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结肠癌怎么导致的(视频)

    结肠癌怎么导致的
    结肠癌的常见发病原因如下:1、结肠腺瘤或息肉:因为肠道可能会长小息肉,随着时间延长,息肉会从数毫米变为1-2cm大的肿物,最后再长大可能就会变成肠癌,大概需要5-10年时间。如果患者有结肠息肉,需要定期做肠镜切除,避免发展成结肠癌;2、慢性炎症型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肠病,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迁延不愈,则容易患肠癌;3、饮食因素:如果经常吃红肉,如香肠或者牛羊肉以及经常吃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导致肠癌发病率升高,肥胖或血糖高也会引起肠癌的发病;4、遗传因素:如果父母、长辈患有肠癌,子女患肠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稍高。
    2023-08-02
  • 直肠息肉没有切除干净怎么办(视频)

    直肠息肉没有切除干净怎么办
    一般直肠息肉切除根据息肉的大小,首选危险性最大的息肉进行切除。对于很小的息肉,特别是多发性息肉,不一定一次全部切完。常规做结肠息肉以后,要求病人每年复查一次。对于后面又长大的息肉,要进行再次切除,如果小的息肉在一年之间变化不大,也可以继续观察,不需要切除。 对于结肠息肉,往往发生在便秘的基础上,或者结肠有炎症的基础上。结肠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以及大便刺激会出现增生性改变,甚至出现变化。对于这部分病人,除了切除结肠息肉除,同时还要治疗结肠慢性炎症,改善病人的便秘。发生息肉的机会可以大大降低,从根本上对结肠息肉进行治疗。
    2023-08-02
  • 结肠息肉为什么要活检(视频)

    结肠息肉为什么要活检
    结肠息肉也是很常见的疾病,在肠镜下经常能发现结肠息肉,结肠息肉一般分为两个类型,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也有混合性的腺瘤。活检是为了区分结肠息肉的性质,因为这两种息肉的预后不一样,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非常高。 通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性质,以便下一步进行治疗,而且治疗以后,预后都不一样。所以结肠息肉的活检,对下一步的治疗以及预防、预后都是有非常重大意义,所以活检必须进行。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办(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办
    腺瘤性结肠息肉体积较小者可通过内镜摘除,内镜下无法切除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肠管再进行吻合。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引起的腺瘤需要进行全结、直肠切除,并将小肠与肛管吻合。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需要早期治疗,在发育完全以后要将整个结肠切除,从而可以预防其发生癌变。 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属于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绒毛管状腺瘤,三种腺瘤均属于癌前病变,一旦发现需要及时摘除。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症吗(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症吗
    部分结肠息肉可能是腺瘤,而有的可能只是炎性息肉。但无论是何种情况,均认为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 若存在炎性息肉,一段时间后如果炎症可以消退、吸收,所以无需立即切除。可以随访观察1-2年,明确是否发生变化;若为腺瘤,则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需要在和患者提前沟通的前提下,将腺瘤进行切除。从而避免再次进行肠镜检查,避免增加患者痛苦。
    2023-08-02
  • 结肠息肉癌变几率(视频)

    结肠息肉癌变几率
    结肠息肉癌变风险并不大。结肠息肉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生性息肉,几乎无癌变可能,另一类是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 现在因为国家结直肠镜内窥镜普查的推广,以及患者自我保健、自己早期发现意识提高,所以发现腺瘤性息肉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做切除。门诊治疗可以完成手术,降低直肠癌发生风险。 如果直系亲属诊断有结直肠癌病史、家族史,是腺瘤性息肉,直径>1cm;甚至是直径大小和患癌发生风险直接相关;再者是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高脂高油饮食、运动减少、不注意身体锻炼等,可增加结肠息肉发展到结肠癌的风险。
    2023-08-02
  • 结肠息肉的病因(视频)

    结肠息肉的病因
    结肠息肉是结肠非常常见的疾病,病因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先天原因,比如黑斑息肉病、家族性息肉病等。有些息肉病是良性,有些息肉病是恶性。良性息肉病一般没有引起很多症状,可以定期观察,但有些息肉病以后会癌变,一定要引起警惕,积极处理; 2、有些息肉跟炎症刺激有关,比如肠炎引起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克隆氏病等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引起的息肉。这些疾病引起的息肉有一定癌变率,需要引起警惕; 3、有些息肉跟饮食有关,比如高蛋白饮食、低纤维素饮食,都有可能因为肠道炎症引起息肉发生; 4、还有些息肉跟排便习惯有关,比如长期便秘,肠腔里有有毒物质,长期刺激肠道黏膜也会引起息肉发生。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需要治疗吗(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需要治疗吗
    结肠息肉有单发息肉、多发息肉,部分息肉不需要治疗,部分息肉需要治疗。病人随着年龄增长,由于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很多人会出现息肉,对几毫米特别小的炎性息肉不用处理,比较大的炎性息肉也可以在肠镜下切除。 还有部分息肉是腺瘤样息肉,癌变率比较高,一定要积极处理。如果个数比较少,1-2个可以在肠镜下切除,如果个数特别多,有的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往往属于家族性息肉病,经常会恶变,而且有家族史,一定要去医院定期复查,经常做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有癌变的可能,要把整个大肠切掉。
    2023-08-02
  • 结肠息肉术后便秘怎么办(视频)

    结肠息肉术后便秘怎么办
    结肠息肉手术一般不会导致便秘,若患者术后出现便秘,建议患者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具体如下: 1、饮食:建议患者每天饮水量达到2000-3000ml,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如火龙果、香蕉、猕猴桃等有利于促进排便的食物。建议患者补充酸奶或益生菌,可帮助恢复正常排便; 2、运动:临床上多数便秘患者与运动量减少有关,因此直肠息肉切除手术以后,建议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要进行锻炼; 3、药物:对于正常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调节后不能恢复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排便药物,以缓泻剂为主,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2023-08-02
  • 结肠息肉0.8厘米大不大(视频)

    结肠息肉0.8厘米大不大
    结肠息肉0.8cm并不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腺瘤性息肉,由于某种原因可以引起局部息肉形成增生。随着息肉不断长大,2cm以上的息肉存在一定风险,比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发生恶变,演变为结肠癌,结肠癌的病人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的处理。一般2cm以上的绒毛管状腺瘤性的息肉,有50%的比例可能会恶变结肠癌,需要进行相应处理。0.8cm的息肉如果在临床做肠镜的过程中发现,也要做相应的处理。可以通过电切治疗做局部切除,切除后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良性不需要进一步治疗,极少数情况下为恶性,如果局部切除完整,一般无需进一步治疗,如果切除不完整,可能需要后续的黏膜下扩大切除,或者手术治疗。总体而言息肉0.8cm在临床上并不算大,大部分情况下都为良性,通过内镜下的电切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做定期、规律的复查即可。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