个初步判断。在新生儿期较多的是食物过敏以及感染因素。再大一点的孩子,有可能会有肠道的病变如结肠息肉等; 2、对于慢性腹泻的患儿,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泻、便秘交替的患儿,要了解肠道结构和黏膜病变,往往是有一些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在里面。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了解结肠黏膜的病变,以确定慢性腹泻以及便秘的原因; 3、肠道内异物,肠道内异物可以通过结肠镜将异物完整的取出,避免了异物对肠道的进一步损害; 4、慢性腹痛,长期慢性腹痛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疾病,确定疾病类型,以及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 5、疑似消化道肿瘤者,消化道肿瘤具有隐匿性,往往孩子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完整。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肿瘤性质,通过内镜下钳取可以了解肿瘤良恶性程度。内镜下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良性肿瘤减少患儿开腹风险。
    2023-08-02
  • 肠镜检查的必要性(视频)

    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肠镜检查是比较小众、存在一定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常规指南中建议超过40岁的人群至少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筛查大肠肿瘤,尤其在目前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肠镜检查非常有必要。条件允许时,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预防肠道肿瘤。此外,家族有结肠息肉或肠道肿瘤的患者,发病率较高,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大肠肿瘤早期仅为结肠息肉或特殊的炎症性肠病,便于治疗且根治后患者生存率较高,但发展为肿瘤后,具有浸润性,难以治疗。
    2023-07-30
  •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绝大多数的结肠息肉均可以在电子结肠镜下进行局部微创处理。相对较小的肠道息肉可以进行局部的灼烧;稍大的肠道息肉可以进行局部的圈套、切除;对于较大或较平坦的息肉,可以通过内镜进行黏膜的剥离,切除完整病变。对切除后的病变进行病理诊断,若病理诊断显示为良性,仅需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若病理诊断显示为恶性,则需要进一步治疗。
    2023-07-30
  •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视频)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肠息肉一般是指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分为山田1型、2型、3型及4型。早期且体积较小的肠息肉一般无任何症状;息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症状,比如息肉接近于直肠、息肉体积较大、息肉出血或分泌黏液时,患者会出现下坠感、大便带血或大便带黏液等症状。如出现大便带血等症状,患者需进行肠镜检查。另外,建议患者通过筛查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
    2023-07-30
  • 大便隐血阳性得癌的概率(视频)

    大便隐血阳性得癌的概率
    大便隐血阳性虽存在出现肿瘤的可能性,但具体概率无法用数字表达。大便隐血阳性是一种很常用的体检方式,用于检查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如果大便隐血阳性,通常提示患者消化道有5-10ml的出血,出血量不大,可能来源于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常见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癌,其中胃癌的出现情况较少。下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疾病有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比较少见的为结肠癌。若在体检中发现大便隐血阳性,需要积极进行胃镜与肠镜检查,才能够明确排除是否存在胃肠道肿瘤。
    2023-08-01
  • 大肠长息肉是什么原因(视频)

    大肠长息肉是什么原因
    大肠长息肉的确切原因尚未明确,临床将大肠息肉分为以下几种: 1、家族性息肉病:部分患者存在家族性息肉病,这类息肉病因明确,具有明确的家族遗传背景,建议及早进行肠镜检查; 2、散在大肠息肉:多数散在大肠息肉在肠镜检查过程中被发现,占肠道息肉的主体,确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结肠肿瘤以前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但随着我国人民饮食生活习惯的西化,如高脂饮食增多、高纤维素饮食减少,结肠肿瘤在我国发生率逐渐上升,因此建议注意饮食、生活习惯。高纤维素饮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肠息肉的发生。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