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做完结肠息肉多久能正常吃饭(视频)

    做完结肠息肉多久能正常吃饭
    结肠息肉术后,通常14-30天能够正常吃饭,或基本接近正常。每个患者病情不同,所以恢复快慢也不同,主要时间如下:1、结肠息肉较小:直径数毫米或0.5cm,结肠息肉手术较简单,术后恢复也较快,可能术后1-2天可以饮水。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能3-5天可摄入清流食,如米汤、牛奶、豆浆 、鱼汤、肉汤、菜汤。术后1周能选择半流食,如烂稀饭、面条等,维持3-5天后,可以摄入软食或基本恢复正常饮食;2、结肠息肉较大:部分患者病情较严重,息肉直径为1cm以上或2cm,在结肠的层次里较深,术后创面较大,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的可能性较大。需放慢摄入食物的进程,如果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处理,所以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术后2-3周,甚至1个月,才能基本恢复正常饮食,要遵循手术医生的医嘱。
    2023-08-02
  • 结肠息肉和腺瘤的区别(视频)

    结肠息肉和腺瘤的区别
    结肠息肉和腺瘤,二者存在一定区别,但也有部分重合。结肠息肉通常是指结肠黏膜表面隆起,此种隆起均称为息肉。但在概念上息肉是良性,即该部分隆起,大部分是良性,但也有部分可能是恶性,可能恶性的情况下,称为息肉样病变。怀疑可能是恶性时,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大概几天后,病理报告即可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腺瘤是指腺瘤性息肉,同样是隆起,但为腺瘤样,已经成为瘤。但腺瘤也为良性,与恶性不同。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此为二者的区别。
    2023-08-02
  • 结肠息肉切除后当天可以下床吗(视频)

    结肠息肉切除后当天可以下床吗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通常当天即可下床进行轻微的活动问题不大,但是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比如手术大小,或者患者的结肠息肉较多且大,导致手术创面较大,患者有可能术中出现出血,且出血量较大,患者可能需要尽可能卧床休息,此时需要延迟下床活动的时间。但是一般息肉较小,或者手术较顺利,创伤较小,基本不影响到患者活动。另外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对麻醉的反应,部分患者麻醉后苏醒较晚,而部分患者苏醒较早,所以需要等待患者苏醒后才能 进行下床活动。另外年老体弱,有相关性疾病的患者,比如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呼吸方面的问题的患者,也需要延迟下床活动的时间。所以患者进行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是否可以活动,以及是否需要卧床休息,需要根据手术的医嘱进行执行。
    2023-08-02
  • 结肠息肉如何判断是否癌变(视频)

    结肠息肉如何判断是否癌变
    结肠息肉是肠道比较多见的新生肿物,肠道息肉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小息肉由于出血量较少,而且不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较难在临床表现中发现。由于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进行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肠道息肉,会通过切除取病理的方式明确息肉的具体性质。如果有恶性倾向,应及时在镜下或开腹手术情况下将肠管或息肉切除,能减少息肉恶变的可能。对于肠道的息肉或肠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肠镜检查,这是发现早期肠癌的重要手段。经研究发现,早期肠癌在手术治疗以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晚期胃癌或肠癌,其5年生存率仅为50%,甚至更低。因此,对于肠癌,肠镜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不能单纯依靠是否出现症状,决定是否做肠镜检查。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治(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治
    腺瘤性结肠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在肠息肉的诊断过程中,肠镜检查较必要。如果腺瘤性息肉<2cm,基底相对较窄,多数可以在肠镜下予以切除,也可以应用电凝或结扎等方法,将腺瘤的切除部位予以处理。只要手术没有明显出血,并且没有因切除过深导致肠穿孔,则为手术成功。如果腺瘤较大、基底较宽,此时不适合在肠镜下进行切除。如切除的深度较深,容易造成肠穿孔,甚至导致肠肿物切除不完整。此时只有将肠管切除,才能根治腺瘤性息肉。对于腺瘤性息肉,还要注意是否与家族性息肉有关。如果是家族性多发息肉,多数有恶变的可能,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或预防性地进行结肠切除,对于减少肠肿瘤的发生较有必要。
    2023-08-02
  • 结肠息肉是什么症状(视频)

    结肠息肉是什么症状
    通常出现结肠息肉,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息肉长在直肠或肛门口,体积较大,如达到2cm,这时可能导致大便通过息肉时,将黏膜表面刮破形成便血,或者在大便的表面附着有鲜血,脱落到肛门口。绝大部分结肠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包括腹痛、便秘与大便习惯、性状改变等。小的或者较早期的息肉都没有相关的症状,如果结肠息肉已经导致大便习惯改变,使大便出现凹槽样改变,出现便秘,可能结肠息肉的性质已经出现改变,已经导致结肠的腺瘤样息肉,或可能已经转化成为结肠癌。结肠息肉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症状,通常在做常见检查时发现,偶尔一部分息肉出现在直肠或者乙状结肠,可能会导致便血的症状。
    2023-08-02
  • 结肠息肉1cm要长多久(视频)

    结肠息肉1cm要长多久
    结肠息肉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一般形成较大的肠息肉,比如1cm的息肉需要的时间不定,没有绝对的时间。有的患者可能1-2年肠息肉便长大到1cm,有的患者可能过10-20年肠息肉才长大到1cm。平常在医疗工作当中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常规的结肠镜检查,在患者没有不舒服的表现时,也可能存在肠息肉,甚至存在较大的肠息肉。一般较小的肠息肉,如5mm以下的肠息肉,或不是宽基的肠息肉,可以暂时观察,经过6-12个月后再复查,如果肠息肉长大,便建议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切除。如果肠镜发现肠息肉较大,超过0.5cm,甚至达到1cm,一定需要注意明确到底是不是息肉,可能需要切除肠息肉后进行病检。
    2023-08-02
  • 胆摘除有什么影响(视频)

    胆摘除有什么影响
    胆囊摘除后影响分短期、长期,但影响较小。如果要摘除胆囊根部,夹闭后切除整个胆囊、胆囊管。术后短期胆囊储存胆汁功能、调节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出现进食油腻后大便次数增多,出现脂肪泻情况。少部分患者胆囊切除后会有隐痛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可能由于胆囊切除后,胆管里面胆汁流速较快,引起Oddi括约肌,即胆管下端肌肉痉挛,也可能出现隐痛。 此外,胆囊切除后,胆盐平衡破坏后进入肠道,引起肠道结肠息肉,结肠癌发病率增高。但需要远期过程,如30-40年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但目前科学研究并没有完全证实。
    2023-08-02
  • 结肠管状腺瘤症状(视频)

    结肠管状腺瘤症状
    结肠管状腺瘤,跟结肠息肉、结肠癌早期症状相同,具体如下: 1、患者大便性状的改变,出现便血、拉黑便、柏油样便情况。早期症状没有明显改变,到中期腺瘤增大比较明显,最常见出现大便带血情况。患者要注意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就显得尤其重要; 2、管状腺瘤还未发展成为结肠癌,此时进行切除,可以达到有效预防结肠癌复发,特别是对有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的患者,结肠癌管状腺瘤,应该及早就诊。
    2023-08-03
  •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是怎么回事(视频)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指多种原因引起血浆蛋白丢失,特别是白蛋白从胃肠道黏膜丢失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发病机制考虑与多种疾病有关。胃肠道黏膜上皮异常疾病如胃癌、肠癌、肥厚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胃肠道或全身淋巴管异常疾病,如小肠淋巴扩张症、缩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疾病如过敏性胃肠炎、结肠息肉、成人乳糜泻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浮肿和低蛋白血症,可伴有胸水、腹水、贫血、消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