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大便毛绒绒的是肠癌吗(视频)

    大便毛绒绒的是肠癌吗
    大便毛绒绒,即为大便溏稀或大便不成形,不一定就是结肠癌或直肠癌。若患者长期出现这种便溏或大便不成形的症状,可能由消化吸收功能不好所致,如结肠炎。若患者近期出现明显的大便溏稀、不成形的症状,而且大便次数增多,需警惕是否为结肠息肉或结肠癌所致,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若出现便中带血,进行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为阳性,应警惕有无肠癌或结肠息肉的发生。若频繁出现黏液血便,可能是直肠的刺激症状,也应提高警惕,去正规医院进行肠镜或其他相关的检查。
    2023-07-30
  • 结肠癌发病的原因(视频)

    结肠癌发病的原因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的消化道肿瘤,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40-50岁发病率较高,占胃肠肿瘤的第三位,主要病因有: 1、饮食习惯,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2、结肠慢性炎症发生率较高; 3、结肠息肉患者发生率是没有结肠息肉患者的五倍; 4、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癌变几率较高; 5、遗传因素。 如果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排黏液便、血便,建议到医院行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了解是否有结肠癌的病变。
    2023-07-30
  • 胃肠紊乱怎么办(视频)

    胃肠紊乱怎么办
    对于胃肠紊乱,临床上比较官方的名词叫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会存在腹痛、腹胀等症状。但是经过一系列检查,比如做完胃镜、肠镜、钡餐,甚至胶囊内镜均未发现患者存在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则可以排除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等,这时即为胃肠紊乱或者胃肠功能紊乱。 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者腹痛比较明显,可给予胃肠道钙离子拮抗剂,比如得舒特,可以整体缓解胃、肠以及食管痉挛,并可以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如果患者腹胀症状比较明显,则可应用含有肠道有益菌群的药物,比如培菲康进行补充治疗;此外,还可以补充各种消化酶,比如得每通、泌特,其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胃、肠、胰腺消化酶,也能够让患者腹胀的症状得到缓解。
    2023-07-31
  • 什么是慢性腹泻(视频)

    什么是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并非具体疾病,指病程超过三周以上的腹泻,常见病因如下: 1、胃部疾病:包括萎缩性胃炎、胃癌,由于胃酸缺乏可引起慢性腹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通过胃肠时间短,可引起慢性腹泻; 2、肠道疾病:包括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肿瘤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包括慢性菌痢、慢性血吸虫、慢性阿米巴、肠结核;非感染性腹泻包括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缺血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包括结肠癌、肠道淋巴瘤、结肠息肉; 3、肝胆胰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囊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均可引起慢性腹泻; 4、全身系统疾病:甲亢、糖尿病、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风湿病均可引起慢性腹泻。
    2023-07-31
  • 慢性结肠炎对身体的影响(视频)

    慢性结肠炎对身体的影响
    慢性结肠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出现,对身体的影响具体如下: 1、长期腹泻会导致脱水或者酸中毒,以及营养物质流失,病人会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情况。腹痛症状会影响进食功能,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出现消瘦; 2、慢性结肠炎长期不愈,而病人又自行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会影响肠道细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比如出现腹胀,以及其它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 3、长期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肠黏膜,可导致直肠息肉或者结肠息肉产生。慢性结肠炎如果反复长期炎症、水肿、充血,然后愈合,反反复复修复,可能引起恶变,比如引起直肠癌或者结肠癌发生,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023-07-31
  • 下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视频)

    下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指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部位出血,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多,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原因。具体鉴别诊断如下: 1、新生儿期间: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为感染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牛奶蛋白过敏,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2、婴儿以及儿童期:常见原因包括便秘引起的肛裂、痔疮、急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结肠息肉。其他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或者肠套叠疾病、过敏性紫癜均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3、青少年:病因与婴幼儿时期相近。 总之,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白蛋白,以及肠道超声检查鉴别出血原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的检查不同。如通过病史询问,发现为肠息肉引起,可直接通过肠道超声检查明确,或者直接进行肠镜检查。如果在肠镜下发现肠道息肉,可以同时进行肠息肉的摘除手术。
    2023-08-01
  • 消化道出血会自己好吗(视频)

    消化道出血会自己好吗
    消化道出血能否自愈需明确发病原因。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直肠,任何一个部位黏膜破损造成出血都称为消化道出血。按照消化道从Treitz韧带分界,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溃疡病、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只有少部分情况可能自愈,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少量出血的溃疡病等;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治愈。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较为凶险,需在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方法才能治愈。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是结肠息肉、缺血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结肠癌等,这些疾病中能自愈的是感染性肠炎及结肠息肉表面糜烂所造成的少量出血。对于结肠癌造成的出血不能自愈,需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1
  • 大便有隐血是什么原因(视频)

    大便有隐血是什么原因
    大便隐血指患者便常规和隐血检查发现潜血阳性。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患者消化道有出血,但出血量较少,通常在5-10mL。而能够引起大便隐血的原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在导致便潜血的原因中,上消化道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胃部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而肠道相关疾病最常见的是结肠相关疾病,比如结肠癌、结肠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除外上消化道和结肠,小肠相关疾病相对比较少见,小肠间质瘤或淋巴瘤,也可能引起便潜血阳性。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便隐血阳性,首先需排除胃以及结肠器质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以除外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以及结肠肿瘤和结肠息肉等常见的疾病。
    2023-08-01
  • 慢性结肠炎大便有血吗(视频)

    慢性结肠炎大便有血吗
    关于慢性结肠炎大便是否一定会有血,具体如下: 1、慢性结肠炎溃疡较大时可能会出现,一般不会出现肉眼血; 2、大便常规检查的隐血试验阳性不一定出现,因为慢性结肠炎只是充血水肿,肠道黏膜没有糜烂、渗出、出血,大便隐血为阴性。如果慢性结肠炎较严重,结肠黏膜损伤较严重,可出现糜烂甚至溃疡,溃疡面会出血,这时大便常规检查会出现隐血阳性。如果出现大便隐血阳性,一定要到医院复查,并且做相关检查,比如做肠镜来确定有没有慢性结肠炎或者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结肠肿瘤非常高发,一定要重视粪便常规检查,这非常有必要。
    2023-08-01
  • 溃疡性结肠炎多久复查肠镜(视频)

    溃疡性结肠炎多久复查肠镜
    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可演变为结直肠癌,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定期通过结肠镜进行复查。初治的患者如病情较为严重,应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后应根据患者肠道黏膜愈合情况酌情增减糖皮质激素用量。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及病程>8年的患者,可每年复查一次。部分患者可出现炎性息肉或腺瘤,腺瘤如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则恶变率较高。发现结肠息肉后应进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切除。
    2023-08-01